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情天 送醫療到濱海漁村

0觀看次
A- A+

圖文/陳淑兒、葉秀鳳、戴美娟、楊麗華

烈日穿越蔚藍的天空,普照在彰化縣西南角「風頭水尾」的漢寶村。

四月十日彰化慈濟人醫會,包含醫師、藥師、護理師、社工、慈濟志工及庄內村民志工等一百三十多人,在漢寶社區活動中心舉辦義診活動。此次,也透過慈濟基金會「安美專案」的因緣延伸服務,開啟人醫團隊在彰化走入社區往診的先例。

四月十日彰化慈濟人醫會首度在漢寶村舉辦義診活動,同時也開啟了人醫團隊在彰化地區走入社區往診的先例。

◎保護醫病 做好防護

從入口處酒精消毒、實名制登錄報到、量血壓等步驟,工作人員落實防疫一絲不苟。慈濟志工朱綉娟也叮嚀往診的醫護人員、隨行志工等夥伴們務必戴好口罩、防護面罩,穿戴好防護衣、防護帽,共同保護醫病安全。

漢寶村往診的重要推手,鄭鵬豐村長語重心長地說:「長者常拖到身體狀況很糟仍不願就診,所以請慈濟人醫會前來,為長者守護健康。」而考量部分獨居長者行動不便,除了定點義診外,再增加三條往診路線。

醫師帶隊至病痛慰病家「您好!阮是慈濟志工,歹勢來嘎恁攪擾,穿阿餒來拜訪毋免驚,是袂保護咱大家,麥傳染病毒。」首次參與服務的謝進國醫師,踏進往診的住戶家中,都會親切地告知長者,穿著隔離服的原由。

◎深入病家 看診膚慰

來到阿旺伯家,慈濟志工戴美娟開口詢問:「歐里桑,您還記得阮某?」「有啦!」七十多歲的長者笑著回應。他提到最近下半身疼痛,經醫師看診,研判為天氣漸趨炎熱及環境衛生不佳所導致,提醒他要預防跌倒和注意居家安全,並評估獨居的他需要申請長照居家服務,以帶來更佳的照護品質。

轉個彎來到傳統三合院,有四位關懷戶居處在此。阿章阿公躺在床上手腳蜷縮,重聽的太太穿著護腰,撐著助行器在屋外行走,兩位長輩都無法清楚地表達身體狀況,而兒子是主要照顧者,可想而知照顧年邁父母的辛苦。另一戶阿惠母女與高齡九十多歲的婆婆同住,由媳婦照顧及料理三餐,厝邊常來相陪伴。親幫親、鄰幫鄰的人情味,在這三合院濃得化不開。

另一條往診路線上,唐龍文醫師蹲下來親切地向九十八歲的阿嬤問診。阿嬤的兒子饒大哥感動地說:「很感恩有慈濟義診,村裡有些獨居老人,到醫院實在有困難,慈濟能來是鄉親的福氣。」接著探望八十九歲患有高血壓的林阿嬤,自腳開刀後,走路總是無力,唐醫師寫「提醒單」,請她兒子帶阿嬤去就醫時,提出給醫師參考。兒子提到自己的血壓比媽媽高時,護理師一量數值果真偏高,唐醫師便請他到正在進行義診的漢寶社區活動中心看診拿藥。往診不只照顧到行動不便的長者,個案的家人也一起照顧到。

走入五十五歲陳先生長期獨居的貨櫃屋,他看起來臉色蒼白,述說著自己的腎功能不好。唐醫師依據他的長期處方箋,評估可能需要洗腎;護理師陳姿云見其經濟狀況有困難,於是建議申請低收入戶及重大傷病卡,並且即早就醫治療。

◎守禮厚德 身教奉行

蕭瑞鵬醫師(左四)與人醫團隊一起關懷謝阿公夫婦的健康。

2005年開始參與慈濟義診的蕭瑞鵬醫師,往診時對長者耐心聽診,殷殷叮嚀要多走路及晒太陽。五十四歲的王先生,細心照顧因跌倒造成顱內出血的母親,定時為老母親翻身及料理食物,老人家臥床十幾年之久,一點褥瘡傷口都沒有,讓蕭醫師讚許照顧得比專業更專業。但長期操勞下,兒子的身體也開始微恙。「只要將母親照料得舒服,就心滿意足了。」王先生心心念念的,就是不能讓媽媽身體不適。上人常慈示:「行善、行孝不能等」,王先生的孝行大家感受到善體親心的可貴。

在地志工施漢星為當日往診協助帶路的嚮導之一,非常認同村長照顧村民的理念,看到人醫志工耐心、真誠地對待病中長輩,非常感動,也感謝慈濟所做的一切。

人醫團隊結合鄰里社區之力,共同成就彰化地區第一場以村為單位的往診紀錄。活動圓滿,漢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泉致意:「防疫有情,醫護有愛,感恩慈濟的大愛。」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人醫心傳第211期》,靜思園地編輯組整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