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促為一時 后里聯絡處的化城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麗雲

「我們等這一刻,已經等十七年了!」2022年12月中旬,慈濟志工塗淑敏聽到后里聯絡處這棟舊廠房,將修繕整理作為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的排練場所,承擔組長三年多的她,代表后里慈濟志工們向中區團隊深深道感恩。

◎急難物資倉儲 化為莊嚴道場

后里志工得知廠房將規劃為演繹排練場後,非常歡喜這難得的因緣,在2023年農曆年後即組成修繕團隊,淨空廠房。(攝影/林雪鳳)

后里聯絡處的舊廠房占地三千多坪,是中區所有聯絡點面積最大的,因此被選定為今年中區演繹的排練場地。但由於,廠房建築結構有五十幾年歷史,第一棟和第二棟的屋頂因在不同時間興建,大雨來時會漏水;以及廠房後方部分結構由紅磚堆砌,近年來因氣候變遷,有時變天強降雨一來,水溝積水倒灌而入;又或一陣颱風,磚牆就跟著應風而倒。

老舊的建築結構、地板坑坑洞洞、柱子鐵屑掉滿地、漏水等問題,都須在啟動排練前整修完善。這是個大因緣,也是塗淑敏感恩的原因之一。

廠房空間猶如一座大倉庫,疫情期間的防護口罩、防護衣、福慧床及大愛感恩科技的物資都置放於此。當災難來時,廠房亦化身為中央急難救助中心的補給站,例如2013年海燕風災,成為組合屋的零件組裝廠;2019年東非伊代氣旋二手衣集散地和上櫃等等。

塗淑敏表示,志工打造一座從聯絡處到廠房的石階階梯,讓志工出入方便,並將它命名為「實在心路」。(攝影/蔣妙卿)

雖然被定位為倉儲和急難物資補給中心,可是慈濟人走到哪裡,總是隨順因緣,順應環境做改變和適應。每當祈福會和歲末照顧戶圍爐時,志工便運用巧思,以花花草草當屏風,用桌椅布置,將部分空間變成莊嚴的道場。

此次舊廠房可以獲得修繕的機會,塗淑敏說:「后里的師兄、師姊真的是高興得快要跳起來了。因為有人要來幫我們,我們相信有團隊的力量,就能讓這座廠房煥然一新。」

后里志工動員快速,群策群力,二月份農曆年後開始動手清理廠房,將回收與捨不得丟棄的雜物斷捨離,該丟即丟,堪用的即尋求管道變現。

當廠房打掃乾淨清空後,每個人的心靈也彷彿經過一番洗滌和灑淨,這是一變淨土。

◎以辦喜事的心境 迎嘉賓

蕭順樟為了幫三義茶園載茶葉,在2020年買了三噸半的貨車後,他就像個大孩子般,如魚得水地運用做慈濟。(攝影/陳麗雪)

二變淨土,則是修繕團隊做水溝的補強。有位被眾人號稱為后里聯絡處「土地公」的蕭順樟,早上至慈濟三義茶園駕駛「鐵牛車」協助農作,其餘時間就留在后里,舉凡機械、倉儲、五金、鏟土機、壓路機等等問題都難不倒他。

2018年退休後,六十一歲的他身體健朗,機械、泥作、修繕樣樣通,時常看到他在后里聯絡處穿梭。當年輕人須打拚事業的非假日,他就是眾志工解決疑難雜症的依靠。蕭順樟說:「做慈濟是我們自己要做的,又沒有人逼我們,這是本分事。」

妻子郭淑敏形容本業是貨車司機的蕭順樟,2020年為了幫三義茶園載茶葉,買了三噸半的貨車後,他就像個大孩子般,把它當「玩具車」,並如魚得水地運用做慈濟。郭淑敏說:「有勤務、載輔具,或協助大愛感恩科技載物資等等,他就可以『出班』,當然做得很歡喜。」

為了迎接2023《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后里志工除了修繕廠房,也重修花圃、鋪路、鋪草皮,讓這座舊工廠如從地湧出的寶塔。(攝影/蔣妙卿)

后里的志工,猶如辦喜事一般,打掃、除草、修繕、補水溝蓋、鋪草皮、批土......等,另借大量的鍋碗瓢盤,為接下來每周末將近三、四千人次的用餐數量做萬全準備。

3月26日開始,每周要因應這麼多人用餐,負責機動的賴柏元有一部小貨車,即便自己早上還有園藝工作,但工作結束後,他就投入在后里聯絡處。排練期間,載便當、茶水,號召團隊機動配合,而平常日就澆花、澆菜或除草。賴柏元說:「在家裡若看到花園或菜園乾涸,一定會去澆水,來到這裡也要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才會做得歡喜。」

大型活動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雖然人力充足,但分工細;以后里志工來說,就是盡量配合,協助眾人所需,因此常被讚歎為配合度強,最沒問題的后里聯絡處。

◎搶時間 三變淨土的后里聯絡處

實業家也是慈濟志工的張振益,除了提供自家公司代理的築路機具,給予志工鋪設連鎖磚外,自己也利用假日做小工。(攝影/陳麗雪)

三月中旬廠房淨空後,木作舞臺、鋪地毯、貼地標陸續上工;廠房外也開始鋪設連鎖磚。塗淑敏的實業家先生張振益,公司代理國外進口營建機具,如鏟土機、壓路機、夯土機,又因公司離聯絡處約五、六百公尺遠,需要哪種機器上場時,他隨傳隨到,並挪出空間給遠來的工作志工當停車場。

一千多坪的連鎖磚作業,志工搶時間、踴躍排班輪值,螞蟻雄兵的人龍蜿蜒接力,動作迅速,七個工作天便將廠房前停車場,以及廚房四周坑坑洞洞的地面一併鋪設好。

塗淑敏說:「當連鎖磚鋪好,地毯鋪妥當,舞臺也搭起來了,哇!這座廠房真的如三變淨土,煥然一新。我每天都看到師兄、師姊的笑容一直地燦爛起來,莊嚴、有氣質!尤其當在夕陽餘暉照映下,我覺得后里聯絡處好美,好美啊!」。

身為大家長的她,總是圍裙一圍,頭巾一綁,一下子在廚房忙著,一下子來到廠房探詢便當數量是否足夠;或在總務協助準備茶水、點心,哪兒需要人手,她就往哪兒去。

六、七月天氣正炎熱,周末假日來來回回三、四千名演繹者出入后里廠房排練,除了既定的茶水、點心有人張羅外,塗淑敏和志工在門口擺起長桌,提供冰凍的梅子水或鹽漬糖果,給大家補充體力。她親力親為帶頭做,一點都不像是機械機具代理商的實業家夫人。

身為組長的實業家夫人塗淑敏(白衣者),放下身段,一下子在廚房忙著,一下子來到廠房探詢便當數量是否足夠,只要哪兒需要人手,她就往哪兒去。(攝影/林寶蘭)

◎實業家夫人 精進理萬機

三年前,塗淑敏承擔組長時才四十七歲。這三年正值疫情期間,她也因身體欠安請假了三個月,而許多呵護新芽的資深慈濟人和組長及時補位,讓她好好調養身體。

生病時,她進進出出醫院好幾次,如搏鬥一場耐力戰。不過,這場病冥冥當中好像在考驗著她,為了接下來要接下這項殊勝的大任務。塗淑敏表示,逆境增上緣,因為自己經歷過,更能體會他人之苦;也因為通過這場考驗,接下來的日子裡,即使有任何困難,對她來說,再也不是壓力了。

2023年拜疫情緩解之賜,中區也迎來七月底的《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她說:「上人不是幫我們每個人都開一個『壽量銀行』嗎?五十歲存入壽量帳戶,所以我今年是剛出生的寶寶,剛開戶就接收到這麼好的禮物――入經藏,真的很有福報。」

后里慈濟志工在組長塗淑敏(前右三)帶領之下,組成香積團隊,四個多月時間為演繹者和工作人員打造營養、健康的蔬食料理。(攝影/王意秀)

塗淑敏將生病的契機化為資糧,因為病苦體會到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的重要性。為此,她在社區推動「健康挑戰21」,以少鹽、少油的原形食材顧眾人健康,也品嘗食物的美味。當她身體恢復健康活力後,也將這樣的飲食概念,運用在為演繹者準備的香積菜單上。

演繹進入倒數記日,從三月底開始彩排,后里、豐原、東勢各區的志工也要入經藏,但是承擔力不減;尤其今年夏天天候暑氣蒸騰,清晨六、七點,大地就如悶燒鍋。

后里、豐原、神岡等臨近社區的志工,總是精神奕奕地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如雨堅守崗位,指揮交通、清理廁所、打理茶水、點心,親切地迎賓客;而當輪到他們排練時,必定排除萬難、彼此補位,工作仍圓滿完成。

組長塗淑敏說:「因有演繹的因緣,大家可以來這后里走一走,就像很多菩薩家人回家來,高興都來不及了,當然要承擔起來,何來辛苦!」

交通方面,由豐原地區的志工為中區演繹者服務。雖一早即在大太陽底下揮汗如雨,但人人依然做得很歡喜。(攝影/鄭圳隆)

◎化城即滅 邁向另一寶處

〈化城喻〉說:「若入是城可止息,疲極之眾心歡喜;讚歎頓生已度想,悅樂更生安隱想。」四個多月的時間,后里舊廠房從無到有,從毫不起眼到令人矚目,志工一步一腳印,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就像耕耘一畦大福田,孕育近五千名演繹者,一階一階地爬上無量義靈山塔,成就一尊尊傳頌法華印記的菩薩。

2003年,后里慈濟志工從借用,到展轉覓得這座廠房,並於2007年元旦啟用,前後十七年的時間,藉此次演繹因緣,得以重新修繕。因此,塗淑敏說:「我們等這一刻已經等十七年了。」她真真切切地道出后里志工的心聲。

7月22、23日,是這座莊嚴道場為演繹菩薩服務的最後日子,雖然只是暫時性的功成身退,然而后里慈濟志工將會善用它,並發揮大用,將入經藏的殊勝因緣延續,菩薩大招生。

香積團隊歡喜為演繹者準備茶飲。(攝影/楊家維)

塗淑敏說:「后里志工也因此培養出很好的工作默契,發掘許多志工的優點和專長;人人因入經藏,浸潤在慈濟法髓裡,再將法髓化為能量,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

階段性的任務完成,對於志工而言,是慧命的轉折點,也是心靈的提升。后里也因此次注入許多年輕人的活力,塗淑敏懇切希望這股年輕的能量,能帶動家人、父母,將這個「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繼續邁向不遠處的「寶塔」。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