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勇士豆的祈願

0觀看次
A- A+

文.郭素芳

全體一心,只為投入這場「同心協力,清淨光復」的清掃行動,做足準備。(攝影:劉秋伶)

清晨三點,我再也無法闔眼,一骨碌起身,開始清點背包裡的裝備:雨衣、雨鞋、護腰、水壺、手套、毛巾、乾糧、百靈油、悠遊卡一樣都不能少。夜仍沉沉,但我卻像吞下了勇士的魔豆,渾身充滿力量,只為投入這場「同心協力,清淨光復」的清掃行動,做足準備。

記憶裡,每次偏鄉義診結束後,花蓮的吳維祥師伯總會帶著我們到光復糖廠,嚐一口冰品,讓一天的疲憊化為甜蜜。誰也想不到,如今馬太鞍溪的堰塞湖潰決,昔日充滿笑聲的糖廠,竟成了救災的前進指揮所。

花蓮火車站人聲鼎沸,熟悉卻不常見的身影陸續浮現,如藍天白雲般令人安心。(攝影:劉鴻榮)

花蓮火車站人聲鼎沸,熟悉卻不常見的身影陸續浮現,如藍天白雲般令人安心。搭上開往光復的區間車時,有乘客驚訝低語:「從來沒看過這麼多人擠上來!」顯然,他們是光復的居民,邊談邊嘆這次的劫難。

「我們真的太輕忽了。」一人喃喃說。

「村裡的原住民早就提醒過,堰塞湖存在三十多年了,雖然從沒出事,所以大家都不以為意。沒想到,水衝下來的那一刻,根本來不及了。」

另一位居民則苦笑著補一句:「在家裡打赤腳最舒服,本來我都不穿鞋子,但後來發現冰箱會漏電,現在只好穿著雨鞋,才不會被電到。」

大家一手接一手,一鏟傳一鏟,一桶換一桶,不僅把滿屋的泥與瓦礫逐步清出,也把重建的勇氣一點一滴堆疊起來。(攝影:陳灝麟)

炙烈的太陽灑下,揚起漫天塵沙。我們緩緩走進光復的街道,將山上滾落的泥沙一鏟一鏟清出,為孤單的長者重整家園。家具、雜物、樹枝,全都和厚重的泥巴混成一塊,宛如一層層鐵鑄的千層蛋糕。抄起圓鍬、掃把、畚斗、小推車,再加上強力水柱,泥土雖沉如鉛,但「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大家一手接一手,一鏟傳一鏟,一桶換一桶,把滿屋的泥與瓦礫逐步清出,也把重建的勇氣一點一滴堆疊起來。

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潰堤,帶來前所未有的浩劫。(攝影:陳榮豐)

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潰堤,帶來前所未有的浩劫。然而,「馬太鞍」在阿美族語裡是「樹豆」之意,這種被稱作「勇士豆」的作物,耐儲存、易生長、營養豐富,象徵著堅毅與希望。

於是我在心裡默默祈願:光復的家園,能早日恢復。因為災難雖然奪走了我們的安穩,卻也讓我們重新學會彼此依靠;就像勇士豆一樣,不畏風吹雨打,總能在泥土裡再度萌芽。願每一位在場的鄉親與志工,都能在這場劫後,成為彼此的勇士。

郭素芳心裡默默祈願:光復的家園,能早日恢復。(攝影:蕭寂興)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