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金燕
攝影/大林慈院提供
光朗朗的七月天,大林慈濟醫院專責病房——素芬阿姨(化名)的病室裡,卻顯得烏雲滿布。昨日她才剛從加護病房轉過來,渾身無力。護理師招呼著提醒她先別下床,因為躺久了肌肉力量尚未恢復,怕她跌倒;但她卻一臉嚴肅,像在對誰生氣,更像在說著「別惹我」,完全不想搭理護理師。輪到下一班護理師進去後,得到的口諭是:「拜託你們不要理我!」
素芬阿姨似乎沒把醫護的叮嚀放進心裡,在加護病房躺了一個多月,她太想下床了,但走沒兩步便摔倒。護理師趕緊著裝帶助行器進去給她,但素芬阿姨依然只以點頭、搖頭來回應。護理師每次踏入她的病房,都要鼓起十足的勇氣,總想著:「該如何與她互動,才能讓她開心一點呢?」
既然阿姨那麼想下床,護理師們便於每次給藥治療、幫她換上尿布後,就留下來扶著她一步一步的慢慢移動、做復健;她想洗澡時也攙扶她到浴室,坐在椅子上幫她盥洗。蔡詠媛副護理長說,有些比較活潑的護理師,一進門就對著阿姨笑,即使口罩遮了臉,眼睛依然彎彎笑著、招呼著阿姨。蔡詠媛也聯繫素芬阿姨的孩子,請他多多打電話關心媽媽。
「阿姨,妳怎麼吃得那麼少?」護理師問,阿姨揮揮手、搖搖頭,不說話。
「那妳有沒有想吃什麼?」護理師再問。
原來阿姨牙口不好,又覺得餐食太過清淡。但阿姨是北病南送的患者,家人都在北部,不可能送食物來,於是護理師們買了布丁、微辣的小菜和罐頭送進病房。阿姨想吃茶葉蛋,護理師不僅為她準備,也幫每位住進來的確診病人加菜,人人都有茶葉蛋。蛋糕、水果、點心一一送進素芬阿姨的病房,也打開了阿姨的心房;終於,房裡的烏雲被不屈不撓的暖心給驅散了。
我是否能活著出院
素芬阿姨家住臺北,於二○二一年五月下旬被送到嘉義的檢疫所,後來轉到大林慈院。入院時,呼吸非常喘,血氧又低,胸部X光也呈現肺部浸潤,一到醫院立刻至加護病房插管搶救。
臺北到嘉義大林,兩百三十七公里,但素芬阿姨卻經歷了更遙遠的距離──墜入黑暗與死神拔河。她一度病危,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個多月,才轉到一般專責病房。護理師幫她梳頭時,發現她因為躺了太久,加上情緒低落,後腦杓有處頭髮已禿了一塊。
後來阿姨願意開口了,才告訴護理師,她住院那麼久,很擔心「自己是否能活著出院」;加上那陣子媒體不斷報導,確診及死亡人數攀升,讓她對這從天而降的疫病感到生氣,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又害怕。她也向醫護道歉,說自己一進來時不講話又臭臉,不聽話還跌倒,造成大家的困擾。
輪番照顧她的護理師們卻告訴她:「阿姨放心,我們都會陪著妳。」「阿姨,別擔心,愈來愈好了喔。」「阿姨,我們來動一動吧。」醫師每天早上查房時,也會詳細解釋病情,告訴她最新的抽血、X 光、血壓血氧等情況,並告訴她:「進步很多了喔!」讓她安心不少。
大林慈濟醫院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團隊合影,護理同仁家屬送來甜點慰勞。
前排中間為張兼華醫師。
臉上愈來愈多笑容的素芬阿姨,終於等到出院的這一天。護理師們想讓阿姨漂漂亮亮出院,合資買了一頂由大愛感恩科技研發,以環保回收材質製作的帽子送給她,讓她遮住掉髮處又美麗有型的出院。心臟外科張兼華醫師知道了,便說:「禮物妳們送,這錢我出。」其實張醫師在照顧確診病人期間,看到帶著嬰孩的家長有需要,便立刻買了快煮壺,還趁著休假買了大批美味熱食送進病房,他的愛總是這麼直率、豪爽而溫暖。
素芬阿姨出院這天,蔡詠媛為她戴上帽子時,她竟落淚了。
阿姨不停地哭泣,說她很感動也很感謝大家對她的包容與關愛:「你們怎麼對我這麼好,我出院還送我帽子遮醜,很謝謝你們。你們是天使,要不是有你們,我不知道今天會怎樣,謝謝你們的照顧!我的命是你們救的,謝謝你們!」
醫護叮嚀她出院後的注意事項,「阿姨,妳會愈來愈好,要跟家人團聚了,以後也要開開心心喔!」載著阿姨的座車,緩緩駛出大林慈濟醫院,而陽光依舊燦爛。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人醫心傳第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