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薩入大法】工程師深入無量義 向媽媽看齊

0觀看次
A- A+

撰文/徐柿妹、曹家銘、陳清香

「睽違十二年,今年有因緣再次上靈山法會。」這次,徐柿妹與兒子曹家銘一起同行。

曹家銘與媽媽徐柿妹一起參加《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圓滿他十二年前的心願。(攝影/陳清香)

◎不怕難 堅定入經藏

十月下旬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每一場需要一千五百多位志工。徐柿妹曾參加2011年的《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又薰法多年,深知大法會就是凝聚與接引的大因緣。

經過十二年,法親年紀漸長,入經藏要背的經文不少,外加跑地標,很多法親沒信心能勝任。徐柿妹的雙膝及踝關節有些僵硬,跪坐難免疼痛,但她想到上人傳法心切,便顧不得自己的疼痛,一定要入經藏,幫忙傳法。 

2011年的《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徐柿妹(前排左)參與社區排練。(攝影/謝明晉)

社區自七月初開始排練,徐柿妹經常今天練完,回家又忘記,等到下次排練時,只剩下殘存的記憶。「代謝不住」的記憶,讓她感嘆歲月不饒人;除了動作記得慢,忘得快,如何把二十多幕的地標背起來,更是一大考驗。

她拿了褐色的封箱膠帶,上面寫滿每一幕的通關地標,貼在她精瘦的前臂。有法親看到她手上的地標「大抄」笑著問:「您穿旗袍,沒有袖子可以遮,不會被發現嗎?」

徐柿妹因為投入慈濟,有因緣聽聞上人的法,如同在幽暗的心裡點亮一盞燈,讓灰白人生變彩色。(攝影/李政明)

徐柿妹記得初次到雙和靜思堂排練時,面對各式的線條及地標,要快速到達自己的位置,真是難、難、難。對地標的茫然,讓她體會,就像進慈濟前的自己,如迷途羔羊,找不到正確的人生方向,而今有因緣聽聞上人的法,如同在幽暗的心裡點亮一盞燈,讓灰白人生變彩色。

◎心有法 人間安樂行

近四個月密集的排練行程,身體雖疲累,徐柿妹依然如常投入志工勤務。每天清晨薰法香結束,就和邱淑緞及江秀(木崟)騎單車前往北士科園區的工地回收資源。結束後,回家快速梳洗,關渡園區若有香積勤務,身為固定班底的她,繼續趕往園區做志工。

徐柿妹(右)是社區的香積團隊班底之一,演繹排練密集,志工勤務如常投入。(攝影/蕭嘉明)

演繹諸多曲目中,「人間菩薩安樂行,應生大慈大悲心,堅守身口意清凈,拔苦與樂入人群。柔善能忍如大地,恭敬不存驕慢心,正道能使諸惡盡,善護一切諸有情。」特別契合她的心,讓她有身心安頓的感受。

「在勤務中總有考驗,面對惡言來時,我總是笑笑帶過。一來不惡口;再來不會因事起磨擦,而心生芥蒂。」徐柿妹說,平時聽的法,除了療癒自己,再拿來膚慰法親受傷的心,事情過了就放下;現在有法在心,讓自己時時心寬念純。

◎有願力 讓老闆安心

2011年《慈悲三昧水懺》演繹,曹家銘雖未有因緣參與,但當年的法喜與感動,至今仍在。(攝影/謝明晉)

《慈悲三昧水懺》演繹時,兒子曹家銘既感動又懺悔,他懺悔過往為了口欲,吃了這麼多的生命,他因此開始茹素;感動經藏演繹的氛圍,他發願,「下次我一定要和媽媽一起入經藏。」今年,他一圓十二年前的心願,承擔演繹種子,也是A+年輕人窗口。

在科技業擔任硬體工程師的曹家銘,平日就會加班。剛開始種子利用週二晚間集訓,週末全體團練。第一次驗收沒通過,週四晚間「加課」。他每週準時下班天數,從一天變二天,「完蛋了,老闆會不會說話?」曹家銘的心,有些忐忑。

七月初,自己設計的板子試產回來,有許多問題待處理。於是他心裡默默的向佛菩薩祈禱:「還有演繹需要我幫忙,讓我可以順利的找到問題。」有願有力,靜下心後,順利找到問題所在。沒有團練的日子,他就努力加班趕進度,讓工作如期前進,不讓老闆擔心。

◎手把手 有共同使命

浴佛結束後,曹家銘第二次確診,六月下旬的種子集訓,有將動作記下來。怎知,二天後,聽到音樂,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動作,當下心想:「我這樣要怎麼當種子教其他人。」他清楚知道遭遇的困難後,利用上下班搭捷運,以及晚上回家後,坐在電腦前,複習經文內容及動作,慢慢的,經文及動作開始可以連貫起來。

曹家銘(中)說,A+年輕人有些有演繹經驗,有些則沒有,一切都從基本功開始教,讓他們掌握到箇中要領,也避免因為動作不標準而受傷。(攝影/張晏瑜)

熟悉了經文及動作,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陪伴這一大群年輕人?曹家銘說,不論有沒有演繹經驗,一切都從基本功開始教。對動作不熟悉的人,曹家銘則一對一教學,讓他們掌握到箇中要領,也避免因為動作不標準而受傷。

第一次驗收完,年輕人出席率超低,讓曹家銘挫折感很大,他開始思考,如何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他利用平日練習的空檔,與他們聊工作、學業或生活;將近四個月下來,大家從陌生到相互關懷,增加不少革命情感。

曹家銘看著他們從對音樂的一臉茫然,到現在能當彼此的知音,提醒身旁的夥伴下個動作,這樣的成長,令他感動。當第三次通過驗收,當下除了眼眶泛淚外,更是滿心歡喜,他明白,這一切都是這一群年輕人很有心,努力不懈的成果。

◎入法髓 人生有價值

工作及演繹二頭忙,身為年輕人窗口,曹家銘(中)心中記著「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偈頌,更用心承擔。(攝影/李政明)

曹家銘的收穫除了來自演繹排練的點滴,《無量義經》也為他帶來「親切感」。

2013年,他參加慈誠培訓時,與交往五年多的女友分手。走不出情傷的他,拿起《無量義經》誦讀,是經文讓他的心慢慢沉澱下來,他感受到上人對眾生、對人群的志向與願力。回過頭,看見自己竟在小情小愛中糾結不已。《無量義經》療傷效果特好,讓他走出低潮,且看見人生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台北市北投區委員慈誠迎新聯誼活動,新授證慈誠的曹家銘師兄(中)和父母上台分享心得。(2014/01/19攝影/林宗茂)

曹家銘十八歲即完成骨捐驗血建檔;在演繹的排練過程,每次聽到李鶴振老師捨大體的大願力,「有一天你們真正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也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就讓曹家銘再次感動。那年,媽媽也在他的大體捐贈同意書上簽名。他期許自己生前能用健康的身體為人群盡心力,生後可以做為醫學教育使用,將父母給予的身體發揮到最大良能。

工作及演繹二頭忙,曹家銘心中記著「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偈頌,更用心承擔。一位一位關心、了解、鼓勵,將每一位年輕人串起來。除了希望他們在演繹的過程中能歡喜投入,專心與佛呼應;演繹結束後,能將這股力量,再接引更多同儕發揮善力量。

◎圓心願 約定下一次

每天清晨薰法香結束,徐柿妹和另二位法親,繼續做資源回收。(攝影/邱淑緞)

母子倆平日各自忙碌,但彼此的身行,互為前進動力。有時看著兒子回到家,還來不及吃晚餐,就在電腦前練習動作,或準備資料的身影,深深鼓勵著徐柿妹;而徐柿妹運用法作為他們父子間的潤滑劑,也讓曹家銘見證媽媽的法入心,法入行。

「媽媽是我的榜樣,我要加緊跟上媽媽的腳步。」2023年10月21日,這一天,徐柿妹與曹家銘母子倆一起登上臺北小巨蛋的說法臺,他們也共同許下一個心願:「下次還要一起演繹。」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