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純霞(花蓮)
「參加經藏演繹,四個月的讀書會與團體排練,讓我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志工林陽証如是說,「一開始以為只是練練手語,但後來越參與,越覺得『心』有了變化。」
林陽証(右前一)能「脫胎換骨」,正是因為入經藏後能「定、靜、安、慮、得」。獲「得」的改變,他說:「走這條路,我覺得好幸福!」(攝影/劉鴻榮)
2017年受證的林陽証,曾經少不更事,受到好奇心的驅使,跟著損友第一次嘗試吸食毒品,被送進少年觀護所關押了十多天;從此,「更生人」的名號伴隨著他。他說:「人間路『一次』都不能走錯,代價太大了!」
一次因緣際會下,志工潘惠珠與江永發鼓勵林陽証參加北區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是,他帶著似懂非懂的心,隨著團隊展開了為期四個月的集訓。
第一次北上驗收,大家仔細聆聽企畫團隊的講解。(攝影/吳亞馨)
◎堅持選擇
林陽証於美髮沙龍店擔任設計師,假日通常是他最忙碌的時候;然而,團體練習的時間大多在周末進行,這對他來說,是一項不小的考驗。
「第一個月,同事代班還好,但已漸顯不耐;第二個月,同事反彈聲音越來越大;到了第三個月,同事大炸鍋......」林陽証緩緩道來走過團練三個月的工作處境。
一次次的北上驗收,讓隊形越整齊,動作更到位。(攝影者:劉鴻榮)
面對工作同事的反彈,林陽証自知理虧,但不想退出入經藏的機會,只好向主管和同事們再三道歉,並懇切地向他們說:「再給我一個月的機會!」
在這最困難的過渡期,他曾起了一絲絲的退轉念頭。於是,他向潘惠珠求救,訴說自己現實與心理的困境,他問:「我還要繼續參加嗎?」
潘惠珠告訴他:「這個殊勝的因緣,不要輕言放棄,想辦法克服,『以誠以愛』面對周遭人事!」
◎改頭換面
在慈濟道上,林陽証(右)視江永發(左)與潘惠珠,如「再生父母」。(攝影/吳亞馨)
經過四個月的團練,林陽証有感而發地說:「我好像真的做到了!」
當他與主管和同事取得共識及認同後,同事們說:「10月20日我們會看直播,更希望看到你的特寫鏡頭!」
花蓮監獄中秋節懇親活動,獄方邀請慈濟志工協助辦理,關懷受刑人。(左起)高惟碤(惟碤)、林陽証、馮崔東蓮(明琋)、楊淑瓊(慈恬)、潘惠珠(慈慆,右4)(2016/09/06攝影/柏傳琦)
原來,林陽証的改變,同事們都看在眼裡,他也察覺到自己真的有些不一樣了。從前的他,說話總是直來直往,行為舉止也大剌剌的;入經藏後,他開始學會自我提醒要端正、端莊,並思考如何說話更有人文。他說:「我也更勇敢,跟年輕客人分享我的『更生人』經驗,勸戒對毒品絕對不能好奇。」
感嘆自己一生「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林陽証,非常感謝潘惠珠與江永發,從見習一路到受證,如父如母、亦師亦友般的陪伴。他感恩地說:「他們是我的『再生父母』。」
◎破而後立
歲末年終之際,林月伍師姊(慮宛)、林陽証師兄(本演)姊弟一同前往花蓮榮家為行動不便的榮民爺爺義剪。(2017/01/18攝影/柏傳琦)
參加經藏演繹對林陽証來說,還有一個身體上的病痛要克服,他在去年置換人工髖關節後至今,只要久站便會感到疼痛與不適。「只要團體練習,吃兩顆止痛藥就解決了。」就這樣,他兩顆、兩顆、兩顆的吃了近四個月的藥,只為能在殊勝的法會中,薰習法味、得法義。
十五歲開始從事美髮業的林陽証,走入慈濟這條人間路,帶著美髮好手藝及電動剪刀,跟著潘惠珠與江永發,走入榮民之家和育幼院等慈善機構進行義剪、理容。
林陽証能「脫胎換骨」,正是因為入經藏後,從「定、靜、安、慮、得」中,獲「得」的改變,他說:「走這條路,我覺得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