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它不是衙門!」

0觀看次
A- A+

撰文:張麗雲

「唉唷!好冷喔!」冷冽寒風颼颼地吹,人人縮著頸、搓揉著雙手,再將圍巾拉緊,顧不得吹亂的髮絲,快步走往慈濟三義茶園的「四月雪小徑」。

2021年因受疫情的影響,中區實業家靜思生活營選定12月25至26日,就地在臺中靜思堂舉辦。沒想到,強烈冷氣團來襲,氣象局頻頻預報,氣溫將降至十度左右,還會夾帶大量水氣。課務團隊絞盡腦汁,不知如何是好,再排定另一個備案,萬一極凍且多雨,就取消三義行程,直接前往苗栗園區參訪。

還好,聖誕節這一天,天氣雖冷,美麗的陽光仍綻放。一百多位學員與工作人員,按照預定行程,搭乘四部遊覽車來到慈濟三義茶園參訪。三義茶園空氣清新,浩浩蕩蕩的隊伍,冒著強風,沿著枕木小徑三義前行。枕木步道穿梭於蓊鬱的林蔭,是一條賞桐小徑,油桐、相思樹、樟樹混合構成的森林環境,也被遊客稱為「慈濟山賞桐步道」。對這些忙裡偷閒的實業家,腳踏枕木階,泥土香的質樸感撲面而上,雖是短暫的二十幾分鐘森林浴,卻是舒適怡人。

戴著白色鴨舌帽的顧啟東是林坤賢律師的徒弟,藉著實業家生活營來解開他往昔對慈濟的誤會。(攝影:陳錫輝)

◎律師探究竟 揭開慈濟面紗

一位背脊挺拔、身材高壯,頭上戴著一頂繡有「台灣法律人」鴨舌白帽的實業家,很顯眼,引人注目和好奇。他說:「我是林坤賢律師的徒弟,他創辦了一本《台灣法律人》雜誌。」

他就是顧啟東,時常從林坤賢口中聽聞許多慈濟的溫馨故事,也常看到慈濟志工進出事務所。有人為了私人法律問題,有的為了「慈濟公事」而來。特別是,今年證嚴上人為了捐助疫苗,與永寧基金會和台積電,各採購五百萬劑疫苗,林坤賢律師也呼籲許多善心人士護持。

然而顧啟東律師也很坦率地說:「不瞞各位師兄、師姊,其實我之前對慈濟有一些負面想法,但身為一位法律人,我想親自來了解實際狀況,是否真如外面所說的那樣。」

12月25日是聖誕佳節,許多年輕人早早規劃度假去了,年輕的顧啟東也不例外,本來想和太太去度假,但今年他們選擇將假期留在慈濟。他說:「對慈濟,我抱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好是壞,能夠藉由兩天的活動,有這個因緣,我要自己來看個究竟!」

顧啟東律師和太太馬冿鑫捨去度聖誕佳節的假,選擇來參加中區實業家生活營,多了解慈濟和學習慈濟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攝影:林麗娟)

各行各業的慈濟志工,以親身經歷、體悟、法喜,分享點點滴滴,內容包括醫療、賑災、教育與人文。顧啟東聽了,極為震撼。

上人不僅愛人、愛大地,多年養息茶園,連一隻小蟲都不忍傷害;為了救人,不是有錢才濟助,而是呼籲眾人匯聚善念和愛心。譬如,慈濟翻轉非洲,這是何等艱難的毅力和使命。顧啟東說,臺灣在非洲的邦交國,手指頭一伸就可以數得出來。「我相信『翻轉非洲』是一個很棒的方法,也許可讓臺灣走出一條活水,讓世界各地的人看到臺灣的地位。」

從林坤賢口中了解到慈濟的好,相較於從媒體上的負面報導,來營隊之前,顧啟東認真做足功課。兩天內,他走過臺中靜思堂、三義茶園和苗栗園區,但他更想追根究柢,於是開始交朋友,從志工夥伴中,發現他們自願付出的信念。他說:「我覺得慈濟似乎不像媒體某方面所說的那樣,一個組織能夠讓這麼多人熱心、無私無我的奉獻,一定有它的優點。」志工奉獻金錢、時間與力量,為了完成一件任務的無私付出,這次營隊就是一例。

◎第一次踏入靜思堂 翻轉昔日想法

然而,在這之前,顧啟東從未踏入過靜思堂,「我一直認為慈濟的靜思堂像個衙門,但現在覺得這個可能是我的問題。」他希望靜思堂將來可以像國外的教堂一樣,讓它可以跟民眾接觸。殊不知,靜思堂正是為社區居民而設,大門天天為民眾而開,若不願意來了解,若不因了解而認同,靜思堂依然遠在天邊。

走入靜思堂、三義茶園和防備災教育館,顧啟東都細細觀察與瀏覽。「我覺得心很重要,心在哪裡,哪裡就會成功。」他很敬佩上人,把志業經營得很成功,不只醫療,甚至教育事業已達世界級水準的大學。不論是醫院的空間設計、靜思堂的建設等等,都花了許多巧思和心力。所以,他期盼他這顆種子能茁壯、開花,有一天能跟慈濟人共同經營這項志業。

營隊圓滿,實業家收穫滿滿,紛紛想上臺分享感言,但時間卻不為人多留,顧啟東壓軸,他在臺上高聲地說:「有很多事情是因認識而了解,因了解而結緣。緣起但不是緣滅,我要讓這個因緣繼續延續,希望和慈濟絕對不是因錯誤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而是真正認同,長長久久。」

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學員顧啟東律師說:「我希望和慈濟絕對不是因錯誤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而是真正認同,長長久久。」(攝影:何佳玶)

顧啟東終於揭開了他內心對慈濟迷惑的面紗,期盼自己能跟慈濟人一起努力,做著利益眾生的事,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無窮的力量。

天漸漸暗了,冷風仍颼颼地吹,但苗栗家人的熱情似乎擋住了寒氣,意猶未盡,期待下次再相會時,已是慈濟一家親。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