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土耳其(七十一) 困頓中看見希望──土耳其地震援助發放溫馨點滴(二)

0觀看次
A- A+

撰文/寧蓉(明靜)

餘震不斷,還來不及重建的家園,又頻頻搖晃。慈濟勘災團,持續在重災區慰問關懷;2月27、28日連續2天,在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沙星貝市進行援助發放。

發放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溫暖的人情故事,也見證了佛陀所說:「人人本具有善良本性。」

◎ 物資卡及時雨 災民家庭感動驚喜

2月27日,慈濟於加濟安泰普省沙星貝市的會議中心展開賑災發放;慈濟人展示鄉親們即將領到的毛毯。(攝影/余自成)

受災居民中,有一家七口,在收到五張物資卡後,感到不可思議與驚訝,爸爸尼加替說:「這是第一次領到這麽大筆的金額!」

內心的澎拜還未消退,四十幾歲的尼加替,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分享收到的大禮。「當接到領取物資卡的通知時,以爲只會發放一些食物和衣服。」驚喜獲得慈濟愛心物資卡,讓七口之家的震災困頓,即刻解了急難。

「地震時,鐵窗磨擦發出咔咔咔的聲響,好可怕。」尼加替站在窗邊一邊比劃,一邊形容當時的恐怖。

兒子布拉克語氣中透著驚恐:「我從來沒有碰過地震,甚至不知道發生地震;有太多恐怖的聲音出現。」

強震奪走了一切,尼加替一家因爲太害怕,全都住在外面;但由於天氣太過寒冷,一家人只好又回到沒有倒塌的屋內。

年老的鄉親帶著年紀小小的孩童前來領取發放,當地志工協助報到。(攝影/Abdulrahman Hritani)

在嚴寒的考驗下,禦寒解飢是要務。爲了取暖,也為了節省費用,尼加替表示:「我們睡醒後開始燒柴一直到中午;晚上睡覺前再開始燒到隔天早上。」也因為這樣,只有這個房間最暖和,一家人全擠在這裡緊緊相依。

尼加替因爲地震頓失工作,而日常生活所需也需要錢,他們就連冰箱壞了也無法修理;這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處境,任誰看了都會感到不捨與心疼。

「因為冰箱壞了,爲了不讓裡面的食物壞掉,只好打開冰箱,反正外面溫度低。」尼加替的太太雪菈感恩地說:「謝謝真主!還有感謝幫助我們的人,很感恩。地震之後,我們一家人至少可以聚在一起。」

儘管強震帶來了毀滅性殘酷,卻讓這家人變得更堅強。

遠方的愛來得及時,讓飽受苦難的災民在困頓中看見了希望。

◎ 善愛包圍共患難 看見人性光明面

本土志工協助推著行動不便災民的輪椅進入發放會場。(攝影/Abdulrahman Hritani)

在加濟安泰普省的發放中,大愛台記者注意到一位五十三歲的土耳其民眾,在他收到物資卡後,立即問現場慈濟志工:「我能不能把這份大禮,也轉送給鄰居?我是穆斯林,我們的信仰告訴我:『當你擁有的時候,就要把你擁有的,與你周遭沒有的人一起分享,你應該要出手助人。』」

這位民眾,即刻被熱情地邀請到土耳其本土志工胡光中身邊。「聖人有說,人家給你的禮物,不要轉手送人;送禮人允許的時候,你才可以把這個禮物其中的幾張卡片,送給其他人。」胡光中熱心的翻譯與解釋。

「您允許嗎?」

「當然可以!」胡光中紅著眼眶感動地說。

轉贈分享好不容易到手的物資卡,這寬大的心胸,竟來自走路一顛一跛的失業爸爸。他光領物資卡,坐車來回就花上一個半小時,但這顆奉獻的心意已定,不曾動搖。

◎ 慷慨分享擴大愛 全家人支持善舉

最後一場發放,薩納德組織(Sened)致贈書畫與慈濟結緣,來自敘利亞的藝術家七十歲巴登奇先生(Muhiddin Necib Badenjki,右三)和太太海斯納(Hasna Tahhan,右二)致贈他們繪製的書畫作品,向慈濟人表達感恩。(攝影/Abdulrahman Hritani)

獲得這位民眾的同意,大愛台記者跟著他回家後,意外發現他的生活環境並不富裕。

走進家門,一股潮濕的味道撲鼻而來。白天時,家人很有默契的省著開暖爐及電燈,而家徒四壁的屋子,臥房內連條像樣的保暖地毯都沒有,但是他們卻很知足、惜福。

五十三歲失業的他,育有五名孩子,當他回到家拿出物資卡,全家人都好奇的湊過來,因為這張愛心物資卡,不只暫時緩解經濟上的窘況,也為他們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即便如此,他在困頓中,也不忘把有限的珍貴購物卡慷慨分享,虔誠信仰決定以「愛」挺過難關的他,不馬上急著去採購,而是説出自己助人的心願。

物資卡發放,周如意師姊(慈榮,左一)為災民送上物資卡以及溫暖擁抱。(攝影/Abdulrahman Hritani)

他的善舉,獲得全家人鼎力相挺;「我們當然要幫助別人。」太太把握因緣做好事,她樂善好施、語氣堅定。

「我支持爸爸的決定!」兒子毫不猶豫地表示,讓真誠付出的愛加倍。

冷冷的天,迎來遠方熱情的人。小小愛心卡無私與人共用,在天災無情的困頓中,看見了人性的慷慨美德;在處處充滿愛的人世間,也看見了那一念慈悲利他光明面。

這分重情重意的「愛」循環,在無數悲傷無助的重災區街坊小巷漫延。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