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愷玹
1996年9月,慈濟基金會澳洲布里斯本聯絡處成立,讓布里斯本的慈濟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據點;地方雖然不大,但至少是個家。在這個家裡,大家展開了二十多年守志奉道的歲月,並承擔起慈濟家業;慈善、醫療、人文、教育,無一不盡心推動、力行。
朱芬芳師姊(慈募,右)負責公關窗口,共邀請六十多位政要出席布里斯本新會所的啟用,其中包括了一直陪伴慈濟志工的瑪特醫院Angela Mary修女(右二),左為蘇鄭淑芬師姊(慈均)(圖片來源:朱芬芳提供)
布里斯本分會前負責人朱芬芳表示,海外志工經營不易,但透過大家的努力,克服了許多困難,讓慈濟可以在布里斯本一直做下去。而慈青學長姐們從小由師姑、師伯陪伴,也都非常認真有為,目前都已承擔不少會務,也很有責任地繼續陪伴下一代慈青學弟妹們。
然而拓展會員和志工部分,多局限在華人社會,所以二十多年來,大家想辦法讓主流社會知道有慈濟這樣一個慈善團體,讓他們知道「We can help.」
此次布里斯本新會所啟用,朱芬芳負責公關窗口,共邀請六十多位政要,包括了一直陪伴慈濟志工的瑪特醫院Angela Mary修女、昆州議員James Martin、Peter Russo、布里斯本市議員Steve Griffiths、Nicole Johnston、Kim Marx等。布里斯本市長本身與慈濟關係良好,非常認同慈濟所行公益,雖然此次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 27)不克前來,但也特別指派秘書前來祝賀。朱芬芳表示,這些主流人士的與會就是慈濟人深耕布里斯本的證明,大家仍會持續努力發揚慈濟精神。
2022年11月19日,慈濟布里斯本新會所啟用,上人祝福布里斯本慈濟人要延續慈濟的慧命,一代一代傳出去,用心陪伴、用愛護持,更要堅固道心。(圖片來源:蘇鄭淑芬提供)
慈濟志工蘇琪明與同修蘇鄭淑芬曾為慈濟布里斯本負責人,一家三代包含女兒、女婿與外孫們都是慈濟人。兩人早年一起在布里斯本為慈濟志業努力,雖然十多年前已返回高雄岡山繼續做慈濟,但有空時還是會回布里斯本;此番新會所啟用,夫妻倆就專程飛回一同慶賀。而蘇琪明正在接受治療,儘管醫師勸他不要密集治療以免身體受不住,但他仍堅持一定要陪伴所有共同努力過的大家「入新厝」。
蘇鄭淑芬也表示,這次新會所的構思、興建與所有活動的規劃,慈青們參與了很大部分。說起這些當年陪伴的慈青學長們已能承擔,她的口氣裡充滿了欣慰與驕傲,深信這些慈青孩子能夠一代傳一代地,將上人的法發揚下去。
現任慈濟布里斯本副負責人盧威程與同修盧以欣(澳洲人醫會幹事)都是第一代慈青學長姊。盧威程表示,布里斯本的慈青算起來有三代了,當年陪伴的師姑、師伯,至今也還看顧著他們,身為慈青學長姊,當然也會一直用心地陪伴慈青、慈少與慈幼。
2022年11月19日,嶄新敞亮具多功能特色的慈濟布里斯本新會所啟用。(圖片來源:蘇鄭淑芬提供)
盧威程說,新會所是在2016年左右由大家討論發想的,大家都盡力給予意見與建議。原本的會所,礙於場地太小、功能不足,人文學校、義診都需另借場地;每月的發放或共修活動也要借場地或者搬桌椅重新布置。
雖然這些粗重的工作,年輕人可以做,但畢竟大家都要上班,同時考量到師姑、師伯們漸漸上了年紀,我們不能再像遊牧民族一樣四處遷移辦活動,所以決定爭取一個功能齊全的新會所。另外一點就是上人曾說:「教育要有成效,必須具有三要素;師教、境教、群教。」若借用的場地,少了慈濟的元素與人文氣氛,就失去了「境教」這一要素了。
2022年11月19日,嶄新敞亮具多功能特色的慈濟布里斯本新會所啟用,裡頭包含了靜思書軒與大愛幼兒園。上人祝福布里斯本慈濟人要延續慈濟的慧命,一代一代傳出去,用心陪伴、用愛護持,更要堅固道心;相信新會所不只是慈濟布里斯本的新家,也為他們憑添了一股勇往直前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