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家自己蓋_慈誠建築志工【主堂篇】

0觀看次
A- A+

撰文/明漠
攝影/簡淑絲、明漠

二〇〇九年投入靜思精舍主堂興建工程的慈誠菩薩身影,沉靜而有力的足跡,已成為這個家的歷史的一部分。(攝影:簡淑絲)

〈編者序〉

靜思精舍是慈濟人的家。這個家,原是小小的一個大殿而已。時至二〇〇九年,歷經四十年餘,無不是在克難中陸續增建。

二〇〇六年,證嚴上人要讓出家弟子們,有個穩定的修行道場;全球慈濟人,回到心靈的故鄉時,有個佛教精神形象的家;這個家不是道場,但這個家有一群修行者在,是而全球慈濟人的家,才會永遠存在,於是規劃重建。

此項靜思精舍的重建工程,定名為「靜思精舍第十四期興建工程」,以拆除觀音殿、保留大殿方式進行,並於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九日自觀音殿的拆除工程中展開序幕。

銅瓦的建築,是上人疼惜晚輩弟子,希望我們可以有長久且堅固的道場。(攝影:明漠)

高雄慈濟志工也是建築師的郭書勝發心,像蓋自己的家一樣主責設計,而一群慈誠志工,從蓋靜思精舍的「三十三天」以及慈誠樓開始,尤其是九二一慈濟大愛村,累積很多專業知識,對建築愈來愈有經驗,從外行變內行。大部分的他們,不乏是建築的專業人士,從聽聞靜思精舍要重建,便回到精舍向上人發心:「師父,這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自己來蓋。」

證嚴上人基於這是慈濟人的家,應允慈誠菩薩們:「好啊,你們回來蓋,師父安心。」自己的家在拆、在建,慈誠弟子們回來,前前後後出個力,都是力量;但是,證嚴上人一塊磚都不要在家人幫忙出。

上人有感慈濟建立四十多年來,道場一向很簡單,但也很簡陋;重建後,希望能千秋百世,靜思法脈能夠源遠流長。這個希望能讓靜思法脈源遠流長的家,重建規劃需要三年的時間,自二〇〇九年九月啓動後,於二〇一一年六月完成主體結構,並在二〇一二年元月正式啓用,定名為「主堂」。

時至二〇二二年,為主堂啓用十年之際,當年投入此工程的慈誠菩薩身影,沉靜而有力的足跡,已成為這個家的歷史的一部分。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足跡在十二年後,將透過靜思園地網頁,娓娓道來他們無私的用心與付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