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瑄憶(高雄)|圖.方煥昇
高雄志工協助光復鄉親清理家園的第二天,來到中正路一段黃阿媽的家。阿媽與先生胼手胝足共同經營的五金行,是兩人一輩子的心血與記憶。先生往生後,四位女兒曾勸阿媽將生意收起來,阿媽仍堅持開店,「這樣我才覺得他還在我身邊。」
災難發生時,眼看著家園被淹、滿屋泥濘,阿媽憂心忡忡;四位女兒也一籌莫展、不知所措。絕望之際,阿媽在火車上,一群手拿鏟子、水桶,腳穿雨鞋的慈濟志工出現在眼前。
「你們是要去光復救災嗎?」阿媽顫抖地問。
「是的!請問您需要幫忙嗎?」志工溫暖地回應。
那一刻起,天天都有來自全臺各地的慈濟志工來阿媽家協助清淤,阿媽眼中的無助化為希望。

洪水淹沒家園,只見滿屋泥濘,阿媽與女兒們愁苦無助;絕望之際,遇見一群手持鏟桶、腳穿雨鞋的慈濟志工。
阿媽的寶藏鐵盒 五角銀承載一生的回憶
阿媽的家因為堆了五金材料,滿屋子的淤泥特別難清理,志工兵分兩路,一部分在店面清理,另一部分在後面房間清淤,雖汗流浹背,仍使命必達。
災難發生的隔天(9月24日),幾位花蓮靜思精舍師父就前來關懷,並代表證嚴上人為阿媽掛上佛珠,祝福並安阿媽的心。幾天下來,阿媽已不再那麼恐懼不安,突然想起她有一些黃金首飾藏在和式房床鋪底下,於是告知志工李琇釧。
「1-2—3! 1-2—3!」陳文雄、方思文及另二位志工,先合力將滿是汙泥厚重的床墊抬起扛到屋外,李琇釧再請志工們將床鋪底下的淤泥鏟出,倒在和式房旁邊走道上。她與林金貴等志工彎下身,以最溫暖的心,陪著阿媽在一抔抔爛泥中一一翻找這些寶貝。

志工彎下身,以最溫暖的心,陪著阿媽在一抔抔爛泥中一一翻找這些寶貝。
「找到了!找到了!」眾人的歡呼聲響徹雲霄。
「吼!阿媽!妳有歡喜嗎?有感動嗎?(臺語)」陳文雄因激動而哽咽喊著。
終於找到收納盒,裡面裝的是阿媽與先生畢生的積蓄與回憶,阿媽感動得哭了。收納盒裡面又有幾個小鐵盒子,分裝不同的首飾;另有一提鍋,阿媽說裡面裝著舊時的紙鈔與銅板。
李琇釧陪著阿媽繼續打開一個個的小鐵盒。她稍加清洗,黃澄澄、閃亮亮的黃金首飾,一一現前,阿媽終於笑了。

志工們將一整提鍋的紙鈔、銅板帶到店門口,蹲在地上細心清洗,並將紙鈔一一攤開晾乾。
另一批志工何芙蓉等人,則將一整提鍋的紙鈔、銅板帶到店門口,蹲在地上細心清洗,並將紙鈔一一攤開晾乾。
紙鈔、銅板洗乾淨了。志工凌瑄憶赫然發現,銅板中有不少早期的五毛錢「大頭銀」,眼睛為之一亮。「五角銀!五角銀!」心想「竹筒歲月」似乎在此展現,彌足珍貴。便將此事告知志工潘機利,再由李琇釧向阿媽分享五毛錢「竹筒歲月」的故事。阿媽感恩感動之餘,毫不猶豫將五毛錢銅板回捐給慈濟。

阿媽拾回滿載回憶的鐵盒,以及滿屋泥濘重見光亮——這一切,不只是重建家園,更是重建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阿媽感恩上人帶動社會的平靜與祥和,「這次慈濟真的幫很多忙,我們左右鄰居也都這樣說,慈濟真的發揮大愛。」
當阿媽拾回滿載珍貴回憶的鐵盒,當志工與阿媽一家五口彼此相擁落淚,當滿屋泥濘重見光亮,這一切,不只是重建家園,更是重建人與人之間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