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翠苓(花蓮)
吳佩珊(左)在2019年6月底募到了第一家愛心商店。(攝影:黃秀真)
「如果家家戶戶,人人都有善念願意幫助別人,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會越來越祥和。」這是執行長辦公室同仁吳佩珊的心聲。
因為希望有善念的人多一點;因為常聽到美國志工到店家募心募愛的溫馨故事;因為看到黃秀真師姊及同事們,努力穿梭在花蓮街頭募愛心商家的勇氣及毅力......
吳佩珊鼓勵自己:「突破舒適圈,跨出一步吧!募心募愛真的沒有想像的這麼困難,加油!」
◎暖心的素食餐廳
吳佩珊募愛心商店的同時,也會和店家分享慈濟,並提出在店裡放《慈濟》月刊方便客人借閱,讓更多人知道慈濟事。(攝影:林姵君)
2019年6月底,吳佩珊募到了第一家愛心商店。
「這間是我很喜歡的早餐店,所有的麵包、漢堡、沙拉等,都是不含蛋、奶的有機食材。」吳佩珊開心的說著,「老闆支持環保,鼓勵客人外帶餐點時,自己帶環保餐具。」
2019年7月7日,吳佩珊和同事一同到這家純素飲食早餐店及同事家開的民宿,送上愛心商店的標誌及竹筒;中午在另一間素食餐廳用餐時,吳佩珊又見識了秀真師姊一分鐘向老闆募愛心的功力,令她讚佩不已。
一整天都沐浴在「愛」與「善」氛圍中的吳佩珊,晚上到了位於花蓮市博愛街的素食餐廳用餐時,很自然的鼓起勇氣向老闆募愛心,「老闆,可以在您的櫃檯放竹筒,讓客人投嗎?」
「可以啊!」老闆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答應。當晚,這家素食餐廳成為花蓮第47家愛心商店。
「這家店除了是愛心商店,也是我們拍攝推素直播活動的場地喔!老闆免費借我們場地,還提供水果、茶給大家享用,真的是很暖心的商店。」吳佩珊說著老闆夫妻的好,「互動過程中,我們也會跟他們分享慈濟事。當我們提出,『可以在店裡放《慈濟》月刊讓客人借閱嗎?』老闆娘一口便答應了。」
◎用行動支持慈濟
素食餐廳老闆娘李潔盈的妹夫(右),因為罹患罕見疾病時,慈濟醫院幫他做了很好的治療,所以李潔盈的妹妹非常感謝慈濟對家人的幫助。(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抱著一顆體貼茹素雙親的心,開張手作素食料理餐廳。用最溫柔細心的態度,製作出如家中安心溫暖的美味,簡單滋味中更能享受食材天然的鮮美。邀您一同來品嚐。」
該素食餐廳的文宣,寫出了老闆夫妻倆孝順的心,也表達出為了顧客的健康,選用天然食材的堅持,但2019年9月20日,卻無端遭網民攻擊,質疑餐點並非完全素食。
「花蓮第一家愛心商店的老闆娘馬上通知我,並熱心的教我方法幫助他們,好不容易才讓這件事情圓滿落幕。」黃秀真說起當年發生的事。
事情過後第二天,素食餐廳的老闆娘李潔盈告訴黃秀真:「我邀約妹妹,希望她開的兩家店,也一起成為愛心商店。」
「當我送愛心商店標誌及竹筒到妹妹店裡的那一天(2019年9月21日),下好大的雨,但我還是騎著摩托車前往。因緣很好,平時不一定會在店裡的妹妹,那天竟然在!」黃秀真說。
李潔盈的妹妹問:「為何下著大雨,您也要過來呢?」
「我想藉這場雨告訴您一句話,『即使人生路途上有一些風風雨雨,但總是會過去的!』這也是我之前與您姊姊說的話。」
妹妹因為黃秀真幫助李潔盈處理網民攻擊的事,以及她的先生罹患罕見疾病時,慈濟醫院幫先生做了很好的治療,所以她非常感謝慈濟對家人的幫助。她告訴黃秀真:「我非常信任慈濟,也願意以行動支持慈濟。我的店也要成為愛心商店,邀更多人一起來做好事。」
黃秀真準備離開時,妹妹感動的說:「謝謝您幫助我姊姊。」
李潔盈妹妹的二家店,便相繼成為花蓮第123、124家愛心商店。
◎大家一起做好事
素食餐廳裡的竹筒穿了一件淺粉紅色的衣服(捐款收據),除了捐款做善事,也啟發更多人的愛心。(攝影:吳佩珊)
李潔盈的素食餐廳已經營四年多,店裡的竹筒穿了一件淺粉紅色的衣服(捐款收據);「這件衣服也會募款喔!」她說:「我把捐款收據綁在竹筒上,投竹筒的客人也增加了。曾經有位年輕人問起竹筒上的收據,我解釋給他聽之後,他便投了五百元!」
社會上善心人士很多,大家也都很願意發揮愛心做好事,只是中間缺少了一座橋樑罷了;只要開個口,或擺放竹筒,有緣人的善念被啟發了,就可以匯聚更多人的愛心,為苦難的人點一盞燈,相信社會一定會愈來愈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