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司儀稿的司儀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淑懷

德倪師父(左)、德格師父(右),在環形劇場的祈禱區,帶領大眾一起面對面許下心中的願望。(攝影:許載福)

1月12日與上人溫馨座談前,德悅師父提到,慈濟「歲末祝福」活動始於九二一地震,當年為了安撫受災居民,點一盞光明的心燈,希望帶給他們愛與溫暖,進而看見未來,而不是因此被地震震垮。

一年一度的社區歲末祝福,也是慈誠委員與會眾愛的連結,用愛串聯所舉辦的活動。尤其從慈濟「大藏經」,讓會眾們更了解過去一年,慈濟人在臺灣、在世界各地的菩薩身影。在這二十一年中,歲末祝福不斷在改變,而今年又做了什麼樣的改變呢?

南屯二區林敏悧師姊受組長廖文娟之託:「今年歲末祝福要以茶會方式,希望溫馨又能與會眾有互動,而不只是來參加活動領結緣品。」隔天,做事積極的廖文娟即帶著團隊,一部車五個人上山與林敏悧商討,彼此坐在樹下集思廣益:「要怎麼樣讓歲末活動有別以往,又溫馨有創意?」

廖文娟兩次上山,又以電話溝通,最後決定利用圓形劇場的模式。當活動畫面逐一於腦海中浮現──有靜思精舍,讓會眾不用去花蓮也能與上人、精舍師父們同在;圓桌上放聖誕樹的小品花、靜思語卡片,讓會眾親手寫祝福卡,祝福自己、祝福別人......想到這些,廖文娟的心安了一半。

和氣組長廖文娟(左),親自上山與林敏悧(右)商討社區歲末祝福的活動流程和內容,希望以茶會方式,溫馨又能與會眾對面有互動。(攝影:林淑懷)

而個性溫和、口才好、腦筋動得快,很會與人互動的林敏悧,自然是廖文娟心目中司儀的不二人選囉。

「當司儀?那司儀的角色與會眾是什麼關係?」連續幾天,林敏悧腦海裡重複想著這問題而失眠。想著想著,「對了,要站在會眾們的立場,陪著他們一起感受一場溫馨的歲末祝福。」有了方向,就有十足的把握。

活動即將開始,音控師兄詢問敏悧師姊:「妳有司儀稿嗎?」

「沒有,我看會當場的狀況,再決定要怎麼跟他們互動。」

「好,沒有問題,我們絕對有默契。」

林敏悧分享,「今年的社區歲末祝福有別於往年,有互動;不是讓會眾只是來參加活動,看表演、領紅包。」(攝影:林宜屏)

今年社區歲末祝福最大的不同,是精舍師父不上舞臺,還走到每一張小圓桌旁,將紅包親自送到會眾手中;會眾也可以直接請教師父問題。所以大家都很開心。

林敏悧也思考著:「要怎麼讓『大藏經』與會眾做連結?」於是她問現場每一個人,「你家如果有慈濟人,你一定會問,『你為什麼會這麼忙碌呢?』」假如鄰居有慈濟人,你可能也會問,「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麼?」林敏悧說,透過「大藏經」的記錄,就能讓會眾更清楚全球慈濟人都在忙些什麼。

看完大藏經,林敏悧自己很感動,但是感動在哪裡?她請與會者伸出右手,再將手握起來,一起盤點自己的幸福。首先是,確定自己有手有腳的人,請伸出一根手指頭;吃得下、睡得著的人再伸出第二根;覺得心很好的,再伸出一根;第五根就是,每天都有對象說話的人。

假如晚上睡到半夜醒來,算半根,也就是手指頭要成彎曲型;雖有對象說話,但是很囉唆,這也要彎曲。大家左看看,右看看,有人五根手指頭全張開,有人有彎曲。林敏悧說,沒關係,今天人多力量大,等一下祈禱時大家會為您祝福。因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各位知道,世界苦難人多,可是能坐在這裡,表示在座的每個人都很幸福。此話一出,隨即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慈濟臺中靜思堂地下一樓,寬敞的感恩廳,後半段環形劇場布置為祈福區。地上則用香蕉葉、柏、燈、聖誕紅小品花布置,很有聖誕節又有過年的氛圍。(攝影:許載福)

上人常說:「幸福的人要為不幸的人祝福」。圓桌上的祝福卡,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寫下一段話或幾個字,也可以用畫的。寫好再將祝福卡片放到祈福區,一起為全世界苦難的人祈禱。

「我要怎麼為別人祈禱?怎麼祝福自己?」看著很多人嘴巴念念有詞,林敏悧有感而發:「當時氛圍蠻動人的。」祈禱的引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苦難人偏多,要為世界祈禱。第二,為自己關心的人、在意的人,不管他是否健在,都要用虔誠的心為他祈禱。第三,為自己祈禱,祈禱自己更勇敢面對所有發生的每一件事,用慈悲心去關心別人。

活動即將結束,圓桌上擺放的春聯、盆花、靜思語卡片,讓會眾帶回家當伴手禮,會眾開心,工作團隊也開心。而活動的成功圓滿,林敏悧將之歸功於組隊的團結。因為有愛,讓活動圓滿,就像與會眾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也是因為有愛有祝福和陪伴,期望來日得以共行菩薩道。

一場沒有司儀稿的活動,經過林敏悧豐富的經驗、有想法的主持風格,讓當晚在場的每一個人收穫滿滿;而溫馨座談,一樣可以讓各社區在變與不變中獲益良多。

精舍師父逐一走到小圓桌,將紅包親自送到會眾手中,並與會眾面對面互動,會眾們都很歡喜。(攝影:陳榮豐)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