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薩入大法】做慈濟入經藏 戰勝思覺失調症

0觀看次
A- A+

撰文/吳亞馨、陳室蓁、黃瑞真(花蓮)

演繹總導演呂慈悅驗收時嚴格要求的聲音,不斷地在空間裡迴盪再迴盪。(攝影/蔡麗瑜)

「我先叮嚀喔!很多人入經藏到現在還沒有齋戒,我們既然要上靈鷲山......」9月24日,演繹志工於雙和靜思堂彩排時,經藏演繹企畫團隊總窗口呂慈悅對志工再次叮嚀。

巧合的是,患有思覺失調症的花蓮志工呂文恩,於前一天食用了志工分享的零食,之後才發現其中含有葷食成分。他說:「雖然茹素近20年,但這麼巧,今天慈悅師姊就點名有人沒齋戒!」當下他自我反省,若對法、對上人夠恭敬,自然會更用心,守好身口意,以清淨身心入經藏。

◎在變數中 考驗智慧

呂文恩回想當初報名時的心境,現今感覺能為大家服務是他的榮幸。(攝影/劉鴻榮)

2023年北部地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10月20日將於臺北小巨蛋演出。呂文恩六月初報名時,原想挑戰較具難度的位置,他說:「我一直想在A白或A+的位置,因為動作比較有挑戰性。沒想到位置換來換去,最後在K白;因為動作簡單,起初有些失落。」

「入經藏後,發現K白位置的老菩薩們,需要有種子和知音來協助,並提醒他們動作和隊形的變化,於是轉念承擔,成就整個演繹圓滿,讓他們能安心彩排經藏演繹。」呂文恩回想當初報名時的心境,現今感覺能為大家服務是他的榮幸。

呂文恩藉由入經藏讓法入心、法入髓,練就自己的慈悲心、智慧力、菩薩行。(攝影/劉鴻榮)

每次彩排前,擔任經藏演繹種子的呂文恩,都會先做好事前功課,除了能夠立刻進入狀況外,還可幫助其他志工趕快找到位置和提醒動作。

在《無量義經》經文中,呂文恩感受最深的一句是「雖有煩擾無煩惱,雖有生死無畏懼。」藉由入經藏讓法入心、法入髓,練就自己的慈悲心、智慧力、菩薩行。

◎在人我中 相互感恩

「思覺失調症」易出現幻覺、幻聽、被害妄想症等症狀,但呂文恩努力克服,並將自身症狀寫成論文,讓更多人知道如何關懷與包容患者;而有此症狀的患者,也要學會克制自己,並學會善解他人的意思、不多疑。

找到人生方向的呂文恩,目前藉由當志工,讓自己的身心狀態有了長足的進步。(攝影/潘朝清)

「當時因為我有思覺失調症,造成人際關係變差。我一直在找怎麼走出這思覺失調症的答案。」呂文恩回想當時發病情形。當他第一次參加慈青營隊尋根時,受到講師課程的吸引,感受到「正念、正思惟」就是他尋找的答案,也讓他找到如何與思覺失調症和平相處的方法。

找到人生方向的呂文恩,目前藉由當志工,思覺失調症已好了近八成。他說:「我現在的情況,就像〈功德品〉中『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這也是我目前要克服的功課。」

◎在苦難中 長養慈悲

呂文恩曾接受家扶中心的幫助,進而成為他喜歡做志工的原因。(攝影/吳亞馨)

呂文恩從小家境不好,也曾接受家扶中心的幫助。國小時,一位輔導社工對他說過一句話:「現在家裡環境不好,接受社會人士的幫助沒有關係,將來長大有機會再去回饋,幫助需要的人就好了。」這些話影響他後半輩子,也是他喜歡做志工的原因。

2002年,呂文恩就讀清華大學時,便開始參與慈青活動;2009年受證慈誠,後來考上鐵路局分發至新竹。一心想回花蓮當志工的他,當時還未能請調回花蓮前,時常搭火車返回精舍做農耕。

呂文恩(右三)參加SP標準化病人模擬,讓醫學生學習辨別病人的狀況,也以他親身的經歷告訴學生要如何調整心態。(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提供)

2016年有因緣請調回花蓮,直到2021年結束工作。精進的他,在慈濟大學進修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慈濟組,目前在花蓮當全職志工,擔任醫療志工和SP標準化病人,同時也是社區協力隊長。

「這是你的功課,每個功課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祝福。」呂文恩謹記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的話;透過不斷自我挑戰,呂文恩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