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淳真(臺北)
2月6日,土敘邊境發生7.8級強震,導致無數房屋倒塌,死傷慘重;當地災區又值冬季,災民飢寒交迫,非常難過。
國際馳援,慈濟人立刻展開救援行動,除了在土耳其的急難救助外,內湖園區更提供土耳其在臺辦事處作為救援物資募集打包處。由於媒體大幅報導,集結了許多年輕人或父母帶著小孩,以及國外人士一同發心幫忙整理、分類物資,期以最快速度運往災區濟助災民。
◎一個單純的念頭,一分動人的力量
2月9日~13日,駐臺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募集賑災物資,收件地點為內湖聯絡處,委託慈濟志工代為整理打包。由於物資數量龐大,志工號召民眾持續整理物資;康寧大學老師帶領護理科學生協助整理物資。(攝影/陳何嬌)
「我住在附近的龍山里,看到慈濟園區來了很多人,我就和姊姊一起過來幫忙。」就讀高一的陳同學,人高壯碩,身著慈濟志工背心穿梭於人群中;一下扛紙箱,一下推郵車,專挑重活做。
園區內的捐贈物資非常多,處處堆得像座小山丘。由於物品種類繁雜,未整理前,都靠推車一箱箱送進室內,先拆解箱子,新品按類別打包,而舊物則集中送到鄰近門口處。
我看著被淘汰的二手衣物,夾雜著散亂一地的紙箱,再過幾分鐘,定會擋住出入口。看見陳同學有耐力又願意做事,靈機一動,請他一起協助運送二手衣物到環保站。
我和他一一撿起散亂在地上的各類物品,並塞滿推車,一趟又一趟的合力推至環保站;再將可回收的空紙箱、塑膠袋與包裝紙,分類送上環保車。
見到這位年輕人的投入,讓人打從內心感動!
◎土耳其交換學生,願祖國同胞能早日獲得救助物
17日是物資整理最後一天,志工持續號召民眾整理物資;許多國外人士經過朋友介紹,特地過來幫忙,希望能幫助土耳其。(攝影/賴慧娟)
海蒂和王歐菲來自土耳其,是政治大學漢學系(中文)的交換學生。
海蒂曾在土耳其學過一年半的中文,華語說得很好,應對自如。她有所感的吐露心聲,「我真喜歡台灣人,我請他們幫忙的時候,他們總是幫我,而且都很客氣。除了台灣人外,我還喜歡台灣的大自然,我真喜歡花蓮。」
個子不高的兩人一接到土耳其在臺辦事處物資募集的訊息後,就一起來幫忙;對於臺灣人願意幫助距離這麼遙遠的土耳其人民,二人不約而同的說:「太感動了!臺灣人送這麼多物資來,我們總是要來分擔工作的!」
她們在送貨箱子的長長人龍中,一舉推運箱子到貨櫃車上;當貨櫃車滿載離開後,她們便和其他土耳其同胞們轉移陣地,把握時間,快速來到分類區挑選衣物進行打包。
談到做志工的心情,海蒂微笑說:「能和別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感覺很好。」內心有太多的感動,只願祖國同胞能早日獲得救助物。
◎親身見證苦難人,願盡己一分心力
土敘強震撼動國際關注,臺灣各界紛紛以實際行動表達關懷之情,愛心湧現超乎預期。(攝影/陳慶雄)
喜歡當背包客,探訪各地古城的李小姐是臺大職員,她剛從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旅遊回來,但這七天的旅途中,她也看到因內戰摧毁的城市、人民流離失所,以及通貨膨脹。過去七十敘利亞磅可以換一美元,現在五千磅才能換一美元,可見人民生活的艱困。
當她得知整理物資的消息,便立刻報名當志工;而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能夠分送一些物資到更苦難的敘利亞!
李小姐了解很多慈濟海外賑災事務,以及土耳其慈濟志工,為敘利亞難民學童所成立的滿納海學校;原來,她是位慈濟家庭的孩子,又是花蓮慈中第二屆畢業生。
自認年輕力壯,分類工作讓給年長者,她則和其他年輕志工一起搬運箱子到秤重區,或是搬回被淘汰的箱子;對於搬重物,她一點都不覺得累,因為親自經歷過,只希望能為遠方的苦難人民,多盡一分心力。
◎慈二代救災打包,共襄盛舉
駐臺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代表貝定可(Muhammed Berdibek,右2)與志工共同將整理好的物資搬上貨櫃車裝箱。(攝影/陳慶雄)
黃薇羽和弟弟黃阡祐的雙親都是慈濟人,因父親職務的調動,他們曾就讀花蓮慈小一年;後搬到北京,又轉到新加坡,兩人先後前往澳洲讀大學。
從小,黃媽媽就帶著姊弟倆,在新加坡的慈濟靜思書軒當小志工,也曾參與過手語演繹。目前,黃薇羽已畢業回臺,任職環保相關工作;而黃阡祐則是回臺過春節,姊弟倆於是一起來參與志工。
「成長中看到很多比我不幸的人,覺得有責任去幫助他們;不同年紀的人在一起工作付出,一起搬重物感覺很好,而且大家都主動幫忙。這幾天,看到物資捐贈這麼多,大家都很認真做事,覺得很有效率。」黃薇羽代表大家說出心裡話。
◎老中青一家子,歡喜做志工
13日起,國軍協助慈濟載運物資至機場;14日早上一輛輛載著臺灣援助土耳其賑災物資的軍車從內湖出發,並掛著「LOVE FROM TAIWAN 台灣援助土耳其賑災物資專車」布條;志工及民眾向國軍車隊揮手致意。(攝影/陳慶雄)
午餐時刻,巧藝坊排滿了四方的腳椅,志工依序領餐入內。一旁有大人、小孩八位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原是來自大同區的委員周麗香,帶著兒子、女兒、孫子和幕後委員一起來做志工。因有幫助烏克蘭難民打包物資的經驗,也因為承擔慈警會幹事的因緣,大家常來內湖協助做毛毯。
她問五、六歲的孫女:「妳知道地震嗎?」
孫女立刻回答:「要躲在桌下。」
她又問:「做毛毯,是要捐給地震的災民;妳的紅包可以幫忙他們嗎?」
只見孫女雙手捧著紅包鞠躬,將六百元拿出來,可見小孩的赤子之心,是多麼的真誠。
上人說:「有心就不難。」周麗香將家人親友一起帶出來行善,就像外出郊遊般快樂,大家共同挑選新衣物,按照尺寸分類裝箱。
周麗香感恩自己有這樣的福德因緣,以前只知道捐款做好事就好,現在會把握每次的因緣即時付出,並且多做多得。「看到那麼多人受災難,有那麼多善良的人發心,能夠幫助人家是多麼的快樂,我相信兒女和孫女在善的環境中成長,將來一定會一生無量。」她欣慰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