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義」行~有救無類

0觀看次
A- A+

撰文/許愷玹

「高專,翁阿伯沒有直接到急診,自行往社工室走去了,請協助聯繫!」嘉義慈濟診所的司機許宸嘉,在診所群組裡緊急回報。經張堂偉高專聯繫社工室說明現況後,翁姓病患才放心地回到急診,準備住院、接受手術。

順利完成膽囊切除的翁阿伯與前往病房探望的張堂偉高專(左)。(圖片來源:張堂偉)

11月,南部的天氣,開始有了冬天的寒意。嘉義慈濟診所的腸胃科診間,來了一位主訴腹痛的翁姓初診病患。阿伯表示經常肚子疼,猜想是胃痛。經過周宜群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患的是急性膽囊炎,因具危險性,告知阿伯要趕緊安排開刀治療,不可再拖延。

一旁跟診的護理師商佳琪,看著支吾其詞,卻明確表示不要開刀的翁阿伯,忍不住關心地多問了幾句,但阿伯還是堅持不開刀。周宜群看著電腦上的雲端病歷,發現阿伯二個月前在外院就有肚子痛的就診紀錄,也被診斷出大腸癌。

這下子,商佳琪更急了,便試著多了解阿伯的難處。原來翁阿伯的家人都已遠離,只剩下他獨自一人。目前做的是校園臨時工,雖然生病了,卻因為經濟窘迫,無法負擔住院及開刀費用。

在了解阿伯的困境後,商佳琪主動聯絡大林院區的社工詢問相關費用,並暗下決心要幫忙負擔住院期間的餐費;但自己的能力有限,無法負擔阿伯轉院的救護車費用,於是求助嘉義慈濟診所的同仁,邀請大家合力來湊足。但此時,翁阿伯卻拒絕了同仁們的好意,因為他不想欠大家錢,想要自己存夠錢再來治療。

在周醫師與商佳琪不斷地勸說與同仁們的善意下,翁阿伯終於答應隔天再來診所報到並接受治療。為了替阿伯節省費用,張堂偉安排阿伯搭乘診所的接駁車前往大林慈院急診,並告知他會請社工室幫忙,如果真的有困難,可以等寬裕時再慢慢還。許宸嘉也在車上盡力寬慰,並負責回報由大林慈院急診接手前的一切情況。

翁阿伯經大林慈院尹文耀醫師幫忙切除膽囊後病況穩定;期間,周宜群持續追蹤後續情況,並與尹文耀商討後續大腸癌手術與治療問題。周宜群說:「沒有一個病人應該被放棄!尤其台灣社會有健保,我們就要盡力幫助這樣的病人。」

張堂偉高專(左)與周宜群醫師(右)在翁阿伯第一次開刀完後的某一個午休時間在辦公室討論阿伯的狀況。(攝影/許愷玹)

出院後氣色很好的翁阿伯特地到診所感謝同仁們對他的幫助與關懷。左起吳佳音、商佳琪。(圖片來源:商佳琪)

張堂偉擔心翁阿伯獨身一人多有難處,所以在阿伯兩次開刀後,特地回大林慈院探望他,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張堂偉說:「雖然不是我們的職責,但你不可能看到這個人有難處而置之不理,大家都在能力範圍內幫忙。」

商佳琪也說:「雖然以前有人告誡過我,社會上騙子很多要小心受騙;但我跟自己說,阿伯的疾病是不會騙人的。」阿伯恢復健康後,還特地回來診所探望,並感謝大家的幫忙。

看到阿伯恢復健康,商佳琪再開心不過,她說:「在嘉義慈濟診所這個大家庭裡,大家真的都很有愛心;當我發現門診有患者需要幫忙時,各單位的同事毫不猶豫就一起來幫忙,我真的很感動。」

嘉義慈濟診所不是醫院級的醫療院所,所以人員配置較少,但也因此大家感情相當緊密;而慈濟特殊的醫療人文,也在診所裡發揮很大的作用。同仁們利用群組互相交班,讓特殊病患或突發狀況都能得到最好的處置;而職責外的後續追蹤與關懷,無不都是同仁們自發性的「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