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月16日
地點:台中靜思堂
撰文:魏玉縣
傅美珠說,現在疫情緩和,可以忙碌,真的很好,「雖然身體會累,但是一覺醒來精神又恢復了,又可以繼續做了,我覺得很快樂。」(攝影:游國霖)
「這次的疫情是全球性的,我們有因緣參與,就要盡心盡力來做,一點一滴,趕快將義賣的錢捐出來,讓上人買疫苗。」2021年11月16日,中區第四聯區點心團隊與上人溫馨座談。成員之一的傅美珠談到團隊投入做點心義賣,為慈濟籌募疫苗基金的心情。
1955年出生的傅美珠,原與先生共同經營塑膠射出工廠,夫妻二人親力親為,工廠訂單應接不暇,機器二十四小時都必須持續運作。傅美珠有公婆以及兩個孩子要照顧,因此工廠大部分的業務,包括機器運轉、送貨等都是先生要承擔,傅美珠只能在凌晨接替先生,讓他可以稍做休息,天亮再外出送貨。
或許是工作太過勞累,先生在1996年初突然身體不適,原以為是B型肝炎引發病症,自行找草藥服用。後來因為全身水腫,才發現是腎臟衰竭必須洗腎,這項消息一度讓傅美珠有如被雷劈般崩潰。
當時老大念國小一年級,老二也才剛讀幼稚園,傅美珠在醫院、家裡兩處奔波,整個人開始憔悴。先生有一個學佛的同學來看他,建議夫妻倆要吃素,傅美珠聽了,立即著手把冰箱裡所有的魚、肉等清理出來送給別人,從此全心吃素,但是先生經不起親人的勸誡,在吃素一個月後又轉為葷食。
先生一週要洗腎三次,已很難繼續做工廠的工作。先生洗腎雖有勞保,但家裡的生活費還是要支出,因此傅美珠就扛起讓工廠繼續運作的責任。本來對機器一竅不通的她,因為先生偶爾可以教她,陸續還有廠商、客戶對她伸出援手指導她,讓她後來對機械手、架模具都能一一上手,就連送貨也都是她一手包辦。
◎有心做慈濟 因緣易具足
1991年5、6月間,中國大陸華東發生嚴重水患,傅美珠有一次到豐原辦事情,在街上看到慈濟志工拿著募款箱在勸募,她當時以為他們是在「化緣」,就只投了五十元。九二一地震時,因為災害實在太大,鄰長來跟他們募款救災,傅美珠就跟幾個鄰居各捐了五千元賑災。因為當時尚未接觸慈濟,也不認識慈濟人,所以無緣將款項捐給慈濟。
有一次,傅美珠無意間將電視轉到大愛臺,看到電視裡的志工做慈濟做得很歡喜,她就用手比著電視跟先生說:「我以後也要去做那個(慈濟)。」2003年,住家附近的臺中慈濟醫院動土,傅美珠跟姊姊及鄰居王素珍一起到現場,看看能否遇到認識的慈濟人,希望透過志工的接引進入慈濟,卻無法如願。
之後,傅美珠的姊姊在潭子接觸到慈濟志工,邀約她到環保站做環保,姊姊於是邀傅美珠也一起去,在那裡認識了志工蔡秋媚。2007年,蔡秋媚陪伴傅美珠參加社區志工培訓,除了做環保,還去清掃街道、做竹筒,隔年(2008年)受證。
魏淑美傅美珠(左三)提供家中客廳,邀約社區志工每週三下午一起來品書。(攝影:魏淑美)
◎對勤務來者不拒 讓生命更充實
傅美珠受證後,先生的身體急轉直下,加上孩子還在就學,她無法積極參與慈濟事。2010年時先生已無法自理,經過一年開始臥床,此時傅美珠已無暇兼顧工廠,只好把工廠收起來。但是顧慮到孩子都在讀大學,先生雖然得領一萬五千元失能津貼,多多少少能貼補家用,但家中經濟還是捉襟見肘。於是傅美珠接受朋友的建議,將廠房改裝成一間間的套房出租,也算是為家中增加收入來源。
2013年6月初,先生在睡夢中往生,得年五十八歲。辦完先生的後事一星期後,傅美珠告訴自己一定要振作起來,剛好志工魏淑美希望她接協力組長,她想,如果找不到人出勤務,至少自己可以參加,也可以載人,就接下協力組長的任務。
四年後她改接總務窗口,也跟著香積幹事賴秀蒜學做香積,從此開始與她搭配。其他志工在煮香積時,她也都會主動靠近,請教他們香積的要領,包括如何配菜、如何煮、如何計算飯、菜的數量。「他們也都很樂意教我,我就這樣邊煮邊學。」傅美珠說,「心田聯絡處要成立點心團隊,林素玉師姊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不會的我也可以學。」
剛開始有人捐了很多高麗菜,團隊決定做高麗菜包義賣,林素玉負責揉麵團,傅美珠就負責備料。後來又做芋粿、麻辣臭豆腐義賣,大家分工合作,漸漸形成團隊。之後又有民眾捐了將近兩千斤柚子,傅美珠從網路學做柚子醬;有做清潔劑經驗的劉妍湘,就用柚子皮做清潔劑、酵素,大家各司其職,完成一次次的任務。
有一次,志工林泰裕對傅美珠說:「師姊,妳最近很『幸福』喔!」她回答他,「是啊,九二一(地震)時還沒做慈濟,二十年後人家在說,我們只能在旁邊聽人家說;這次的疫情是全球性的,我們有因緣參與,就要盡心盡力來做,一點一滴,趕快將義賣的錢捐出來,讓上人買疫苗。」
雖然每天到心田聯絡處,不是做香積就是做點心,但是傅美珠深深體會到,「不是慈濟不能沒有我,而是我不能沒有慈濟。」她想到今年五月中旬開始,疫情加劇時,幾乎所有的慈濟活動都停擺,哪裡都去不了,她只能一個人在家,有時真的不知能做什麼,覺得生活很沒有意義。「現在疫情緩和,可以忙碌,真的很好。」傅美珠說,「雖然身體會累,但是一覺醒來精神又恢復了,又可以繼續做了,我覺得很快樂。」
雖然每天到心田聯絡處,不是做香積就是做點心,但是傅美珠深深體會到,「不是慈濟不能沒有我,而是我不能沒有慈濟。」(攝影:施龍文)
1月16日這天下午,全球有十四個國家,將近八百個點與臺中靜思堂連線。點心團隊精心製作的芋仔粿、高麗菜包與南瓜饅頭、泡菜,這些色香味俱全的點心,透過科技在線上展現,讓上人看了也非常欣喜。
點心團隊精心製作的芋仔粿、高麗菜包與南瓜饅頭、泡菜,透過科技在線上展現,讓上人看了也非常欣喜。(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對自己的身體,真正的要好好的利用它,能用到對的(地方),就是造福人群。」上人讚歎點心團隊,用愛與巧思製作點心義賣,「只要心腦並用,就能與大家結好緣。」上人再次強調,一念無知,會讓人生沉迷,對人間毫無價值,「我們真的很有福,對(跟)著對的道路走,而且夥伴很多。大家彼此成就,做的都是對的事,所以做得很開心、很快樂,而且此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