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們一起蓋主堂】風之樹 光之影--室內裝潢設計高銓德師兄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晶玫

心靈故鄉久相知,唯因浮沉俗世中;百回千轉尋覓覓,回首卻在臨近處。(攝影/簡淑絲)

「喀啦──喀啦──」火車在鐵軌上奔馳著,發出規律的聲音。車窗外,棉絮般的白雲飄過藍天,向遠方的天際展開;「喀啦──喀啦──」,一個微微的傾斜,山壁河床飛快掠過,車窗外的風景轉眼消失,火車駛入山洞......

這趟從臺北到花蓮的鐵路線,高銓德不知坐了多少回,尤其從2008年開始參與靜思精舍主堂興建工程後,幾乎每周五就會坐上火車直奔花蓮。

窗外的秀麗風景,坐在車廂內的高銓德從不曾抬眼欣賞;攤在他眼前的,是一頁又一頁精舍主堂、地下室、講經堂、三樓藏經閣、廂房及中庭的室內設計圖。圖上深深淺淺的木紋色彩,每一道勾勒的線條,常是他注視的焦點;一望,就是凝神沈思。

躲不掉的 慈濟因緣

有三十多年室內設計資歷的高銓德師兄(惟獻),為了設計精舍主堂,體悟到貼近上人的心,不用繞一大圈,他分享:「上人的理念很簡單,簡單就是大美。」(攝影/簡淑絲)

火車放慢了速度,搖搖晃晃地開進了花蓮站。高銓德迅速起身跨出車廂,邁著大步向前行;身形畢挺高瘦的他,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特別醒目。前來車站接他的劉維,一眼就看到了他,朝他揮了揮手。

「今天又要和上人報告設計圖哦?」劉維問。

「是啊!怕準備得不好,過不了上人那一關哪!」高銓德說。

劉維點點頭:「我懂,我們快走吧!工務所好多人正等著您來幫忙解決問題哪!」

每一次踏入精舍,那再熟悉不過的味道、那一一對他合十微笑的身影,總讓高銓德倍感親切。想起與慈濟的因緣,他不覺莞爾;那時的他正努力打拚事業,陳錦花師姊(法號:靜熙)來到他的辦公室拜訪,邀請他加入慈濟,他和太太李瑞瑛便捐款護持。漸漸地,陳錦花游說他:「你來當『慈誠』,因為當『慈誠』不用上培訓課,不會花很多時間,你就可以皈依上人。」

他卻覺得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做善事」;直到1995年參加了首次的「靜思生活營」,他也終於答應當「慈誠」。沒想到那一年,竟開始有了「培訓慈誠」課程,高銓德笑著說:「不管怎麼躲,終究是躲不掉和慈濟的緣。」也因此,他完成了慈誠培訓,也受證皈依證嚴上人,法號「惟獻」。

一通電話 萬緣放下

正知正見啟善念,大愛匯聚在人間;盤點生命真價值,菩薩發心力現前。(攝影/吳明土)

天天事業、志業兩頭忙的高銓德,總覺得能為慈濟做的事不多,也愧對上人。一次,他和兒子到精舍見上人,上人輕輕地對孩子說:「你要接下爸爸的事業,爸爸才能做慈濟啊!」那時,高銓德開始認真思考「交棒」的事。

窗外,精舍主堂的興建日夜兼程。2010年10月所有結構完成,緊接著泥作、屋頂銅瓦、環境景觀、排水系統及裝潢同步上場,高銓德回到精舍的次數更加頻繁,停留的時間也更長了。每當旅途勞頓時,他就會想起那一通電話;「您要回來幫忙啊!上人常常一個人看主堂的設計圖看到半夜......」

那天,高銓德接到精舍常住師父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這樣的訊息。想到上人在孤燈下的身影,他決定退休,把事業交給兒子,全力為主堂興建而奔忙;他說:「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祖庭,能參與祖庭的興建,是一大殊勝因緣,可是不能『兼差』的。」

流體力學 逐風清涼

高銓德(惟獻,左)和梁昌枝師兄(惟崟,左二)等人討論工程相關事宜。(攝影/吳萬智)

劉維將車子開進精舍後方的工務所,工程總召集人梁昌枝、周說真師姊與幾位長駐工地的志工,早已在門口等候;高銓德與隨行的臺灣科技大學教授黃榮芳博士下了車,站在初秋的陽光下,就這麼地討論起來。李瑞瑛幫大家拿來了工程安全帽,高銓德說:「走吧!我們直接去看工地。」

直奔地下室講經堂的工地,工人正在拆板模,在此起彼落的電鑽聲中,已可看到講經堂的空間格局,一行人一會兒看著地板上的管線風口,一會兒抬頭看著灑下天光的水幕(天井)。

「講經堂要容納多少人?」黃榮芳博士疑惑地問。

「四、五百人。」梁昌枝回答。

「不裝任何空調?」黃榮芳博士臉上有著不可置信的笑容。

梁昌枝和高銓德不約而同地用力搖著頭。

「五百人同時上課,不使用空調,還不會覺得悶熱,辦得到嗎?」梁昌枝有點擔心地問著。黃榮芳博士沈思了一會兒,繞回去看天井水幕,他朗聲地說:「一定要辦得到!上人要求的,不但要做到,還要做到好,我們一起努力。」

上人輕輕地一句話,弟子的承諾一言九鼎。在設計之初,上人就已慈示:「建築物風格復古,也要運用現代智慧方法適應氣候,即使不用空調,也能達到起居舒適。」黃榮芳博士專攻「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高銓德特別邀請專業的他來為精舍主堂「不裝空調、不使用冷氣」的原則提供建言。

一行人,從地下室一路走上三樓,討論著增設出風口的地點;樓梯只用鋼條當扶手,地面也仍然粗糙,一旁的李瑞瑛安靜地走在大家身旁,注意著這群只顧著熱烈討論的人的安全。爬上三樓的藏經閣,開放的空間既寛闊又明亮,四周尚未築牆,遠處太平洋的波浪閃閃發光,吹送陣陣海風,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好涼喔!」

「嗯......這藏經閣在頂樓,太陽直射,也不裝空調?」黃榮芳博士顧不得享受海風的吹拂,問了大家。

「是啊!」所有人都相視而笑了。

樸實無華 成就大美

高銓德師兄(右)抵達精舍後,便馬不停蹄地看工地,和大家就著長長的餐桌開會。(攝影/吳萬智)

一早,高銓德抵達精舍後,便馬不停蹄地看工地;十一點進到齋堂,和大家直接就著長長的餐桌開會,桌上的熱茶,孤伶伶地兀自冒著熱氣。十二點,精舍打板用午齋;十二點半,他又回到齋堂和黃榮芳博士繼續討論。

「高銓德師兄,請至會客室開會......」擴音器傳來一聲聲的廣播,催促著他趕往下一個行程。

承擔精舍主堂設計的召集人,高銓德力邀更多人一同來參與;他認為精舍是所有慈濟人的家,當然要「眾志成城」才有意義。但是,參與的人多,考驗也就多,他說:「這是大福報,也是大考驗。我把每一位共事的人,都當成是上人,是常住師父。」所以就算行程滿檔、腳步匆忙,有如常不輕菩薩的他,臉上總掛著溫和的笑容。

高銓德具備三十多年的室內設計資歷,為了精舍主堂設計,仍不敢掉以輕心地參觀了許多寺廟,也看了很多有關上人理念的書和佛經。每看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到最後,他發現要貼近上人的心,不用繞一大圈,他說:「上人的理念很簡單,簡單就是大美。」

但是這「簡單」,卻實在大大地「不簡單」。光是講經堂的設計,就畫了七十幾種圖,「設計圖從地上都可以疊得和人一般高了!」他笑著說。

無論靜思堂或靜思精舍,都有著屬於慈濟特有的人字形屋簷設計,靜思堂的屋簷有三層,象徵「佛、法、僧」三寶,外觀給人宏偉、莊重的感受;而原精舍主堂,又稱為「小靜思」,屋簷僅有一層,簡單樸實,卻是所有慈濟人心中最神聖,也是最不可取代的心靈依止之所向。

重新設計精舍主堂的屋簷時,高銓德也曾陷於「強或弱」的掙扎。他設計成人字形的「重簷」,象徵和諧,也象徵「昇華」;但上人認為,精舍要能「親近人」,要求屋簷不要設計得太高,這讓他面臨第二個難題。「高度不能拉高,重簷的斜度就會變得太平緩,顯現不出『人』字的意象。跟著上人做事,要夠敏睿,要真正懂得上人的心意才行啊!」

動靜光影 真空妙有

高銓德師兄導覽精舍之美,精舍的一景一物蘊含上人的法,希望每位來訪的人,「用耳看,用眼聽」,用心體會環境的無聲說法,以及要傳達的靜思法脈精神。(攝影/呂瑞源)

上人的心意,高銓德懂,但也令他心戚。2009年動工前的會前會,上人未語,卻先嘆了口氣:「蓋主堂,我是自不量力啊!我年紀大了,不蓋又不行......」

一句「自不量力」,重重地敲在高銓德的心上,「上人蓋主堂,不動用基金會任何一分錢,也不接受供養」「上人想了好幾年,看到雨天的精舍到處漏水」「擔心常住師父們沒有一個可以身心依靠、穩定的修行道場......」忍著眼眶的淚,高銓德哽咽得再也說不下去......

不捨慈濟人心靈故鄉的上人,一分「飲水思源」的心情,不忍拆除原先的主堂;但為了靜思精舍常住眾,為了全球的慈濟人,難捨能捨後,同意將主堂往前移。然而,原有建築物不拆,整個腹地格局即成正方形,高銓德說:「正方形不符合宗教的意象。宗教的意象,是要靠縱深來營造的。」

2009年7月8日,高銓德回到精舍向上人報告未來主堂內的裝潢設計,上人請他注重節能減碳,內部不宜過於挑高;佛龕部份則增加內部之縱深,兩邊投影螢幕可設計成長方形,塑造修長感......。他胸有成竹地用顏色深淺來創造縱深,以六根檜木為主要支柱;支柱四周的牆面則用柚木構成,「檜木顏色淺,柚木顏色深,這樣就能製造視覺上的『縱深』了。」

建築是無聲的說法,高銓德一直認為,參訪的人看到建築物,自然會有所領悟;他說:「建築,其實是由人的思想反應投射的。」也因此要設計一個「無相」的大殿,「真空為體,是無相;而來到精舍的人,各有不同的體會,就是妙法為用,也是『真空妙有』。」他沒有預設立場,只希望來到精舍的人,自己能體會證嚴上人在那個時代的想法,慈濟人在那個時代的作為。

※※※

高銓德師兄主講「聞法度有情‧傳法報佛恩」,分享他參與靜思精舍主堂建築設計的因緣。(攝影/謝慶祥)

午後的陽光,像貓一樣的腳步穿進了齋堂;幾位志工和常住師父們正迅速地包裝著手工肥皂,輕輕的話語,在明亮的光線裡流轉。齋堂外的綠樹擋下了耀眼秋陽,綠蔭靜靜地躺著,蟬鳴隱去,樹下一片清涼、寂靜......

高銓德總被這一動一靜的光影深深吸引,在心中勾勒著──「最前面的『小靜思』是接引人間菩薩的道場,是『動』;再往上的中庭,就是『靜』;主堂則是訓練人間菩薩的場所,也就是『動』。」他表示,將在中庭設計一處無邊際鏡面水池,幽靜池水可調整溫度、洗滌心靈,動靜之間,有了和諧。

夕陽已斜,樹影爬上窗櫺,灑落一地金黃;一位志工推開了紗窗,帶進了一陣微風,也將屋外的滿眼綠意映照了進來。高銓德為主堂設計了可全開窗式的木頭百頁窗,開窗,迎進天光燦爛;關窗,攏聚靜謐安詳。

高銓德從黑色的提袋裡,拿出了厚厚一疊,翻尋著鐘鼓樓的設計圖;總共不下十幾種的鐘鼓樓樣式,將請上人挑選。然而,他一頁一頁地仔細翻看,神情謹慎而嚴肅;竟至最後一張時,他放手釋懷地笑說:「我想,這十幾種鐘鼓樓,上人都不會喜歡的。我得再設計個菩提葉造型的......」合起厚重的設計圖樣,高銓德告訴自己:「上人的『自不量力』,弟子一定要『使命必達』。」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