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的另類祝福

0觀看次
A- A+

撰文:郭寶瑛(台北)
攝影:鄭春金


許久沒露臉的太陽,卻在十點多,撥開雲霧,大大放送它冬天的光和熱。

志工提著兩大袋「禮品」,依約來到夏家,那是二○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夏先生,早!」

「早!請進!請進!」

一進門,幾雙拖鞋像往常一樣早已整齊排好。

來到客廳,夏太太還是坐在原來的老位子,今天氣色滿好的,她笑著招呼大家 。

志工忙著將環保袋裏的「禮物」一一呈列在茶几上。

「這是錢師兄做的六喜烤麩和四拼盤,這碗是柯師姊做的猴頭菇蘿蔔湯,還有這是我先生做的菜頭糕。」志工滔滔介紹。

夏太太問:「柯師姊沒來喔!」

「沒來,她到另外一家去了!」

志工解釋,以往歲末都會邀請平常關懷的會眾來園區圍爐,因新冠疫情改成親自送來府上,這些都是師兄、師姊精心烹煮的菜餚。

志工拿起小巧有花瓣的果凍花說:「這全都是水果天然的顏色,沒有色素,是用注射針打下去造型變化的。」

「有炒米粉、發糕、炸春捲、筍絲、三色蛋。」

「另外這一袋是基金會的祝福喔!有餅乾、福慧珍粥、春聯,還有一張全聯卡,是全球慈濟人的祝福。」

「謝謝啦!這麼多,」夏先生說:「我們要吃一個禮拜了!」

夏先生拿起紅色的吊飾,隨手指著窗邊說:「我最喜歡這個了!那一個也是你們去年送的。」

「謝謝!」錢師兄從口袋裏掏出一張收據,交給夏先生。

夏先生客氣的說:「哪裏!一點點而已。」

「真的感恩,」志工讚歎:「您們省吃儉用,一直植福,我們都很感動。」

這是另一種方式的思念,夏家幾乎每兩個月為不在身邊的兒子布施,看到收據上的名字,遙想祝福。

連續關懷四年多,夏太太接受志工的想法,去年到附近的醫院做復健治療,又按照主治醫師的建議,加看了神經內科,被診斷出多年的顫抖無力,原來是「巴金森氏症」並長期服藥。

每次家訪,發現她確實有增胖,手比較不發抖,說話有力氣,從座椅站起來比較穩,點滴的稍微進步,志工都很為她高興。

「夏太太,你進步很多喔!加油!」志工常鼓勵。

夏太太由衷說道:「謝謝你們,在我們最痛苦的時候幫助我們。」

無常發生在四年前,夏家唯一的兒子,罹患食道癌,在療治期間,突然跌到往生。晴天霹靂,原本患有精神疾病的夏太太如何承受得了,志工接到訊息,立即趕去醫院關懷陪伴,做七、告別式、進塔......

「以前都不知道有這些資源,」夏先生感恩的說:「謝謝你們告訴我們去申請補助,現在有福保,省了許多醫療費,像她每天吃巴金森氏症的藥將近一百元呢!」

志工關心夏先生復健做得如何?

「能維持現狀,不退步,就很好了!」

志工拍手齊唱:「祝福你!無量壽!祝福你!無量壽!......」

在祝福歌聲中揮手告辭,外頭的陽光依然閃爍耀眼。

(筆耕團隊20220115)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