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之間傳法音

0觀看次
A- A+

〈嘉義靜思語人文饗宴〉系列報導

 

撰文/劉麗美;攝影/劉志銘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還記得小時候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嗎?這些就算經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從孩童到老年,都不會忘記的歌曲。

「如果可以把歌曲化為有意義的字句,無論是靜思好話或是環保理念,讓孩子藉由音樂唱誦中,將這些字句朗朗上口,就能自然的記在腦海,付諸在生活實踐中,那這樣歌曲就不只是歌曲,而是善法的傳遞。」在嘉義靜思語人文饗宴中,負責鋼琴演奏的李曄芬老師表達了她對靜思語歌曲的感受。

李曄芬是國小鋼琴老師,原本只是喜歡慈濟歌曲的旋律,當她瞭解到歌詞意涵後,深受感動,於是加入了慈濟合唱團,負責鋼琴演奏,而將靜思語譜成歌曲的黃輔堂教授,正是她在音樂學校時的老師,彈到老師所編的曲子,覺得師生的因緣非常殊勝。

李曄芬於109年服務於嘉義縣六腳國小,慈濟在此設立了靜思閱讀書軒,除了閱讀好書,也是音樂教室,有了這個無盡的寶庫與資源,李曄芬將音樂課與靜思語結合,用來陶冶學生、端正品德,讓音樂課不只是單純的唱唱歌、吹吹直笛,更是美與善的結合。

靜思語的特色就是簡單,沒有艱深字句,人人看得懂,小朋友來上音樂課,有時候規矩不好,吵架、起衝突,她常用靜思語歌曲教導他們,讓他們瞭解字義,如「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讓小朋友學會原諒別人,幫助同學,也會尊敬老師、培養感恩心。

李曄芬在承擔慈濟兒童親子成長班靜思語教唱時,也會自編國小學生喜愛的旋律,套入證嚴上人的靜思好話,如「走一步,進一步,越走越進步。」親子班的小朋友就算字認識不多,也能從樂音中學習靜思語,唸著唱著,生活中也充滿著智慧。

去年行動環保教育車在嘉義展示,李曄芬為了宣導環保理念,讓學生記憶深刻,特地編了簡單易學的童謠,在輕快旋律下,讓學生配合搖鈴、手按式簡易樂器,一首〈隨身五寶〉:「杯碗筷、手帕、購物袋、隨身五寶記得帶。」朗朗上口,很快記起來。

「你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是李曄芬最愛的靜思語,在她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後,感觸最深的是志工跟隨著上人的理念,去幫助苦難的人,而這些苦難人或許我們都不認識,也沒有血緣關係,但志工卻能付出無所求的幫助他們。

當我們用愛來幫助他們,時間久了,他們也能感受到什麼是無私的愛,進而學習到如何去愛別人,去幫助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人,這樣的善循環,社會才會祥和,充滿愛的溫暖,也是藉由音樂來傳遞善念,希望深植在每個人心中的最大意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