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飢十二送愛國際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雪儒(花蓮/慈原)
攝影:慈大附中提供

12月21日微涼的早晨,花蓮慈濟中、小學展開了一場「感飢12送愛國際」的飢餓體驗。每年的12月會有一天全校親師生,一起餓肚子把餐費省下來捐助國際賑災,這樣的體驗活動已進入第五個年頭。

慈大附中戴上感飢12口罩誓師。

今年除了校園裏,大愛感恩科技員工108位全員,以及泰國青邁慈濟學校,也是全校師生均參與。值得開心的是,今年多了花蓮光復商工的師生300人,體驗二餐十二小時不進食的飢餓感。線上與現場參加的人數,總共有3423人。募得款項五十萬元。

跨校跨國視訊連線。

音樂會於正午12時,午餐時間進行,南非志工蔡岱霖在分享時說到,「過去全球每4.7秒就會有一個孩子,因為飢餓而死亡,目前已經3.6秒就有一個孩子死亡。」在莫三比克,孩子們必須花上五個小時才能到有水之處提取家庭用水,舉目可見牲口也會在那排泄,而居民也只能用那樣的水來煮飯。

非洲一位即將臨盆的母親,請醫師終結她和孩子的生命,因為即使孩子生下來,她不知道怎麼讓自己的孩子活下去。現場參加飢餓體驗的家長王秀姍有感而發,「原來我們是身處在很幸福的環境裡。」

慈濟中、小、幼校長李玲惠,發願每年都有一天要飢餓24小時,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在教育界這麼多年,她說:「家長雖然重視孩子發育期的飲食,但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孩子透過飢餓的體驗,會更加珍惜自己飽餐的日子,所以家長們很支持這樣的活動。」

慈濟中學國三的家長謝惠如第一次參與,有感而發:「學生們中餐未進食,只要再等6小時就能用晚餐,但是對這些長年糧食不足,或因戰爭而逃難的難民們,他們無法期待,這點讓人深感悲傷。」

就讀高二的許肇元,來慈中就讀已進入第五年,參加這個活動也有五年,從小跟著母親在上人的法裏薰陶,善體人意溫柔善良:「我媽從小就叫我們不能浪費,有時會把沒吃完的飯菜熱一熱,就當成一餐。如果沒吃完,下餐會再出現;如果我們不吃,也不會有其他東西吃。」這養成他不浪費食物的好習慣,不僅如此,他也會勸同學不要浪費。

能感同身受他人苦的孩子,更懂得「知福、惜福和造福」,把自己一餐省下來的錢,捐助國際間因飢餓而死亡的孩子,這是生命的教育,「富人一餐飯,窮人一年糧。」親師以身作則,教育從小扎根,把善念深植在孩子的心裹,這是對孩子最大的祝福,也是最好的教育。

(筆耕團隊 2021.12.21)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