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貽翔
攝影/王敏德、林志哲
吳水木師兄將環保站當作他第二個家,看著很多社區居民因為環保站而發心做志工,進而帶動家人朋友一起做,他深感「環保站也是一個修行道場,不只要做物資的環保,更要做心靈環保,這樣就會越做越歡喜。」(攝影/林志哲)
「吳水木師兄38年出生,今年8月3日捨報,享年74歲。」三民寶興和氣組長郭束憂容滿面,在上人的會客室中,對於吳水木師兄的離開,感到相當不捨。
「我認識的師兄身體很勇健,很負責任,做事做到非常的圓滿。」郭束娓娓道來,「水木師兄年輕時穿的衣服,一定要用熨斗燙平;進到慈濟之後,也把這樣的精神帶入了慈濟。」
他年輕的時候是在碼頭開貨櫃車,染上了賭博、喝酒、抽煙的惡習;但是進入慈濟以後,這些壞習慣全都戒掉了,不但遵守慈濟十戒,而且用上下班代步的轎車開始做環保。當時同事還用揶揄的口氣說:「水木啊!你是沒錢了嗎?」他只是笑笑的說:「我現在要用喝酒、賭博的手來做環保。」
水木師兄是從環保進入慈濟的善門、法門,2003年受證,2006年開始承擔幹部,一路從協力隊長、互愛隊長,做到和氣隊長。他總是關懷著每一位隊員,對於所有勤務不但帶頭做,更是做到最後,將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
2017年,水木師兄承擔起靜思堂環保站站長的重責大任,他天天到環保站,全年無休。「遇到下大雨,他擔心水溝阻塞,就去清水溝;颱風來,又怕東西被吹走會傷害到別人,也去環保站。」「除夕那天,他擔心環保菩薩沒有飯吃,到處詢問哪裡可以訂素食便當。因為他說:『如果環保菩薩沒有吃飯,上人會不忍心!』」協力組長林鄭麗雪回憶起過去,讚歎他是用生命做慈濟。
水木師兄即使身體有所不適,他總是不以為意,只是到診所打針、吃藥,又繼續抱病做環保。去年十月,他開始出現腰痛、血尿的現象,甚至日益消瘦;但他認為只是閃到腰,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他總是說:「我要做到沒辦法做為止。」
直到今年六月,他痛到無法走到環保站,才把環保站的鑰匙交出來。沒想到住院檢查後,診斷結果竟然已經是胰臟癌末期。聽到這個噩耗,令人感到相當震驚!醫生說:「這個連開刀的機會都沒有了。」水木師兄年輕時,為了工作很拚;做慈濟也很拚;這次,他想為自己的身體拚一下。可惜他的身體太虛弱,實在無法承受化療的摧殘,因此決定回家安養......
十多年來,水木師兄心心念念總是為他人著想,因此與法親家人結下了又深又廣的善緣。礙於疫情無法前往關懷,因此組隊長善用科技,啟動了視訊祈福會,讓每個人道出心中滿滿的感恩與愛,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吳黃麗玉師姊感恩上人創造慈濟,讓吳水木加入慈濟後改變習氣,而有了一個完整的家。(攝影/王敏德)
水木師兄的同修吳黃麗玉師姊,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她有了完整的家。她回想先生還沒有接觸慈濟前,常常賭博到天亮,且喝得醉茫茫才回家。時時好言相勸,卻喚不回浪子回頭;曾經想輕生,又放不下稚幼的孩子,因而繼續隱忍著。
就在她對這個家庭絕望之際,江錦鳳師姊邀約搭乘慈濟列車回花蓮見師父,一路上師姊們親切的笑容,有如陽光般照亮了她晦暗的心,師姊說:「我們每天都擦慈濟面霜,大家也可以來擦,都不用花錢。」她又看到師兄們個個莊嚴的威儀,非常攝受人心,心想:「如果先生也能加入這個團體,不知道有多好啊!」
當江錦鳳再次邀約,吳黃麗玉把握因緣,想方設法就是要把先生度進慈濟。她先邀約鄰居兩位太太,並說:「我家吳水木說妳們如果要去,他才要去......」回家後又告訴先生:「鄰居那兩位太太都說如果你要去,她們才要去......」原本悶不吭聲的水木,就在太太的催促下,說:「要去就去啊!」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遲。」水木一見到上人,眼淚竟不聽使喚地流個不停;上人的開示,更是句句當頭棒喝,深入他的心坎。回程途中,每個人輪流分享所見所聞,麗玉要水木幫忙想想,他就告訴麗玉說:「妳就說妳要把我捐出去做慈濟就好了!」簡單的一句話,讓過去浪擲光陰在賭博及酒瓶之中的他,轉變了人生,更是把握分分秒秒做慈濟。
水木師兄的一生,正如《法華經》裡的「衣珠喻」所表達的意涵──過去癡醉不知醒,如今迷途知返,勤行六度。雖然他已圓滿今生,卻是菩提種子已經深植八識田中;心心念念著慈濟的吳水木,一定會乘願再回到慈濟的大家庭,再續前緣,繼續行在菩薩道上。
(2022年10月21日 高雄靜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