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佛本懷明自性

0觀看次
A- A+

 

攝影/陳靜惠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524契佛本懷明自性
Cleaning Our Inner Mirror

契佛本懷啟自性
塵盡光生破無明
大圓鏡智照乾坤
汲法入髓念虔誠

慈濟志工在印度的菩提迦耶邀請民眾一同浴佛,他們走進牧羊女村關懷,希望村民也能共沐在佛恩。從他們拍攝的畫面中,我想起佛陀在成道前修苦行,因為營養不良而面黃肌瘦,體力不支將將暈倒之際,牧羊女送來一碗羊乳供養,幫助他恢復了體力。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他了解宇宙天地之間的真理,他的思想通達並且發心自覺覺他,將所覺悟的道理教導眾生,期待人們能從生、老、病、死之苦,以及無明煩惱的纏縛中得到解脫。

覺察塵染藉境練心,去貪就簡心地光明

每個人具有清淨的本性,只因自私貪愛而被無明煩惱所覆蓋。佛陀之所以能悟道,是透過修行而打破重重的煩惱,他將內心的染著淨化,心靈便宛如明鏡一般,心地光明到可以照見宇宙天地的道理。佛陀對於世相了了分明,這種修行圓滿的智慧稱之為「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是修行者所嚮往的境界,儘管師父尚未到達,但是一直都在努力擦拭自己的心地,在凡塵俗事中藉境練心,希望蒙塵的心終有一天也能顯現光明。

我們要如何才能解脫重重的煩惱與染著?如何擦拭內心這一面鏡子讓它顯現光明呢?譬如從佛經中汲取文字般若。昔日先賢大德將他們修行的過程與智慧以文字流傳下來,今人可以透過研讀啟發智慧,在現代的環境中修煉自心。

現代人面對的環境較為複雜,物欲橫流、豪奢強奪,欲念高張導致人們擁有的愈多,煩惱也愈厚重,貪欲無窮盡致使惡念橫生才會相互殘殺與破壞。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反省與覺察修正自心。

看到大家在各地舉辦浴佛的畫面,感恩佛陀以智慧啟發世人了解「三理四相」。在人的生理上有著生、老、病、死,而在心理上存在著生、住、異、滅,在物理上則有成、住、壞、空這四種現象。世間天災人禍頻傳,人心的複雜也讓人們苦上加苦,此時此刻若要消災避難並且讓內心得到安定祥和,唯有人人培養愛心,以虔誠的心來祈禱。請大家依循正道與天理而行,用心體會佛法。

(整理/明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