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魏玉縣
時序正是暑氣蒸騰的七月,天空飄下的雨並沒有驅走多少暑意,過多的水氣還讓人感到濕熱難耐。黃逸樵手持畫筆,站在慈濟心田聯絡處的一片白牆前,專注地繪著《法華經》中的「法華七喻」。
「師兄,加油!」
剛從大寮走出來的陳美君(黃逸樵的妻子,兩人都是慈濟志工),心中暗忖,「大乾坤在下雨,師兄的『小乾坤』也在下雨。」她走過黃逸樵的背後,高舉輕握的右拳,為他打氣。
黃逸樵作畫期間正值七月,幾乎天天都在下雨,因為空間悶熱,所以他作畫時,經常是一邊畫,一邊在流汗。(黃逸樵提供)
去年(2021年)七月,也正是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候。有一天,黃逸樵接到志工王郁清的電話,「心田聯絡處有一道牆,空白在那邊,你能不能來畫一些畫?」
在此兩個月前的五月五日,正逢慈濟五十五周年,慈濟基金會結合孫翠鳳藝文工作室、唐美雲歌仔戲團、王海玲豫劇工作室,以及優人神鼓等專業藝術表演團隊,結合慈濟四大志業主管、同仁和志工,於花蓮靜思堂演繹《靜思法髓妙蓮華》,以及「法華七譬喻」的手語演繹,黃逸樵和陳美君夫妻也在演繹的行列之中。
因為這個因緣,黃逸樵整個腦海中,還一直盤旋著演繹的畫面,以及當時心中那股法喜。他當下答應了這項邀約,心裡也隨之興起一個念頭,「不然,我來畫『法華七喻』好了。」
專精於「琴書禪畫」的黃逸樵,拉二胡、畫禪畫、寫書法,向來都沒有難倒他。只見二胡在他手中,自然就能流瀉出各種音律;一隻筆在他手中,人物、動物立即躍然紙上;一手書法好字,更總是讓人嘖嘖稱奇,但是,要站在一片牆前作畫,這可是他的第一次。
黃逸樵的字畫作品,也常見於「靜思園地」電子報中。(黃逸樵提供)
「哇!這怎麼畫呀?」「我有可能完成嗎?」長長的廊道盡頭,是聯絡處的大寮,黃逸樵站在這片立在長廊旁的白牆前問自己。
他想起了上人曾經說過的故事。上人早期曾跟弟子們耕過田,早上起來要「挲草」(so tsháu,跪行於水田中,以手除去雜草),看到一整片的草,「怎麼做得完呢?」後來上人說,他當時就把兩隻手舉起來,「我就這麼大一個範圍來做。」這區做完了,再往前走,這樣一步一步地做。上人說,「沒有多久就完成了,也沒有那麼困難了。」
因為有上人的這個法,黃逸樵當時就想,「我也用這個法來做。」就按照自己對法華七喻的了解,一幅一幅地將圖像創作出來。
黃逸樵作畫期間,疫情在臺灣各地爆發開來,許多餐廳被迫停業,醫院的醫護人員更是天天處於備戰狀態。因此各區的香積志工便輪流到心田聯絡處,為臺中慈院的醫護同仁準備中午的便當。便當通常會在上午十一點多打點完成,所以黃逸樵配合香積的時間,上午九點多到,畫到十一點多離開,整整花了二十天,完成這些壁畫。
要畫這些畫,黃逸樵參考了敦煌石窟裡的一些壁畫,也看了些有關敦煌壁畫的歷史照片。「很不可思議,我在畫的時候,好像覺得我上輩子有做過這件事情,感覺很熟悉,有深入其境的那種感覺。」他站在壁畫前說道,「那種影子一直在我腦海裡,所以畫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黃逸樵參考了敦煌石窟的一些壁畫,也看了有關敦煌壁畫的歷史照片,他感覺自己在作畫時,有一種曾經做過的感覺,感覺很熟悉。(攝影:魏玉縣)
「因為這是『經變』(根據佛經故事所作的繪畫、雕刻或說唱文學),是在講佛陀的一些故事,類似電影一樣,利用一格一格的圖像這樣敘述過來,所以在創作的時候,非常非常的法喜。」黃逸樵欣喜地描述他在作畫當下的心境。
二十天的時間,幾乎天天都在下雨,因為空間悶熱,所以他每次在作畫的時候,總是一邊畫,一邊在流汗。疫情期間,聯絡處未開放,在大寮做香積的志工,也都在忙著,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只有他一個人在這裡。「因為是一個人在這裡,所以心非常清淨,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完成了這些畫。」
黃逸樵接著說,「現在要找到這樣特殊的因緣,不一定找得到。」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他全然進入經文當中,也把上人的法、慈濟的事相藉由圖畫傳揚出去,他說:「我得到法的薰染,把法喜迴向給自己,也可以跟大眾結緣。」
在黃逸樵作畫期間,如果輪到所屬的組隊到聯絡處做香積,陳美君總會到大寮幫忙。他們一起到來,各司其職,陳美君到大寮,黃逸樵就專心作畫,但是只要經過黃逸樵身後,看到他汗流浹背的身影,她總是高舉輕握的拳頭對他說:「師兄,加油!」讓他知道,美君師姊給了他愛的鼓勵。
陳美君說,「其實我不會覺得這是他的事情,而我置身事外。」當她這麼說時,黃逸樵也補了一句,「她也給我提供很多意見。」同樣身為靜思弟子,陳美君認為,既然先生受邀,利用他的專才,他的字、畫來呈現法華七喻,她當然必須一起盡心力。
黃逸樵(右)與陳美君(左),夫妻二人同師同志願,又同行於菩薩道上,是一對令人稱羨的夫妻道侶。(大愛台《我的幸福修練 -黃逸樵、陳美君》畫面截圖)
「五月份入經藏,那種法喜真是不可言喻。」」陳美君說,回到臺中後,那些悠揚的音樂,一直都在她的耳畔迴繞不去,所以他們在家裡,仍然會把經藏演繹的音樂重複播放來聽,「會一直想把那些法喜留住,如果流失掉,那就很可惜了。」
手繪的「髻珠喻」中,一群群藍天白雲的身影,正趕著搭飛機去救災。「我用菲律賓的颱風來呈現,颱風就是魔,我們(志工)去賑災 。」黃逸樵將慈濟的事相,融入法華七喻的創作中,透過筆墨在牆壁呈現,陳美君說這是讓牆壁說法。
黃逸樵將慈濟的事相,融入法華七喻字畫的創作中,透過筆墨在牆壁呈現,陳美君說這是讓牆壁說法。(攝影:魏玉縣)
慈濟志工大多有參加法華七喻的「品書會」,對於經文內容,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陳美君希望慈濟人,可以透過這些畫來為會眾解說、導覽,「每位慈濟人或許能透過法華七喻的壁畫,結合生活當中的經驗或人生歷練,來跟會眾分享,讓他們更認識慈濟。」
音樂科系畢業的黃逸樵,寫字、畫畫、篆刻也樣樣專精,在1985年與同樣愛好藝術的陳美君結婚,夫妻二人同師同志願,又同行於菩薩道上。這對令人稱羨的夫妻道侶,就如陳美君說的,「夫妻同修,就是這麼法喜,這麼樣的有福報。」
2022年1月13日上午,上人行腳心田聯絡處,黃逸樵(右一)一一向上人說明他創作壁畫的歷程與發想。(大愛台畫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