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袁淑珍(苗栗/明妍)
攝影:李冠慧
花蓮大地震的因緣才認識慈濟的趙天瑋,他所經營的義式料理是第五百一十四家慈濟愛心商店。
如果你想留一點回憶跟故事,你會選擇去哪裡?
◎特別的人生體驗
在花蓮開設義式料理的老闆趙天瑋,幾年前選擇去澳洲偏鄉當義工。一個非常內陸的小學,只有十幾位學生,在那邊享受、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沒有商店,沒有網路,手機都不能用。」趙天瑋一開始覺得很不習慣、好無聊。更沒想到,買東西必須開兩個鐘頭的車子才有商店,到市區還要開六、七個鐘頭。
但是慢慢開始嚮往這種生活,因為接近大自然,出門就有很多動物。袋鼠比人還多,他覺得生命應該就是這樣子,在偏鄉一待就是半年。「喜歡這樣原始的生活環境,唯一的小餐廳,有當地很有特色的廚師。」趙天瑋跟著廚師做菜給小朋友吃,料理一些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很特別的人生體驗。
「想在那邊留一點回憶跟故事。」一年之後,生活及工作幾乎沒有什麼問題,他學到了當地的語言,也有很棒的志工經驗,才真正開始投入當地的餐館,跟很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廚師們,學習交流經驗。
◎喜愛食物的原型
趙天瑋十六、七歲就開始洗手做羹湯,接觸料理。因為有興趣,到現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一開始是因為奶奶年紀很大,幫忙煮東西給她吃。」趙天瑋喜歡上料理食物,後來也在牛排館工作,發現西式料理的食材,比較注重食物的原型。口味上也不用太多的調味料,蠻符合現代人追求的飲食健康觀念,他喜愛食物的原型。
一開始他只是入門,打掃、切切菜、烤烤食材。一直到後面資歷夠,才有機會學做料理,過程非常漫長。
「真正當主廚大概三十四歲,我目前三十八歲,資歷算很豐富,但是醞釀期很長。」趙天瑋說,一切都是經驗。在廚房裡面也要學管理,想要學到一門好手藝,好功夫,還要放下身段;除了很用心、很認真之外,還需要有機緣,因為自己有這個企圖心,所以後來到澳洲去打工兩年。
◎開店遇到疫情大浪潮
去澳洲給趙天瑋開店的契機,因為學做菜的過程,他思考很多。原本是沒有這樣打算,後來他覺得學到這些料理,想要完全照自己的方式去發展,唯有自己做。
「剛回來臺灣就想開店,但發現要找到適合的地點,還有跟房東的共識,非常地困難。」趙天瑋足足花了三個月找店面,後來放棄了,選擇先在飯店工作,慢慢累積實力,直到勝任當主廚。
經過五年漫長的歲月,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家店,不過剛開店就遇到了全球疫情的大浪潮。
「目前支撐下去就是我跟太太的意志力,因為這是我們第一間店,我們辛辛苦苦,從什麼都沒有,開始規畫、裝潢、購買桌椅,包括廚房設備,全部都自己設計,沒有找設計師,所以每一滴心血都融入在裡面。」趙天瑋希望能度過這個難關。從無到有,真的很辛苦。即使在這麼辛苦的過程,趙天瑋仍二話不說加入慈濟的愛心商店。
◎不可思議的好因緣
「我以前不太了解慈濟,我在飯店上班時,經歷了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那個時候,我們斜對面是統帥飯店,它整個塌了。」趙天瑋上班的時候,看了這番景象,傻眼了。
然後更讓他驚訝的是,「我是走錯路了嗎?飯店裡面怎麼都是慈濟人。」原來慈濟志工凌晨就來幫忙,讓他有一點感動,如果不是慈濟人的幫忙,不會這麼順利。
當時有受災的民眾暫時安置在飯店,所有物資都是慈濟給的,人力也是慈濟提供,收拾也是慈濟幫忙。「這一點我覺得非常不容易,就是發自內心的付出。」趙天瑋感覺到一般的人,不是這麼容易做得到。
「以前對慈濟的觀念就是醫院而已,只知道法師跟醫院。」趙天瑋實際上看到慈濟這些救助動作,才知道原來愛心團體是這麼做,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利益,非常不簡單。所以當他知道有愛心商店,就馬上參加了,他覺得能和慈濟合作很開心。趙天瑋的義式料理是第五百一十四家慈濟愛心商店。
這個愛心商店默默推動者黃秀真,就像「酵母」一樣,「有一個時期很忙碌,從網路上看同仁有去過的點,或者是一些店家老闆、老闆娘去的點,大部分他們會發文打卡。」
黃秀真主動透過粉專,聯繫上趙天瑋,去年(2021年)12月24日拜訪,她很感恩老闆願意加入愛心商店,一切都是好因緣。
如果有一天,你到花蓮,除了欣賞湛藍的太平洋、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請不要錯過有「愛心標誌」的餐廳,你將會留下許許多多的回憶與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