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純霞(花蓮)
北區慈濟志工齊聚新北市雙和靜思堂,進行《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集訓驗收。(攝影/曾玉麟)
「參與經藏演繹,我身心安住在法會現場,更有著佇立在靈山會的空間感,真正在一心聽法!」慈濟志工江永發,深刻感受到心生、法生。
四年前,江永發曾前往印度靈鷲山朝聖,順著石階拾級而上,來到佛陀當年說法臺下端座,遙想當年聖者說法的盛況,當下內心激動,卻也感慨二千多年後,說法臺猶在,卻不復當年說法因緣。
江永發說:「這一次,我真的在說法臺下,演繹佛所說法!」
◎法不孤起,仗緣而生
江永發(右)及同修潘惠珠(中),於第一時間報名《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攝影/徐兆明)
在慈濟,證嚴上人續佛慧命,續講《法華經》,讓佛弟子能滋養慧命法糧。今年10月下旬,更將於臺北小巨蛋舉辦《無量義 法髓頌――以善以愛照亮臺灣及全球》演繹;江永發及同修潘惠珠,於第一時間便報名入經藏。
每位參與經藏演繹的志工,須參加每周讀書會及演繹排練。潘惠珠說:「每周的讀書會,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研讀經典;法親彼此的分享,提供了我們觀照自己心性的機會。」
「演繹佛陀所說法,就如上人教導我們的一切,日日反省;每當『無明火』上來時,可以快速的抓住不好的念頭,讓它退散。」江永發懺悔自己過往的直腸子與急性子,現在的他,時時顯得恬靜淡定。
◎磨與考,無考不成道
江永發參與《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共修,專注進行動線隊形與手語演練。(2012/02/22;攝影/羅明道)
江永發曾參加2011年於花蓮舉辦的《水懺》演繹,看到《生命的吶喊》影片,讓他反觀往昔,不知殘害了多少動物的生命,從而茹素至今;十二年後,他再次參與演繹,內心感受格外深刻,考驗也隨之而來。
就在報名入經藏後,一系列課程與排練尚未開始之前,江永發感染了帶狀皰疹。
江永發說,「皰疹病毒侵犯我的臉部神經,整個臉部四分之三無時無刻不在劇痛!」他形容,如同一把鑽子在皮肉間,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鑽動......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更大的魔考接踵而來!
一天清晨,潘惠珠發現江永發說話語無倫次,她驚覺不對勁,立刻將他送往急診,一番檢查後,確診為小中風;所幸迅即投藥,並結合中西醫治療,江永發的行動能力並未受到影響。
當時,看著江永發一連串的病魔考驗,潘惠珠忍不住問:「還要入經藏嗎?」
「為什麼不?我是小隊長,更要以身作則!」江永發堅定地回答,「也許佛陀當年在說法臺上宣講《法華經》時,我就是那退席的五千弟子其中的一位。這一次絕不退卻!」
◎我在法海,聽法、傳法
江永發與潘惠珠把握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勤加練習各個定位點與動作,彼此要求完美無缺。(圖片來源:潘惠珠)
這場演繹,單就法海區就有一千五百一十六人,而江永發與潘惠珠同在B區。「因為隊形變化,我們有二十五個定位點,所以必須勤練,如果不熟悉,心一急會找不到位子,稍不留心,就會破壞整體的美。」江永發夫妻時常在家練習,口中唸唸有詞,變化隊形的定點,數著拍子「一二、一二」。
到了排練會場,大眾一聽到《開經偈》,精神便匯聚了起來。
江永發體會深刻:「演繹現場無我相,才能領會靈山法會。一心一意融入義理,就忘我了。」(攝影/趙子雄)
「在一千五百一十六人的法海區裡,要練到沒有『我執』,沒有『我相』,」江永發體會深刻:「演繹現場無我相,才能領會靈山法會。一心一意融入義理,就忘我了。」
透過經藏演繹,江永發也觀察到自己的改變,「以前,參與手語演繹,面對練好的動作,說改就改,會生氣。現在心境改了,如果團隊可以更好,當然要改。這應該就是去我執吧!」
身為社區小隊長的他,過往常會為了勤務起煩惱;自從他一心一意入法後,有了不同的見解,他說:「修行是自己的功課,各修各得啊!」
修行傳法,能「隨自意」;也能「隨他意」。一切隨順因緣。
◎領會心靈瑞相,梳理心靈脈絡
在靜思精舍落羽松林間,江永發(前左二)與潘惠珠(前右一)等把握空檔時間,勤練「六瑞相」段落,有感心靈瑞相,要時時自我升起。(攝影/張揚川)
一天下午,江永發與潘惠珠等人到靜思精舍幫忙勤務,大夥利用空檔抓緊時間,來到落羽松樹間練習「六瑞相」段落。林間夕陽斜照,霞光輝映,除了鳥語蟲鳴,大地一片寂靜,眾人就地安座,「六瑞相」的音律,猶如梵唄,頓時讓心靜了下來。
「此時此刻,上人正在會客說法,我們端坐在此,如此貼近的距離,瑞相在我們心中升起,一心不動、華雨受潤、歡喜受益。」
「我們也觀想了自己心靈境界的瑞相,」潘惠珠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瑕疵中追求進步。因此,要時時給自己鼓勵,保持動力!」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心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參與演繹,終就受益的是自己!」江永發望著不遠處的靜思精舍小靜思,眼神飽含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