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吳南凱;潤稿:黃芳文)
2020年12月28日,慈濟實業家團隊走入Zero Spot公司向員工介紹慈濟。
坐落於新加坡北部臨海的Zero Spot公司,與馬來西亞新山市遙遙相對,徐徐的海風吹拂,令人心曠神怡,如同是在繁華都市中,靜僻的一角。
2020年12月28日,一個炎陽高照的上午,慈濟實業家團隊走入Zero Spot公司進行愛灑,向員工介紹慈濟,藉此啟發人人的愛心。Zero Spot公司老闆林振輝和太太張秀玲在新加坡經營洗衣業多年,注重人才培育,希望員工上下齊心,發揮一分力量,成就許多好事,幫助更多的人。
進入公司大堂,只見桌椅早已排列整齊,相隔一定的距離。本身是慈濟志工的張秀玲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一番噓寒問暖後開始將竹筒、慈濟月刊、靜思語小冊子和勸素卡等整齊排列在桌上,以便隨時向員工分享慈濟。
取之社會 用之社會
早在幾個月前,張秀玲就和員工分享「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的精神,員工紛紛領取竹筒響應。這天一早,員工帶來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竹筒,在司儀的帶動下,將竹筒裡的錢幣,沿著導管倒入甕中,叮叮噹當的聲音特別響亮。
張秀玲感恩員工的用心,因為在得知有「竹筒回娘家」時,卻苦無可用來收集竹筒愛心的裝置。大家靈機一動,利用公司廢棄的木材與塑膠,做成支架與導管,再噴上油漆,一座四平八穩的支架屹立起來,導管向下傾斜,下邊放置一個空花盆當作錢甕,涓涓不斷的愛心,流入功德海。
「今天有很多善心人士,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這點滴小錢,能夠匯聚起來捐給慈濟,幫助更多的人,大家OK嗎?」張秀玲話音剛落,立即贏得全場員工的掌聲與支持。
張秀玲感恩志工籌備愛灑活動,讓員工有機會認識慈濟,透過志工的分享以及影片播放,感受到證嚴上人濟世救人的胸襟,瞭解慈濟不只是一個慈善團體,還涵蓋醫療、教育、人文以及環保等志業。慈濟日不落的大愛精神,哪裡有苦難,就有慈濟人聞聲救苦的身影,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從竹筒歲月說到國際NGO,大愛足跡廣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還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與地區,設立分支會或聯絡處。
唐謖霖是林振輝的好友,深交幾十年,承包Zero Spot蒸汽鍋爐的維修服務工作。唐謖霖不曾聽過慈濟,這天聽了志工的分享,十分感動地說:「想不到一個佛教團體在社會上做了那麼多事情。」唐謖霖平時熱心公益,也收集舊衣物,定期寄往貧窮的國家,希望自己更進一步瞭解慈濟,參訪慈濟志業體。
Zero Spot員工聆聽志工分享慈濟四大志業。
迷途知返 感恩有您
Zero Spot員工蕭祖兒感恩張秀玲的提攜,讓她在迷途中走上正軌。一年多前,蕭祖兒在張秀玲的接引下走入慈濟,週末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值班,負責測量體溫,後來加入慈濟人醫會,在湖畔全科醫療診所(Lakeside Family Medicine Clinic)付出,希望將所學的知識,以實際行動去關心和幫助他人。
蕭祖兒分享曾經去過大愛人文館,看到一幅證嚴上人手指向一個方向的照片,並不知當中的意涵。導覽員告訴她說,那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走入人群膚慰苦難眾生,讓人間處處有溫情。
那一幅照片,一直盤旋在蕭祖兒心裡,揮之不去。她感慨地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做些什麼?」19歲就開始吸煙,聽到志工說慈濟人是不抽煙的,蕭祖兒毅然決然把煙戒了,並深深體會到有願就有力,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蕭祖兒表示:「從哪裡開始都不遲,想通了,找到路,每一天就不一樣。」
愛灑接近尾聲,志工沈喜洲代表慈濟接受來自Zero Spot的善款。沈喜洲表示,認識張秀玲已久,早年一起研習儒家思想,學習做人處事的智慧,如今在慈濟同行菩薩道,學習如何助人。沈喜洲感恩大家的愛心,也感恩Zero Spot給予機會分享慈濟的大愛足跡。
員工點滴的愛心由上而下,涓涓注入功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