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離火宅 成為富中之富~人品典範陳銘琪、沈素娟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美宏
圖片提供:沈美娟、陳和石

不挑工作,陳銘琪放下大老闆身段,開心地志工行。

1月12日,臺中靜思堂三樓會客室,一場喜淚交織的分享,振奮人心,也暖人心房。

夫妻相偕同走菩薩道,總是令人稱羨,陳銘琪與沈素娟是眾多慈濟人中幸福的一對,但成為慈濟人之前,他們的經歷與波折,豈是現在輕鬆笑談中所能領略。

◎年少得志 歡樂貪杯

陳銘琪所經營的公司,成功建立國內建材界最專業的開關和插座製造商,以及配線器材最大的供應龍頭,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生活從此也過得有聲有色,平凡的日子漸漸起了波瀾。

「漏氣求進步」,陳銘琪與沈素娟在靜思堂的會客室,向上人懺悔過去的無明。外表看起來酷酷的陳銘琪,一拿起麥克風卻來一段「成名曲」的冷笑話,不禁讓人莞爾,也讓人更容易記住他的姓名。

現場笑聲落下,陳銘琪開始娓娓道來自己荒唐的曾經。為了做生意賺錢,晚上時常出門應酬,應酬結束後,又「續攤」喝酒、唱歌、跳舞到凌晨。回到家,等門的沈素娟從沒給過好臉色,「你還知道回來,現在幾點了,你卡差不多......」聽到太太的謾罵聲,陳銘琪哪按耐得住性子,一次、兩次,週而復始的吵架戲碼不斷。

有一次,陳銘琪陪客戶吃完飯又去續攤。半夜十二點,打電話給沈素娟,說他被警察酒測,要繳幾萬塊的罰款。哪知繳完罰款,他沒直接回家,又繼續去玩樂。回來後,夫妻倆鬧得不可開交,沈素娟氣得把他的衣服全拿去燒掉。

頻繁的交際應酬是夫妻不斷爭吵的導火線;有時還上演全武行,沈素娟馬上搶話,「沒有,沒有打架,都是他打我,我這麼矮小,我都不敢回手。」

「我想說,能不能把她打跑,再換個新的。」陳銘琪輕鬆、不諱言地談論過去的日常。

◎一分善 牽起慈濟因緣

一念感恩心,成就一分善,看似是在付出,其實最後還是回饋到自己身上。

一九九九年9月21日,臺灣發生芮氏七點三大地震,陳銘琪父母住在國姓鄉的老宅,也成為重災區。第一時間吃到慈濟人的熱食及陪伴,希望工程時,看到慈濟人半夜三點搭遊覽車,從臺北到國姓援建學校。媽媽陳林寶玉被慈濟人的行誼及溫暖感動,向陳銘琪募款,自己跟著當「水腳」,幫忙撿菜、燒熱水給工地朋友洗澡;還幫忙鋪連鎖磚。

看到陳林寶玉的熱心,慈濟人鼓勵她出來培訓,當下她直心地回應,「怎麼可能,這裡是重災區,我要去哪募款?」

太太沈素娟知道後,告訴母親,「媽媽,妳去培訓,會員我來募。」受證後,陳林寶玉很精進,常到花蓮、大林、臺中慈濟醫院當志工。回家後,總是歡喜地分享,「我活這麼多歲,都不知道自己的習氣那麼多,還要人家教。師姊告訴我,『您要將口水吐在衛生紙上。離隊時,一定要跟窗口報備......』」說著說著,還跳起師姊教她的〈阿爸牽水牛〉手語歌;累積的志工時數還得到多張獎狀。

虛心接受的陳林寶玉改變很多,看兒媳經常吵架,憂心地說:「銘琪,快來做慈濟啦,毋通常常喝酒!」陳銘琪隨口回母親,「做慈濟是你們老人家的事,跟我沒關係,我拚事業很忙,捐錢可以,若要做慈濟,不可能!」

得不到陳銘琪的認同,陳林寶玉還是經常分享她的志工行,「上人很會教弟子,他說『尪若做慈濟,某就涼勢、涼勢』。」這句話深深敲進沈素娟的心坎裡,她告訴陳林寶玉,「媽媽,妳請師兄來度銘琪去做慈濟。」

知子莫若母,陳林寶玉直率地回說:「他習氣那麼多,五專都有,會被人家笑死,我不敢說。」

沈素娟提出重話,「好啊,媽媽您若不敢說,我就要離婚。」聽到「離婚」兩字,陳林寶玉嚇一跳,心想這下該怎麼辦?

為了要讓陳銘琪及早從「五專」畢業,沈素娟想盡辦法。「媽媽,您請師兄來,我要幫銘琪捐榮董。」因此與羅明憲結緣。

◎與父親成為培訓同學

羅明憲一聽到有人要捐榮董,二話不說,馬上出發到陳銘琪公司。一進公司,看他坐沒坐相,心想,「這人不好度。」但有句話,他聽進去了,「上人說,行善行孝不能等,來做慈濟就是行善;聽父母的話就是行孝。」

孝順的陳銘琪雖然被這句話觸動,但要放下「吃喝玩樂」,對他而言,實在太困難了。媽媽跟太太沒經過他同意,直接找培訓幹事幫他報名,「我都不知道,是三個人聯合把我推進去的。」陳銘琪輕輕地講述被拐騙的經過,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笑意。

媽媽擔心他道心不堅,也推父親一起參與培訓,她告訴爸爸,「你兒子要出來培訓,你也要趕快來培訓,不然日後,你會找不到我。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把兒子顧好,上課不能讓他偷跑!」

父親是媽媽做環保的得力助手,但他不願意培訓,原因是怕受證後,沒承擔,對不起上人。為了陳銘琪,母親用盡心思,推父子倆一起培訓。父親去年九十四歲往生,他往生前說,這輩子最大的福報就是全家都做慈濟,跟隨上人的腳步走。

◎大錯易改 小錯難除

「火宅喻」出自《法華經》的〈譬喻品〉,描述佛陀譬喻三界如大宅著火,大宅主人思惟救子之故事。陳銘琪說,媽媽如大富長者,運用智慧誘導他離開失火的大宅;但大錯易改,小錯難除,要除習氣,可沒那麼容易。

培訓期間,陳銘琪還是時常會來一杯,幾次遇羅明憲來訪,正在飲酒的他,連忙將酒杯往身後藏,簡單打個招呼後,趕緊躲到樓上去,不敢再下來。

有一天,沈素娟與陳銘琪又鬧翻了,她拖著行李,來到羅明憲家按門鈴,說要離家去修行。

羅明憲告訴她,要走同路,你去修行,這個人也不會改變。上人常教我們,對的人要向錯的人道歉,先生每次回來你就跟他吵架,這個婚姻怎麼能維持?又舉上人說的,「一丈之內是丈夫,一丈之外馬馬虎虎」為例子。「對先生的態度要改變,用感恩心去面對他的付出及提供這麼好的生活給這個家。」

沈素娟在羅明憲的關懷中,得到上人的智慧啟發,慢慢學習把埋怨轉為感恩,家庭氛圍變好,陳銘琪也開始調整自己。

◎迷茫人生 變得有價值

培訓後,陳銘琪放下大老闆的身段打掃廁所,以前進公司,員工若沒跟他打招呼,他會生氣,現在都是他先跟員工問好。因為他銘記上人的話,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這輩子結的好緣,是這世跟來世的貴人。「來到慈濟我真的遇到好多貴人,羅明憲是第一個,他讓我從火宅跳出來。」

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愛,陳銘琪用心陪伴老人院長者。

沈素娟(右)為四川大地震走上街頭募款。

做慈濟要樂於付出、勇於承擔,當社區要推薦隊長時,羅明憲鼓勵他,這是很好的因緣,要勇於接棒。因為身為和氣的領頭羊,你的行誼,時時刻刻都必須是大家的典範,對於慈濟人的身行自然有一股自我約束的力量。

承擔和氣隊長到現在已長達十二年,陳銘琪和太太沈素娟不再惡言相向,把精神都放在慈濟志業,全家已圓滿九個榮董,媳婦也受證了。

上人給予滿滿的祝福,關心媽媽今天是否有到場?沈素娟說:「媽媽因為跌倒開刀,無法到現場,現在換我唱歌給她聽。」隨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歌聲,一場笑中帶淚的人品典範分享,讓人看見愛的轉變與溫柔的力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