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慈善義賣,為愛競標

0觀看次
A- A+

撰文 / 劉又榕
整理編輯 / 劉倢筠

2021年7月3日一陣鼓聲,揭開了慈濟美國紐約分會30周年紀念活動,愛的力量將各界人士凝聚在一起。當天除了慶祝慈濟紐約分會「立足三十,繼往開來」外,最吸引人目光及受民眾青睞的是珍貴的古物收藏義賣活動,這不僅是對慈濟深耕社區的肯定,也是愛的傳遞,讓美善繼續擴展並延續下去。

拍賣的2000多件珍貴古物收藏品,包括歷史悠久的玉石、木雕、青銅、瓷器、字畫等等,是已往生的陳彬仁與王淑慧夫婦所捐贈的。陳彬仁生前喜好古董和藝術品,在臺灣時就開始收藏。夫妻倆在1970年從台灣移民到紐約,開了一家自助洗衣店,在那個遍地黃金的年代,努力多年生活漸漸富裕,收藏品也相對較多且昂貴。

空閒之餘王淑慧和朋友一起參加慈濟紐約合唱團,在臺灣921大地震時她也參與賑災募款活動。2000年,她不幸罹患癌症,慈濟志工不僅陪伴她化療還到家裡照顧她,慈濟志工的付出點滴陳家人都放在心頭。

陳彬仁與王淑慧夫婦的大兒子Charles Chen表示,父母的遺願是希望把全數古物珍藏捐贈慈濟,一方面感謝志工們在父母生病期間的陪伴和關懷,也期盼這些物件拍賣的款項能幫助更多的人。

慈濟紐約分會三十周年義賣品中,有兩千多件歷史悠久的古物,因為愛讓這些藝術品多了故事性及動人溫暖的色澤。(圖片來源/慈濟紐約分會)

陳彬仁夫妻捐贈生前收藏的珍稀古玩、藝術品,拍賣所得全數捐入慈善,藝術良能發揮、延續愛。(圖片來源/紐約慈濟分會)

要為收藏多年的藝術品尋找有緣人,慈誠金剛們(編註:慈濟男性志工的別稱)不畏懼下大雪的天寒低溫下,在沒有暖氣的倉庫,用心的為藝術品整理、拍照、建檔編號和標上價格,讓藝術品以最佳的樣貌呈現。

每樣藝術品不僅訴說著歷史,有的雕工非常精細,志工們必須小心翼翼地整理,不敢有絲毫閃失。為了能讓更多人參與義賣,除了展示廳外,志工們還架設網路平台,只要有網路隨時隨地都能清楚看到拍賣品的形貌和價格。

志工不畏懼天寒,在倉庫用心的整理、拍照、建檔編號,讓藝術品以最佳的樣貌呈現。(攝影/劉又榕)

藝術品買家吳燁祺小姐指著身上配戴的古玉,欣喜地表示:「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覺得把它帶過來,它原來的主人也會高興,這是一種愛的傳遞,也讓他能夠參與今天的活動。」

亞美醫師協會會長劉季高先生也表示:「慈濟和亞美醫師協會合作多年,我希望趁著這個機會能貢獻一點點的金錢,同時買到我所喜歡的藝術品,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看著人潮穿梭在拍賣場,志工鄭儷娟師姊欣喜,但哽咽地訴說著複雜的心情,這半年要將這2000件物件重整、標價、出售,心中充滿擔心和憂慮,擔心辜負捐贈者的心意,也害怕這些藝術品並非必需品賣不出去...,當訂單陸陸續續進來時,信心漸漸昇起,心中的重擔才放下,看大家如此熱絡的響應,志工犧牲假日無私的付出,總算有些回饋。

證嚴法師靜思語:「願意承擔,就是對自己的肯定;感恩有機會付出,就會感受到幸福。」

紐約慈誠用心地整理珍貴的義賣品,愛讓藝術妝點出更高的價值,喚醒大家對社會盡一份心力。(攝影/劉又榕)

如今拍賣會已經落幕了,愛才開始蔓延,紐約分會將所有義賣所得注入慈善項目,用此經費持續走入貧窮區、深耕社區服務,陳家的愛心與志工的付出,讓藝術妝點出更高的價值,除了喚醒大家對社會盡一分力外,也看到這分愛正在延續、無限擴大中。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