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了23年的承諾

0觀看次
A- A+

撰文/黃美麗

澆灌一棵種苗,需要陽光、空氣、水......因緣和合,才能綠樹成蔭。

大學一年級的夏天,陳麗善和慈青營隊回到花蓮,認識慈濟,發願要當上人的弟子。時空流轉,陳麗善這顆菩提種子埋在心底不見天日23年,就在2023年12月2日,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的這一刻,開花結果了。

◎遲了23年的承諾

陳麗善落下悲喜交集的淚水,發願要將遲來的承擔與愛,加倍的傳出去。(攝影/羅勇輝)

「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的那一刻,陳麗善止不住的淚水......

這眼淚是悲喜交集,不忍上人年紀那麼大,還苦眾生苦,承擔天下人的重擔;身為弟子,卻不能承擔上人的重擔。

這眼淚也是懺悔與來不及,「上人已經八十七歲了,我卻讓上人等了那麼久。」陳麗善說著,邊擦著眼淚。「希望能將小愛化為大愛,用慈濟的精神去愛普天下的人。」她發願要將遲來的承擔與愛,加倍的傳出去。

◎放生與放下

清麗可人的陳麗善來自印尼,四十三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從事教育工作。

從事教育工作的陳麗善(右),從靜思語教學中深切感受到:「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真正受益的是自己。」(攝影/羅勇輝)

因為從事教育工作,而有因緣得以在學校擔任愛心媽媽,她用靜思語教學,深切感受到:「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真正受益的是自己。」以前的她,總是粗聲粗氣,是孩子口中的母老虎。現在,她從母老虎到溫馴的貓咪;從脾氣不好到柔和善順;從事事要求孩子第一名,要成為龍中之龍,到現在「放生」;以前總為孩子決定所有一切,現在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陳麗善說:「孩子的路要自己走,不管是崎嶇不平的險路或是平坦的康莊大道,只要陪伴在身邊,看著他們往前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化擔心為祝福。」這過程是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催化,才能讓智慧開花。

◎要比誰更愛誰 不要比誰更怕誰

陳麗善感恩先生為她在慈濟鋪好了路,現在要追隨他的腳步,去做上人要做的事,夫妻同心、同志、同道。(攝影/李彥緰)

陳麗善與先生是在慈青認識的,她二十五歲就走入婚姻,孩子接二連三的出生,先生在外衝鋒陷陣拚經濟,她則埋首在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裡,周旋在三個各相差一歲的男孩之中。身心俱疲的她,對先生沒有好口氣、對小孩沒耐性......一、二、三,不聽話就拉高聲調,再不聽就用吼的......細說過往的點滴,讓陳麗善除了懺悔,還有被生活壓力淹沒的菩提心。

某一次的資深慈濟人溫馨座談,陳麗善聽到林智慧師姊分享「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她說:「這說中我的心,讓我想到以前對先生的種種,好懺悔。」

「感恩先生為我在慈濟鋪好了路,他精進的身影從國內到海外,現在我要追隨他的腳步,去做上人要做的事,夫妻同心、同志、同道。」陳麗善要愛上人所愛的人。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感恩自己好有福報,先生相挺與疼惜,孩子乖巧懂事。」陳麗善的感恩與懺悔,盡在合十的雙手中。

 (2023年,第三梯「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