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張敏輝的記憶

0觀看次
A- A+

撰文/梁安順(彰化)

四月份彰化區臺中慈院醫療志工,我再次被分派到大廳當防疫志工。

11日早上,我站在門廳防疫刷卡機前,眼前突然出現一張熟悉的臉,心想:「這是張敏輝嗎?」

當插下健保卡,果然電腦顯示張敏輝。我不由自主地直接叫出:「南非!張敏輝!」他有點意外的看了我一下,微笑地離開。

資料照片(2007年6月8日,攝影:李承志)

當我離開崗位,想休息一下喝個水來到志工室,又見到他。他正吃著胡進忠請他的煎餅,我端杯溫開水坐到他對面。

「來!還有一塊煎餅給您,我一塊就夠了。」他說。

看著他,我說:「沒想到在這裡見到您,回來多久了? 」

「回臺灣近一年了,剛才進來,您叫『南非張敏輝!』我有點訝異,在這裡還有人認得出我。」

南非分會靜思堂舉行動土典禮。圖:佛光山南非南華寺慧行法師(左3)、張敏輝師兄(惟至,左2)等貴賓執鏟動土。(2020.11.15,攝影:林岱融)

每次見到老法親,都還健康在第一線做慈濟事特別高興。我們聊著,他回憶地說起與上人的因緣。

生於1934年,從小住在豐原的張敏輝,年少時在舅父的鐵工廠當學徒。他說:「那段時間,常常和工廠的師傅跑到豐原光華戲院去看『戲尾』。」

有次再去看「戲尾」時,他聽到帶他進去戲院的師傅,邊走邊讚歎在現場幫忙的一位少女,說著:「天送(上人養父)的大女兒(上人),真乖真有孝。」

張敏輝繼續說著:「在我三十出頭時,一次因緣到花蓮吉安鄉伯父家,當地在「作醮」大拜拜,我專程去作客看熱鬧。」

記得那天早上,我在伯父家,看著伯母和堂嫂提著籃子準備外出,到市場買菜。堂嫂剛跨過門檻時,突然對著伯母說:「阿姆!您有投五毛進竹筒了嗎? 」

伯母回說:「有啦!剛剛投了! 」

「買菜出門前要投五毛錢進竹筒?」張敏輝心裡疑惑,很難理解,問了伯父為什麼?

伯父告訴他:「農場有位師父,要大家每天買菜前,存竹筒五毛錢要做救濟。」

五毛錢也能做善事!張敏輝再次感到不可思議。

1972年張敏輝隨著因緣去到南非,那年他三十九歲,同樣一群離鄉遊子,都有一種盼望,就是喜歡聽聽故鄉人的聲音,看看中文書刊,解思鄉之情。也因此,他在南非第一次聽到臺灣法師說法的錄音帶,開始對佛教有了初步的認識。

1983年臺商陳進興(後改名陳家興)送他一本黃皮小冊《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看完這本小冊子,給了他很大的震撼。

證嚴法師竟然就是農場那位師父、豐原故鄉那位真乖、真有孝的女孩!

繞了大半邊地球,回到原點找到了家,因此因緣,張敏輝積極結合當地臺商開展了在南非的慈濟志業。

南非德本、約堡及賴索托慈濟志工前往波札那進行跨國關懷。志工順利通關,並與海關人員合影。(2014.10.25,攝影:連炳華)

約堡慈濟人發放物資,嘉惠約堡地區三大鐵皮屋貧民區的居民。圖:張敏輝師兄(惟至,右戴白帽者)發放大米予居民。(2014.5.25,攝影:翁于哲)

2021年張敏輝離開南非,舉家回臺,又回到故鄉豐原。八十九歲的他依然健康行動敏捷,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豐原慈濟環保教育站。

他說:「回來很想見見老法親,李正富、楊亮達等人,當年他們曾到南非帶動燭光和平晚會。若能與他們聚聚,一起回精舍見上人,上人一定會很高興。」

這位上人的同鄉老弟子,與上人的緣是如此的深厚,對上人的敬愛、對慈濟人的情,又是如此堅貞不移。是個令人敬佩的典範。

(筆耕團隊 2022.04.19)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