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秀貴(桃園)
臺中大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2023年7月28日至30日,在彰化縣立體育館進行八場演繹。(攝影/白崑廷)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7月28日起連續三天在彰化縣立體育館演出八個場次。而此時北區的志工也正緊鑼密鼓地集訓,為的是10月20日起,三天八場次在臺北小巨蛋的演繹。
桃園區和新竹區志工合作承擔10月21日下午第四場次的演繹。桃竹區志工平日各自集訓,每隔幾週後再結合各區「東班」或「西班」的志工一起進行排練。
為了呈現莊嚴有道氣的演繹,整齊地站在該站的位置非常重要。尤其過程中有十七個不同的隊形,每位演繹者跑動線、變換隊形時該何去何從?
此時,「地標」是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
大北區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於7月14日桃園靜思堂練習場地貼地標,志工拉尺標測量距離後貼地標。(攝影/張清和)
7月22日下午,桃園區第一、二、三聯區的女眾志工(亦即西班),第一次在八德靜思堂結合跑動線。地板上棋盤式排列的地標,在排練中指引著演繹者跑出一個又一個整齊的隊形。
「師姊,請問這個隊形,妳站這裡對嗎?」
三聯區的志工廖玉琴被這麼一問,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回答:「沒錯,我就是站這位置。」但她心裡還是很納悶為何有此一問?
隨後,發問的志工說:「我很緊張,這麼短時間要跑到正確的位置,很怕跑錯了,所以妳站我旁邊,我只要找到妳,那就對了!」邊說邊看著廖玉琴的頭髮。
志工依照標準版尺寸比例縮小,先貼九宮格,並以不同顏色區分每個隊形動線,再將字貼上。(攝影/李彥緰)
雖然地板上有號碼地標,但正式演出時燈光一暗,隨即迅速要跑場換隊形,除了要記住這個隊形自己要站哪個號碼,還要邊走邊找尋正確的號碼,對許多人都是考驗。
此時,廖玉琴恍然大悟並莞爾一笑,內心倒是有幾分慶幸;原來自己滿頭白得發亮的髮絲,竟然發揮大效用,成了他人的標的物。
地標,在這場演繹中發揮很大的功能,有了它隊伍井然有序,演繹一幕幕慈濟人行入法華的故事,就能順暢無礙。
不禁聯想到的是一幅上人手指著「方向」的照片。沒錯,人生也需要有明師為我們開道引路,走向人生正確的方向;一條慈悲、利他的人間菩薩大直道,只要方向不偏不倚,終能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