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心卉
童話故事的結局,總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現實生活中,「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卻警惕著歐友涵,他期勉自己把握當下,付出良能去做慈善助人的事。
大愛電視於2020年8月播出《伊如陽光》一劇,是描寫美國志工陳伊瑩與歐友涵的真實人生電視劇。旅居美國多年的執業律師陳伊瑩接連罹患腮腺癌及白血病,在漫長煎熬的抗癌過程中,她用積極正向的態度,持續投入慈善活動;然而生命無常,最後仍不敵病魔病逝,結束她短短三十六年的人生劇本。
當時這部戲劇播完,引起許多人的惋惜;那年輕帥氣的男主角歐友涵是否可以承受年輕美麗妻子的離世?他又到哪裡去了?
生命的課題 都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2022年1月17日歲末祝福的彩排現場,出現一個棕髮挺拔的身影,是他,歐友涵(上圖)回來了。(攝影:柏傳琦)
他語氣平靜地說著這幾年的行蹤。2009年,他陪著陳伊瑩返回臺灣身體檢查,發現罹患腮腺癌,陳伊瑩經歷了開刀和放射治療,但她勇敢面對,認為人生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為了要讓她成為更好的人。這也是歐友涵在陪伴她的過程中,學習到面對事情,不要怕,用生命學習生命,還要用感恩心去面對。
2010年海地發生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二十二萬人,歐友涵陪同美國慈濟賑災團進入海地進行翻譯工作。他感受最深刻的是海地的窮苦,他沒有遇到過那麼苦的人,沒有飯吃,什麼物資都沒有;地震讓他們失去擁有的一切,連親人跟朋友都没有了,那是歐友涵不能想像的,加上海地國家的亂。
2011年陳伊瑩得了急性白血病,2013年,她在家人還有歐友涵的陪伴下安詳往生。失去了摯愛,歐友涵離開原先的物理研究工作,投入慈濟當全職志工,他認為慈善是真正助人的工作。
歐友涵在精舍住了一年,跟著師父修行、做早課等。2014年到美國南加州慈濟總會,2016年,歐友涵移居夏威夷,為英語志工開發培訓課程,協助翻譯書籍等;2020年1月,為了計畫心靈療癒人員培訓,歐友涵再度回到花蓮跟著精舍師父學習臨終安寧療護。
美國田納西州「第27屆全美急難救助志工組織年會」(NVOAD),慈濟及各急難救助的團體,彼此交流經驗和建立夥伴情誼。林鴻樺同仁(右一)、謝明晉師兄(濟晉,右三)、歐友涵師兄(濟修,左二)向與會貴賓介紹慈濟並分享救災及重建經驗。(2019.5.7攝影:牧帆洲Jonathan Van Lamsweerde)
花蓮「0402臺鐵太魯閣號火車事故關懷」,歐友涵師兄(濟修,中)特地從台北趕來,希望能盡自己的一點心力。(2021.4.5攝影:吳亞馨)
不論在哪裡 想盡自己良能發亮光
歐友涵在花蓮,一方面繼續美國的工作,另一方面,因平時與精舍的同仁仍有互動,得知慈濟援助苦難的脚步已達到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地區,超過全球現有國家之半,業務繁忙。精舍同仁邀請他回來協助聯合國與國際關係事項。
歐友涵想到在精舍可以跟上人,還有精舍常住師父以及同仁多學習;有上人這麼好的心靈導師,常有機會跟上人直接互動與報告計畫,然後聽上人的指示教導,這都是在美國所没有的。他希望讓自己多進步一點,當因緣來了,便把握機會勇於承擔。
2022年1月,歐友涵重新回到精舍服務,就遇上了一年一度的歲末感恩祝福會,他喜歡手語演繹。他說,每次參加手語演繹都讓他心情很震撼,看到很多人一起做同一個動作,每一個動作都代表了慈濟人那種的感恩、尊敬的感動,以及對上人、對法、對眾生的愛。那種感覺非常特別。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慈悲智慧的化身;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因緣感恩與死生。但願眾生得離苦,廣庇天下盡歡顏。我們不知道偉大是什麼?我們只知道飽滿的稻穗,無染的愛......」聽著「慈濟人」的歌詞與旋律,歐友涵的眼眶紅了,那樣的大氣與激昂。
歐友涵盤點生命的價值,對自己的期待一直都一樣,從早期進來慈濟,都是一個心念:「我可以付出,不論我在哪裡,都希望為慈濟能多做一點。」一如小小的螢火蟲,閃閃發光。
2019新冠疫情重創美國經濟,導致上千萬個家庭面臨經濟困境。美國慈濟人從「撫平美國疫情線」防疫工作,轉入中長期援助計畫,陪伴弱勢族群重返正常生活。志工蕭鳳英(慈光,左1)、范峰亮(濟榮,左2)、歐友涵(右1)捐贈香積飯與香積麵予夏威夷食物銀行(Hawaii Food Bank),讓食物銀行統籌發放給需要的民眾。(攝影:周欣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