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之家是中繼站 助個案返家享天倫

0觀看次
A- A+

撰文:魏玉縣

臺中慈濟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在2014年1月8日啟業,護理之家主任李玉茹在2021年11月22日上人行腳臺中靜思堂時,曾跟上人分享,大家都沒有忘記上人的期勉,「上人希望護理之家是醫院跟家的中繼站,也希望長者在這裡可以輕安自在的生活。」

幾年下來,護理之家團隊努力經營,在「返家率」方面,創下令人驚豔的紀錄,以2017年來說,就創下百分之六十二的返家率,並在同年得到「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銅獎。

個案克服障礙 順利返家

護理之家護理長許凱婷,也跟大家分享一個成功返家的案例,就是大家口中的阿源(化名)。阿源是在2020年10月底,因為雙腳神經炎,加上高血壓的一些慢性疾病,來到護理之家,當時他四肢無力,只能靠人協助坐上輪椅。阿源沒有可以安身的地方,身體也無法自理,所以不但要承受身體的疼痛,心理也很自卑。

由於意識非常清醒,所以二十四小時都要待在機構,對阿源來說真的很無可奈何。許凱婷提到,大家用了許多善巧的方法要來引導阿源,跟他互動,比如去年(2021年)五月中旬開始,臺灣COVID-19疫情非常嚴重,護理之家同仁使用的口罩都要逐一包裝,她就跟阿源說:「我真的很需要幫忙,你可以幫我嗎?」

阿源聽了,用不耐的語氣說:「我就是不要!」儘管這樣說,他還是把輪椅滑向護理站,幫忙包裝口罩。在這之後,阿源臉上有了越來越多的笑容,經過團隊的激勵,他決心跟神經炎共存。

臺中慈院附設護理之家的同仁,用了許多方法來跟阿源互動,讓他臉上漸漸露出笑容。(圖片來源:許凱婷提供)

「他的神經炎其實治不好,他自己描述那種痛是無法想像的,就像在煉獄裡面。」許凱婷轉述阿源的感受,「他只要雙腳踏地,就是痛,但是他覺得要活就是要動,所以克服了那個痛,穿起了背架練習走路。」

阿源覺得要活就是要動,所以克服了身體的疼痛,穿起背架練習走路。(圖片來源:許凱婷提供)

阿源身上湧出滿滿的動力,有了步步向前的勇氣。經過用學步車練習走路,加上勤做復健,他已可以拄著四角拐走路,後來經過醫師評估,阿源終於可以回家了。

阿源要回去的,是女兒的家。在他返家之前,護理之家團隊曾到女兒家裡,勘查家裡行動的動線,並且建議家屬做了一些改造,讓阿源可以在無障礙的環境下安全行動。在所有條件都具足的情況下,阿源在(2021年)10月30日順利回家了。

在所有條件都具足的情況下,阿源(源哥)終於要在(2021年)10月30日回家了,護理之家的同仁紛紛為他獻上祝福。(圖片來源:許凱婷提供)

慈濟的孩子 傳承志業

許凱婷自小在花蓮長大,四、五歲時就經常隨著家人到靜思靜舍,對於精舍的環境,她再熟悉不過了。

隨著年紀漸長,許凱婷並沒有離開過慈濟,五專念的是臺南護專,接著到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念二技。不論在臺南念五專,或是在臺北念二技,她總是慈青社的一員。畢業後,她到臺中慈院上班,一開始是在普通病房,四年多後轉到護理之家,已經四年多了,也承擔護理之家的護理長。

從花蓮靜思堂到靜思精舍,有一條長約八公里的路,是早期上人經常往返精舍與花蓮慈濟醫院,或花蓮靜思堂的路。之前慈濟大學的同學,用步行的方式走這條路回精舍,就把它取名為「師公路」。

既然曾為慈青,許凱婷在學生時代自然也走過這條路,但是畢業工作後,因為要輪班,所以再也沒有走過。2022年2月19日這天清晨,她隨著三十位臺中慈院的醫護同仁,再度走上這條回到精舍的路,她的心中生起了不一樣的感受。

「以前很快樂,沒什麼煩惱,感覺都在慈濟保護中長大。」許凱婷提到,現在比較會思考,懂得要把握,並且很珍惜每一腳、每一步的感覺,「因為也不太確定,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走師公路。」

在醫院工作以來,許凱婷面對過許多患者、家屬的無常事件,尤其在護理之家,面對的都是臥床跟重症的長輩。在現代少子化的社會結構下,年輕人很難在家照顧生病的長輩,所以他們就會被送來護理之家善終,以這兩年多來說,她就協助過大約四、五十位長輩的後事。她說:「機構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我們希望能好好陪伴他們,可以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想起從護理之家成功返家的阿源,許凱婷臉上泛起開心的笑容。「阿源在家裡過得很開心,過年時,還有傳LINE給他。」她說,阿源的求生意志力非常強,女兒也很孝順,所以接回家照顧。

經過一年的互動,許凱婷(右)和阿源(左)之間,培養出有如父女般的情感。(圖片來源:許凱婷提供)

因為阿源的房間在一樓,不太方便到樓上去,但是他為了跟孫子相處,每天還是會訓練自己,努力爬上樓跟女兒、孫子用餐,享受天倫之樂。

「護理之家是他(阿源)的過程,最終他還可以回到家,享受天倫之樂。」上人說,雖然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要上班,但是希望在長輩比較難照顧的期間,由護理之家幫忙照顧,等到恢復到可以回家時,就該讓兒女盡心力來照顧,「因為這也是教育,將來他自己的兒女如何對待父母,現在身為父母的他,就要做給孩子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