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麗雲、林寶蘭
一處老舊的工廠,此時為了經藏演繹,中區志工集眾人之力,在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變出一座莊嚴的演繹道場。(攝影/陳麗雪)
「哇!舞臺搭得這麼漂亮,好像三變凈土!」大中區《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將在2023年7月28到30日,在彰化體育館分八場演出。
3月26日,導演呂慈悅帶領全省種子團隊,來到慈濟后里聯絡處錄製教學帶。一進到大門,看到粉刷美觀的灰色柱子、乾乾淨淨的地毯,以及莊嚴有道氣的舞臺,簡直不敢相信中區志工是如何辦到的?
呂慈悅說:「全臺灣地區,要去哪裡找這樣的場地?」先前她曾隨師來過后里聯絡處,印象中它是一處老舊的工廠。此時,為了經藏演繹,中區志工集眾人之力,在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時間,竟可三變淨土,變出一個莊嚴的演繹道場。
◎志工如何辦到的?
集結志工、宗教處、營建處和總務處等六十幾個人,經過馬不停蹄地再次評估,立刻著手規劃。(攝影/林雪鳳)
負責協調組窗口的謝金鳳回憶,去年(2022年)12月初,他們幾位代表到高雄觀摩排練,感到相當震撼。「慈悅師姊那時告訴我們:『你們自己要找場地喔,不然臺中有可能會被取消,要到臺北與人家併!』」中區協調團隊每個人都很緊張,「臺中是上人的故鄉,法華經藏演繹的好因緣,怎可輕易錯過?我們一定要讓中區人,都能感受到上人那迫切弘法的心情。」
大夥兒從高雄回來,當天直驅后里聯絡處場勘,一看覺得這個廠房雖然破舊,但面積有五、六千坪,廠房三千多坪,若要容納如高雄演繹場的一千多人,后里連絡處的場地應該夠寬、夠大。呂慈悅透過視訊確認場地後表示:「想辦法把場地做到適合,就可以讓大家來集訓了!」
過了第一關,大家總算鬆了口氣。於是,志工、宗教處、營建處和總務處等六十幾個人,經過馬不停蹄地再次評估後,一致認為「這個場地可以」,即著手規劃。
◎工程浩大繁瑣 群策群力總動員
拉掉原有的塑膠地毯,再由總務處發包,以補強的方式將地板修補鋪平,前後花了一週的時間。(攝影/林雪鳳)
負責硬體也是總協窗口之一的林永彰說:「一般公司的規模較小,這工程是我們平常不太可能遇到的!」后里聯絡處地板凹凸不平,沒有冷氣,有的缺電燈、水溝不通,外頭廣場地面也坑坑洞洞,須整修的工程極為浩大。
「后里的志工太有承擔力了,不管任何器材需求,他們總是盡力幫忙。」林永彰在第一時間動員了一、兩百位志工,花費一個早上,將原本的塑膠地毯拉掉。他說:「我做事要求效率,因顧及男眾需衝事業,寧可人數多一點,半天就把事情完成。」
拉掉塑膠地毯,再由總務處發包,以補強的方式將地板修補鋪平,前後花了一週的時間。3月10日交到志工手中,再重新鋪上從高雄和臺南練習場地回收來的地毯。
一切準備就緒後,再次連線慈悅師姊:「哦!這個長得不錯啊!那要有舞臺,要一比一的舞臺喔!」這時候,林永彰開始煩惱了。
煩惱的是,時間非常急迫;原本預計3月20日智庫團隊開始走位練習的目標,只好暫時放下。林永彰找來平日合作的木工團隊周明鐘,答應十個工作天,將舞臺搭好。
◎一比一的舞臺 複雜圖騰也趕工完成
一座座木座確實釘牢,必須做到演繹人員走位、跪拜或跳躍時,不致跌倒或舞臺裂開的程度。(攝影/周明鐘)
3月9日到3月20日,周明鐘帶領八位木工師傅,從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首先,他們將木座一座座釘好,再挪到舞臺位置以螺絲固定。周明鐘說:「我們特別謹慎,因為演繹人數多,一定要做到讓演繹人員走位、跪拜或跳躍時,不能跌倒或舞臺裂開的程度。」
這裡的舞臺與演繹現場的尺寸一樣,面寬31.85米、深度15.97米,只差五米多,慈悅看了非常滿意,「大家是怎麼合心合力把它弄出來的?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區的慈濟人太有承擔力了!尤其那舞臺,真的好有道氣!」
當她走進休息室再看,「哇!以前這個舞臺,變成了演繹人員的試衣間,這已經是一個可以共修的道場了!」她前前後後把工廠繞了一回,發現志工正在回收水冷氣。「我覺得慈濟人真的是克勤、克儉、克難,用智慧去做所有的節省,以這樣的態度來完成一個莊嚴的道場,真的很不簡單,我看了很感動!」
透過眾人的集結,廢棄工廠搖身成為一座莊嚴的演繹道場。(攝影/林雪鳳)
在周明鐘搭舞臺的當下,地標窗口張富進同時帶著四十幾位志工,在四位高雄經驗豐富志工的陪伴下,省下他許多摸索的時間;高雄團隊不只手把手傳承,也協助訂購地標,毫無藏私地指導。
才經過一天的時間,他們貼標的進度已超前,等兩天舞臺油漆乾了、地毯鋪好了,就可進行舞臺的貼標。這次經藏演繹的地標線以九宮格形狀為基準,再拉出縱橫線。張富進說:「彩排後,若有需要調整的地方,馬上在電腦調整畫圖,讓慈悅師姊確認。」所以,當種子團隊在錄製教學帶時,張富進和林永彰一早就來到聯絡處,有任何軟硬體需求,他們隨時補位。
高雄每場次的演繹人數是1680人,大中區遷就場地的關係,每場僅738人。人數雖然較少,但所有地標線仍需重新規劃、畫圖再放樣。這次,經藏演繹的地標線,以九宮格形狀為基準,再拉出縱橫線,從圖面上看去,地標線攀來橫去,複雜繁瑣難辨。一開始,張富進看得眼花撩亂,但他總是能讓自己先靜下心來,沉澱思考該從哪裡先做起,做好功課再出發。
志工們協力將從高雄和臺南練習場地回收的地毯重新鋪上。(攝影/周明鐘)
不同的階段,有不一樣的任務時,張富進總是勇於承擔。他說:「去年玉里地震的修繕工作,林永彰、吳欽堂來協助我,這次換我協助林永彰。我們彼此互補,合作默契愈來愈好,做起事來身心愉快。」
要貼如此複雜的地標,更要以入經藏的清凈心,心寬念純,一步步、一個曲目完成後再貼另一個。彼此合和互協下,每一個曲目的圖騰,不需半小時便能貼好。
◎提升至七星級的服務 打造經藏演繹聖地
由於志工的踴躍參與,六天就圓滿了連鎖磚的鋪設工程。(攝影/劉家鳳)
同一時間,林永彰帶領大中區團隊進行廠房外鋪連鎖磚的工作,連鎖磚耐用又可作水土保持,冬天看來特別溫暖。一千多坪的連鎖磚,由於志工踴躍參與,一梯梯、一車車的遊覽車陸續來幫忙,有如螞蟻雄兵般,六天就圓滿了連鎖磚鋪設工程。林永彰覺得,無論承擔任何工作,他都會全力以赴,「因為我相信,慈濟的師兄、師姊都會互相幫忙、互相協調。我在動員的時候,好像很少遇到什麼困難。」
3月26日,一座莊嚴嶄新的演繹道場,如實呈現在全省種子團隊面前。林永彰說:「現在我總算把心頭的一顆大石頭放下,可以安心入經藏了!」
種子團隊於慈濟后里聯絡處一遍又一遍地按照曲目進度排練。(攝影/王耀正)
「豆豆點是在兩腳中間,這樣是最標準的!腰挺直!頭抬高!來,音樂下!」當種子們在練習《開經偈》時,慈悅提醒著。
種子團隊一遍又一遍,按照曲目進度排練著,「右、併、右、併......一起轉!」身為后里大家長之一的塗淑敏,看到多年來后里這座舊工廠,僅僅二十天的時間,像「化城」一般,從無到有,經各地志工完善的規劃和成就,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道場面貌,令她感到非常安慰。
塗淑敏表示,近十年來,后里聯絡處歷經菲律賓海燕風災打造組合屋零件、臺中花卉博覽會幕後工作,以及為東非水患打包二手衣整理等等,這些過程和經驗,彷彿是為了成就這場法華經藏演繹聖地的因緣;因此,志工們都以打造自己家園的心情來付出,做得很法喜,身心靈也跟著提升了。「我們會全心全意把它做到最完美,提升至七星級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