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秀嫚
攝影/陳秀嫚、吳志怡、簡淑絲
劉小姐很感恩有慈濟修繕志工的協助,讓她能夠盡早恢復以往的生活。
「感謝你們幫我度過難關,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們對我太好了,很感恩!」
玉里鎮一處民宅,廚房受地震影響,造成地面隆起、牆面龜裂;志工連著四天,馬不停蹄地進行修繕施工,修繕後比原來的更堅固,屋主劉小姐感動地表達她的謝意。
◎你的問題 我來幫你
十月三日深秋的午後,陽光暖暖地映照大地,志工雲集玉里靜思堂,準備為「0918地震」受災鄉親住屋做初步的勘察,並進一步進行修繕工作。
其中來自彰化的八位志工一組人,由靜思堂步行到不遠處的泰昌里民權街八十八巷一處民宅。
「從來沒有遇過這麼大的地震,我趕快跑出去,站都站不穩,電線桿一直劈劈啪啪。後來聽到『轟』一聲,看到很多煙(塵),結果是那邊有一棟樓倒了,壓到對面的電信局;還好那天是假日,不然平時那裡都有很多學生!」
屋主說到地震時,仍心有餘悸。
「地震時房子被抬起來,然後南北移動,這裡結構都隆起來了,那裡也都裂開了;這邊有隆起、那邊也有裂縫......」
「這間沒有柱子,這面牆這樣安全嗎?」
劉小姐指著廚房龜裂的牆面及受損處,與志工討論如何進行修繕作業。
指著廚房隆起的地面以及龜裂的牆面,屋主劉小姐提出一連串主體受損問題,可以想見,地震在她心中留下的陰影。
「這邊隆起有危險的會幫你做,我是專業的,會幫你做到好。」
有六十幾年泥作經驗的志工林石,輕敲地板判斷地板狀況時,一邊為劉小姐解說,一邊胸有成竹地請劉小姐安心。
◎汰損換新除沈痾
隔天一早志工帶來工具,為受損牆面及地面磁磚進行清除工作。
「咦?不對!這裡有下陷喔!」
地磚拆除中,志工粘本源發現異狀,再往下深入清除水泥塊時,又發現水管有施工問題造成水管阻塞;經過團隊討論並告知劉小姐,請水電專業志工前來汰換其中一段有問題的水管。
志工試圖找來長棍,並將還能用的水管清出淤積的汙泥,一邊詢問屋主有沒有軟管能使用;由於屋主的媽媽曾是泥水工,家中還留有許多工具,便讓志工在進門架高的鐵架上取一支軟管。
志工將軟管裁切成適當長度,細心地用湯匙將淤沙一匙一匙地舀出;「呵呵,太好了!」劉小姐開心地笑了,長久以來靠近流理臺地上邊角水漬的問題,終於可以解決了。
◎銀髮志工 當仁不讓
「0918」地震,造成玉里多處民宅房屋受損,慈濟基金會向全臺志工發布招募「修繕志工」訊息,來協助鄉親恢復家園。
地震造成許多民宅受損,災後重建更需要專業的泥水工、水電工;因此,慈濟基金會向全臺志工發布招募「修繕志工」的訊息。
此次,彰化團隊有兩位泥作專業修繕志工,都已是銀髮族,聽到招募志工的訊息,當仁不讓地把握機會付出,盡一分心力。
「他在來的路上打電話請假!」同行志工蔡有良,看著林石與有榮焉地說:「他是國寶級的喔!現在還在臺中州廳負責古蹟修護。」
「精進日當天,大家正在聊招募專長志工,正好他來了,問他要不要來玉里,他馬上說:『好喔、好喔!』
「慈濟的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大災區需要我們專業的人,上人說:『有願就有力』這是對人有利的事,我就報名了。」七十八歲的林石老當益壯,義不容辭馬上行動,不錯過這項有意義的事。
七十五歲志工粘本源,曾在九二一希望工程中承擔十二所學校連鎖磚鋪設;他與林石一搭一檔充分發揮專業良能。
見證九二一大地震,體會人生無常,話不多的他說:「年紀大了,要常常出來活動,做志工讓頭腦靈活。」
◎一老一少 教學相長
指著龜裂不整的牆面,林石與劉小姐互相討論;由於屋主劉小姐過去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對泥作略有了解,因此在施工上會提出相關的問題。
經過兩天的相處,志工與屋主互相建立了信任。
「古人說:『順主人意,就是好功夫。』」
「她是『中研院』的,我也跟她學習。」
頭腦靈活的劉小姐,生活中處處有創意。門口的門牌號以牛奶瓶做成可愛的小丑,從小小的回收物件中,都能發揮創意運用在生活上,堪稱環保達人「馬蓋仙」;因此林石尊稱她「中研院」的。
「我喜歡亂搞,家裡的東西都是媽媽遺留下來的,我都沒有再買。」劉小姐一邊分享她所謂亂搞的創作,一邊拿出作品;一件件的創作都是廢物再利用,讓志工讚歎連連。
◎你家就是我家
志工設身處地,以自己要住的心情來修補,付出時時以利他為上,希望人人都能得到平安幸福。
志工買來鐵絲網,仔細量好尺寸與牆面裂縫貼合,林石仔細塗抹上水泥,其他志工有的人協助固定,有的人負責拌水泥,一人一手合和互協。
「牆壁有裂縫,我們用網子加強它的結構,這就等於鋼骨一樣,以後就很堅固了。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林石解釋為何要加鐵絲網。
施工到最頂處的細縫,挑戰性高、困難度提升,林石耐心地細細補上;一旁關注施工的劉小姐,讚歎志工精湛的技術與精神,並打從心裡感動。
志工設身處地,以自己要住的心情來修補,付出時時以利他為上,希望人人都能得到平安幸福。
◎志工用心 屋主安心
五日下午進行地面水泥打底工程;由於地面隆起加上地層下陷,做打底工程時也需要更用心。
「簡單的事,用心做就對了!」
「困難的事,不去想困難,要想我可以,這樣再困難的事也能克服。如果一直想著很困難,就會走下坡,就不會進步......」
不多話的林石,說出口的盡是正向激勵人心的智慧語;正向的人生哲學,讓他與劉小姐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喇叭口型的地面,貼磁磚難度較高,志工以量尺仔細量出基準線,屋主則拿來直角尺。
「它這個要用直角,有直角做什麼都正。」
「再右、再右,再右一點,再過去、再過去......」
廚房裡,林石與粘本源時而跪,時而坐在地上,一人一邊拉著量尺仔細量出準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劉小姐借來「墨斗」讓彈線(確定水平線或垂直線)進行順利;看到志工用電動切割機切割磁磚時粉塵紛飛,更貼心地借來磁磚切割臺,讓志工切割磁磚更順手。
貼磁磚的工程,在專業與用心,以及屋主與志工相互配合下完美地完工。
「這個比原來的還堅固,妳可以安心,鬆一口氣了!」
「我是鬆好幾口氣。」
◎志工手把手傳功夫
房屋修繕告一段落,劉小姐不捨的向修繕志工道感恩。
七日,志工進行磁磚接合處的最後填補工作,及其他小裂縫的修補,也在最後協助將廚房裡的冰箱、櫃子歸位;除了還原原來的樣子,更給了屋主一個更穩固的家。
「老師傅,這裡要不要補一下?」
當所有填補工作都告一段落,志工收拾工具準備離去時,劉小姐指著門口牆角的裂縫問林石。
「這個我教妳,妳一學就會,這個工具就留給妳,這個我很多,還有這支刷子是真功夫,很好用......」
門口處一老一少,林石示範裂縫的修補,並手把手傳授技術,劉小姐用心學習,兩人默契猶如父女般,此景令人感動。
不捨志工即將回去,抓緊志工離開前,劉小姐要求與志工合照。
「你們回去,以後就見你們不到了,我們來合照一下。你們對我太好了,感恩你們。」
「妳不要哭喔!」志工侯力元似乎看出她的心情。
「我送你們!」
當志工們漸行漸遠,轉頭看她站在巷子中目送,揮手和她道再見,心中也默默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