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鄭春金
主講/證嚴上人
人間菩提20230508盤點生命寫歷史
Archiving Tzu Chi’s History
盤點生命志堅定
溯源歷史話今昔
黃土高原注生機
以愛啟善恆不移
慈濟成立五十七周年了,各地志工紛紛回來靜思精舍朝山。感恩大家的這一股向心力,這也就是「合心」。
回首來時路,重現歷史品味人文
師父當年成立慈濟功德會,前面還加了「克難」兩個字,沒想到今日,慈濟的菩薩隊伍浩蕩長!師父感到很欣慰。慈濟在全球擁有無數的志工和會員在護持,但假如大家的心無法凝聚,也就無法細細體會這一刻的美好,甚至感覺慈濟五十七年來所寫下的歷史與自己無關了!
這也是我為何一再叮嚀大家的心要能「合」與「和」。只要彼此之間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便能守住慈濟宗門與靜思法脈的精神,也就是《無量義經》經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十六個字的要義。
我知道要做到內心澄澈並且守之不動,這談何容易?不過,很感恩過去以來大家用「愛」走過慈濟歷史,也感恩精舍編纂處的靜原這一組同仁用心匯整,將大家無私奉獻的足跡盡可能詳實地讓歷史重現。
歷史,是人、事、物的累積;溯源,是讓我們知道來時路,才知道當下此刻該如何來傳承,這是我一向最重視也最關切的事。此次編纂處匯整出慈濟歷史故事,期待有更多人能點閱「歷史的今天」,花一點時間溫故知新、舊法新知,了解慈濟在哪一年做了哪些事,讓我們「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透過文字敘述和數字統計做一番的歷史盤點,細細感受慈濟人文。
瞬間成永恆,傳揚美善建置史料
回顧歷史,譬如在一九九八年,大陸甘肅因為高原氣候而長年乾旱缺水,住在山上的居民生活難以為繼,慈濟基金會王端正副總與志工前往關懷。我們在那裡援建了兩萬眼的水窖,也協助五百多戶乾旱地區的村民遷村。除了興建大愛村,志工還教導他們如何在乾旱地區種樹,如今那裡已經是綠樹成蔭,村民也能依靠耕作生產豐富的糧食,真的很了不起!
自從為村民興建水窖,他們不再需要每天為了取水而走到很遠的地方尋找水源,如此一來便能節省人力和時間投入勞動、增加收入。很感恩志工的發心,因為人人心中有愛才能不斷地滋潤慧命,不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自己的慧命也變得更加豐盈。
在甘肅的慈善工作包括為清寒學子頒發助學金、舉辦孝親感恩活動;志工定期關懷老年公寓的長者;此外也結合當地鄉鎮幹部舉辦冬令物資的發放。從一九九八年到現在,想一想那時慈濟才成立三十多年,要承擔起這般規模的慈善援助方案確實需要膽識啊!當年師父一聲呼喚,感恩志工很快地啟動,這一條慈善之路就是志工走出來的,而我只是確認方向,感恩大家腳踏實地去實踐。
慈濟歷史是結合志工用生命做出來的,無論是實際參與的志工,或是護持善款的會員大德,想一想,這樣的助人工作是不是很有意義?回顧歷史同時也豐富了我們,因此師父每天聽、每天看著這些歷史片段,總覺得彌足珍貴!
布施行善是一個念頭加上行動,如何把握瞬間留下永恆則需要藉由文字和影像紀錄,將歷史做詳實而完整的保留,這也是師父成立人文志業中心的目的。同樣地,這也需要基金會文史部門與編纂處,加上各地人文真善美志工的發心,希望傳揚美善、淨化人心,更長期建置一個精確的文史資料庫,請大家要多用心!
(整理/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