佛陀與提婆達多的幼童期

0觀看次
A- A+

攝影/白崑廷

在迦毘羅衛國皇宮的大花園裡,有一群王族孩童正在悠遊嬉戲,忽有一群大雁飛過,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一隻雁中箭受傷,正好掉落在悉達多太子面前;太子起了一念悲心,悉心為雁治傷,救其性命。

提婆達多追隨雁鳥掉落的方向來到悉達多太子面前,並向他討取傷雁,認為這隻雁是他的獵物,太子應該歸還;太子則說,雁鳥被自己救活了,就不算是打獵的戰利品,因而不願歸還。兩人因此爭執不下,決定請國內有名望的學者仲裁。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作出判決:「誰養育者,即是攝受;射著之者,即是放捨。」指出這隻傷雁被太子救活,算是被太子養育,應歸太子所有,不屬於提婆達多。此事讓提婆達多對太子心生怨懟,從此有了心結。

佛陀與提婆達多,兩人自幼即因想法不同而起爭執;雖然提婆達多長久以來處處與佛陀作對,但是佛陀在《法華經》中仍表示提婆達多未來亦將成佛,並藉此事教眾認知,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覺悟成佛的潛能。

在團體中,各人的想法、做法不同,若要達到「合和互協」,就必須先去除我執,如此與人相合,才能夠圓滿諸事;若總是堅持己見,要求人人依照己意來行事,或是看見別人做事不合己意就起瞋心,不僅自己會滿心的煩惱,也會造成別人困擾,實在是損己不利人。

童年的提婆達多以占有的心態射雁,是執著己之所欲而不顧其他;太子救護傷鳥,認為天地萬物有其生存權利,不應隨意生殺予奪,則是合於自然真理的「中道」。

學佛不能偏執,須取於中道。期許人人都能「做中學,學中覺」,學習人生真理、走在行得通的道路上,朝正確方向精進,直至回歸自性本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