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是進來了!

0觀看次
A- A+

撰文:魏玉縣

郭英豪(右) 鄭秀雲(左)夫婦於住家盛情邀約中區榮董與大愛之友 , 展開一場溫馨的人文茶會。(攝影:劉金龍)

「其實他是進來了!」上人在臺中靜思堂會客室,這樣對志工鄭秀雲說。

這個「他」是誰?就是鄭秀雲的先生郭英豪。

2022年1月12日上午,1990年受證委員的鄭秀雲,隨著她的「雞母」,也就是資深委員江月霞,進到會客室,分享江月霞的「慈濟樹」。江月霞在1988年受證委員,委員號975,在她龐大的慈濟樹中(一百八十三位),鄭秀雲就是她的第一隻「雞仔子」。

「我的法號是『慈嫥』,諧音叫做『Tairu』(磁磚,日文發音),『Tairu師姊』這個名字,以前在帶慈濟列車時,讓會眾非常歡喜,也很難忘。」鄭秀雲一開始就這麼跟上人說。

自稱是善來委員的鄭秀雲,是小學附設幼稚園的退休老師。在她才二十多歲時,學校廚房的廚工中有一位阿綠,當時是慈濟會員。有一天,這位鄭秀雲口中的「阿綠師姊」跟她募款,「鄭老師,妳要不要繳一百元,救濟貧困的人?」

「OK啊,沒問題,妳來跟我收。」善良的鄭秀雲一口應允。「我也不知道我那一百元交去哪裡,後來才知道,我就這樣成了慈濟的會員。」鄭秀雲接著說,阿綠很有心,接著又邀約她:「妳繳錢的那個師父要來臺中分享,妳可以來聽。」

鄭秀雲當時還單身,沒有家業纏縛,馬上就說OK。「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間日本式的房子,當時是晚上,我到的時候人都已經坐滿了,圍牆外也都是人。」鄭秀雲無法見著「那位師父(上人)」,只知道上人在裡面講《佛說四十二章經》,又因距離太遠,所以也沒聽清楚開示內容。

那間日本式的房子,位在臺中市民權路上,是慈濟在1986年成立的「臺中分會」;2013年1月,位在文心南路的臺中靜思堂啟用,分會隨著遷址於此,原臺中分會更名為「民權聯絡處」,或稱臺中舊分會。

距離鄭秀雲沒見到上人的一個月後,阿綠又跟她說:「鄭老師,那個師父又要來了。」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有過上次的經驗,鄭秀雲這次學乖了,她很早就過去,所以坐在非常前面。

那天的情景,讓鄭秀雲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是慈濟每月一次的委員、會員聯誼會,因為慈濟在花蓮建設慈濟護專,上人請所有的委員、會員來看看,哪一套制服最適當?」那場分享,讓鄭秀雲對慈濟從慈善、醫療到教育志業的推展,有了初步的概念,也覺得非常感動。當場動了心念,「有這麼好的師父,在為臺灣社會做這麼多事情,我一定要幫他募款。」

鄭秀雲返家後,私底下開始找慈濟委員,後來找到江月霞。她跟江月霞說:「我可以幫慈濟募款嗎?」「可以啊。」鄭秀雲從此成了江月霞的幕後(雞仔子)。

她開始聽慈濟的電臺廣播,也讀《慈濟月刊》。有一次,她在廣播中聽到一個委員的故事:這位委員才四十八歲,卻已經是癌症末期,即將往生,所以很羨慕那些可以繼續做慈濟的慈濟人。鄭秀雲當晚聽到這個廣播,內心吶喊著:「我也要當委員!」隔天就去跟江月霞說:「師姊,我可以當委員嗎?」

江月霞告訴她,「妳有見習,也有募款,可以。」半年後,江月霞就陪著鄭秀雲回花蓮受證,那一年是1990年。

慈濟教師教聯會(教聯會)在1992年成立,身為教師的鄭秀雲,也參與了教聯的草創時期。教聯會成立後,利用假日在各地開設兒童班,鄭秀雲也在當時的臺中分會帶兒童班。

鄭秀雲(右三)在1990年受證,所以也參與了1992年教聯會的草創。(鄭秀雲提供)

「我們就想說,怎麼讓孩子在輕鬆的情況下,來學習慈濟人文?」鄭秀雲發揮她當老師的專才,寫了一段詞,「一,一,一二一,來到慈濟尚歡喜,慈悲喜捨來學起,做人謙虛縮小自己,實在是福氣無底比呀無底比。」(臺語)讓小朋友在攻站時,可以邊換站邊念,既不浪費換站的時間,又能很有紀律地吸收慈濟人文。

鄭秀雲接著說,有一次,郭孟雍教授來臺中參訪兒童班,聽到小朋友們在念誦這段詞,就把它編成曲,「現在是世界名曲——〈歡喜歌〉!」分享到此,鄭秀雲大聲說出:「我們大家一起唱給上人聽,好不好?」在場的人都很有默契地打拍子,跟著鄭秀雲一起唱,整間會客室頓時間熱鬧了起來。

上人一直專注地聽著鄭秀雲眉飛色舞的分享,聽著她繼續說,「我嫁到夫家之後,積極地度了我先生的大哥(郭英傑)還有大姊(郭惠美),他們現在因緣都非常具足,都已是夫妻同修。」鄭秀雲話鋒一轉,「只是我家的師兄,三十幾年來雖然有護持慈濟榮董,可是沒有一起跟我投入慈濟。」

鄭秀雲(拿麥克風者)與慈濟志工宣導愛地球很簡單的觀念,廣邀大家一起來力行。(攝影:游國霖)

先生遲遲未進入慈濟,似乎讓鄭秀雲深感遺憾,但她想讓上人知道,其實先生一直很護持她做慈濟。「有一天,他買了一塊地,他就跟我說,『我想要蓋一棟房子,一樓給你們當慈濟共修的地方,好不好?』」鄭秀雲難掩歡喜地說:「他真的很發心,地下室跟一樓給慈濟當道場,現在也是我們社區的道場,讀書會、開會都在那邊。」

鄭秀雲和先生所提供的共修處,位在北屯區,就是慈濟人所稱的「景賢共修處」。鄭秀雲又說,因為是慈濟的社區道場,經常會有慈濟人在此進進出出,許多慈濟人遇見她先生,就會跟他說:「師兄,你什麼時候要進來(慈濟)?」他總會立即接話:「我又沒有『出去』!」一席話,讓會客室裡的人都笑了。鄭秀雲最後還是難掩失望地說:「但是他就是還沒有受證,其實我覺得他的智慧蠻高的,就是因緣都沒有具足。」

上人仔細聽著鄭秀雲的分享,除了讚歎她的用心,也跟她說:「其實他(郭英豪)已經出來了,只是欠(臺語)來這個地方走一下。」上人請鄭秀雲轉達,「師父跟他感恩、祝福,期待他進來。」短暫停了一下,接著又說:「其實他是進來了啦!」 

鄭秀雲也是教聯會成員,經常利用機會分享她在慈濟世界的點點滴滴。(攝影:李國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