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時時感恩,處處感恩-徐榮源副院長(下)

0觀看次
A- A+

撰文 / 明含

⌾徐榮源(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社區暨長照服務部主任)

徐榮源副院長及同修師姊、兒子及媳婦與女兒。(圖片提供/徐榮源)

進入慈濟的因緣

許多年前,姜淑媛到建國花市,看到慈濟人在宣導骨髓捐贈驗血活動,馬上被安排至會場抽血,慈濟人分秒必爭的救人熱忱,讓徐榮源印象深刻。幾年後,姜淑媛被通知配對成功。她隻身前往花蓮捐骨髓,捐髓前後慈濟人的關懷備至,更讓徐榮源對慈濟人的付出十分肯定。捐髓後一年,姜淑媛應邀參加相見歡活動,這次徐榮源和兒子陪同出席,對慈濟才算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感動。

當時正值徐榮源行醫生涯的高峰,當上三軍總醫院腸胃科主任,發表了很多醫學研究成果,還榮升了教授,後來受邀到台北慈院服務。但徐榮源對國防醫學院還有很深的感情,連房子都買在附近。即將升任院長的張德明教授,一聽到徐榮源要走,直接要他面壁三分鐘,說他不該也不能有這種想法!

終於在姜淑媛的審慎思考下,兩人同時接受慈濟的邀約。徐榮源為了感恩三總團隊長期的支持與照顧,共辦了五次的感恩餐會,足見他的人緣之好、人脈之廣。而念舊的徐榮源,臨走前不忘邀集舊識好友合辦募款晚會,一個晚上就募得七十五萬元,捐給三軍總醫院的安寧病房,感謝三總團隊多年來成就他的醫療志業,彌補他的不足之處。

來到台北慈院時,醫院才剛起步,腸胃科只有三個半的醫師,人力少,業務量卻和現在一樣多,徐榮源經常要幫忙鎮守急診室。他總是以王永慶的《給年輕人的七堂課》這本書,鼓勵自己從基層做起。

2005年至台北慈院上班第一個月,爸媽特地從鄉下北上探望。(圖片提供/徐榮源)

人文初體驗

原本徐榮源對慈濟營隊中,不斷繞佛繞法的儀式,和動輒跪到膝蓋發痛發麻的早晚課不敢苟同,後來透過《宗教的慰藉》這本書,才知唯有透過宗教,透過不斷重複的儀式,才能凝聚善的共振與磁場,讓法入心、法入行。

第一次參加四天三夜的人文營時,有位護理同仁上台分享,上人隨口問了身旁的院長夫人,台上的同仁是誰?夫人答不出來,上人要她多跟大林慈院院長夫人學習,要能叫出每位員工的名字,才能凝聚一家人的感情。

徐榮源從中體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要把醫院裡的兩千位員工當家人,還要好好照顧他們、記住他們,談何容易?自此以後,他開始學習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喜歡買畫的他,更期勉自己:「只要認同慈濟是你的家,就不會想買畫,醫院裡掛的畫都是你所擁有的。」

剛進慈濟時,很不習慣雙手合十說感恩,覺得像是在拜拜。直到有一天,有個女兒陪媽媽來看病,臨走前徐榮源雙手合十感恩他們,那對母女竟然當場跪下:「副院長呀!你在救我們,我們哪裡承擔得起?」他這才體悟到,出自真誠的愛與關懷,讓真善美的醫病情,都不可思議地在慈濟發生了。

行醫六、七年,純樸的徐榮源,直到當上主治醫師,還單純地以為要買房子,身上一定要有千萬現金,根本不知「房貸」是什麼?進慈濟之前幾乎都只念專業書籍,一年看不到一本課外書,才驚覺自己的世界太單純了!

直到每天參加慈濟人文早會,才驚覺有才華的人未必能發揮良能,加上每個禮拜都要上台分享,說你所做,做你所說,他每次都很認真地想要分享特別的題材,不能只鑽研醫學,慢慢體悟到福慧雙修的重要性。

他開始閱讀大量的課外書,欣賞一個作家,會儘量去涉獵他相關的系列著作。像最近他在研究易經,從老祖宗判斷事情的機率,多了一些參考的依據。

有一年,徐榮源隨手抽出曾國藩的家書來看,發現他能先後輔佐三位皇帝和慈禧太后,讓清朝多延續七十年,一定有他的大智慧,於是他買來一系列的書籍,深入探討曾國藩的思想。後來有一位企業家來捐救護車,因談論曾國藩而結下相互贈書的情誼。
「本來企業家只想捐一百多萬元的救護車,最後竟然改送一台五、六百萬元的大型接駁車。」

因此他更熱衷於贈送充滿上人智慧的法品,同時請書畫志工題上靜思語,與人結善一分清淨智慧緣。

人生精華的後期投入台北慈院服務,讓徐榮源的生命精彩而豐富。他深深體悟證嚴上人叮嚀慈濟人要感恩、尊重、愛的重要性。也了解付出無所求、付出得歡喜及付出道感恩的真諦。每一年徐榮源會選一句深入我心的靜思語作為座右銘。

在台北慈濟醫院十六年的日子裡,徐榮源積極參與外島及偏鄉義診。利用假日去清掃苦難人的家,自費自假參與海外義診,如四川大地震、緬甸的風災、菲律賓的海燕風災,以及尼泊爾大地震等。

貴州歲末發放義診。(圖片提供/徐榮源)

他感恩證嚴上人建構一個行善造福結好緣的平台,讓他有見苦知福的機會,學會知福、惜福、再造福,發揮付出的良能,增長慈悲的智慧,也豐富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自認成功的人,都該回饋鄉梓

身為搶救人命的醫師,徐榮源也有性命交關的深刻體驗。

SARS那陣子,徐榮源剛好連續數日高燒,很擔心自己是不是在醫院被感染了,深怕家人被隔離,影響了兒子參加聯考,幸好後來有驚無險。又有一年端午節,忙到只能囫圇吞棗,草草吃下家裡的剩飯剩菜,卻引發了生平最嚴重的腹瀉,住院數日。
「自己成了病人,才知道當病人真的很痛苦。」

他想到自己曾經讀過的一本書《窮得只剩下錢》,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得了心肌梗塞,想規劃在僅存的日子裡和家人好好相處,但醫師檢查下卻發現他得的是肝癌,馬上就要面對生死的大課題。

徐榮源自省每天都在運動強身,鍛鍊身體,卻未想過如何鍛鍊自己的心,鍛鍊自己的靈?
人人都愛身分地位,人人也都有害怕喪失身分地位的焦慮。十五年前去紐西蘭看女兒時,曾以為小孩都大了,自己也已經具有領終身俸的資格,應該可以退休頤養天年,但當他看到劉墉《創造超越的人生》一書時,發現心的溫度由自己決定,自己還不能退休,要超越自己。

台灣要更好,能力好的菁英就要付出多一點,付出久一點,社會才會有希望。多年來,他一直很喜歡劉家昌創作的《田園》這首歌的意涵。

田園,遍地是我的血汗。
田園,這裡有多少辛酸。
田園,我深深種下情感。
田園,這裡是我的家園。

就在這荒漠一片,我許了心願,
我要從這裡發展,一直到永遠。

田園,多麼可愛的家園。
田園,我辛勞永不間斷。
田園,我的希望在明天。
明天,將見到綠綠一片。

這首老歌,讓徐榮源回想起貧農之子翻身的辛酸,如今,這首老歌也是支撐他繼續奮鬥下去的動力。

自認成功的人,都該回饋鄉梓,回家鄉認養當年成長的母校,鼓勵家長再苦,都不能苦教育;也讓更多窮孩子,看得到教育的希望。因此,徐榮源常常默默捐錢給自己和姜淑媛的母校,為的是感恩自己成長的「田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