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起來了

0觀看次
A- A+

文.林靜憪(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為脊椎損傷病患尋找一線希望,一直是我心中的牽掛。

猶記得1970年代某日,功德會接到電話,得知壽豐鄉某一家庭急需協助;掛上電話後,我立即趨車前往。當天恰逢中元普渡鬼神,沿途家家戶戶焚燒金紙,感覺台九線瀰漫著愁雲慘霧,令人感覺不太舒服,也增添濃濃神秘氣氛。

林田山吊運原木意外,吊車司機雖搶回一命,卻因脊椎斷裂終身癱瘓,全身僅剩頭部與雙手可使喚。(攝影:陳靜惠)

抵達案家,映入眼簾的是一名女性往生者的靈堂。經了解,個案原為吊車司機,在林田山吊運原木時,纜索斷裂,原木滾壓而下,經救援雖搶回生命,但斷裂的脊椎卻喚不回,全身僅剩頭部與雙手可使喚。

意外發生前,太太是一名美髪師,夫妻倆育有兩名尚未就學的孩子,家庭原本幸福和樂。意外後,先生經常因感染進出醫院,太太則在家庭與醫院間奔波,無法順利工作,加上龐大的醫藥費與不確定的未來,生活壓力備感沉重。

原本幸福和樂的家庭,因一場意外,先生經常進出醫院,太太在家庭與醫院間奔波,加上龐大的醫藥費與不確定的未來,生活壓力備感沉重。(攝影:陳靜惠)

及至先生再次住院,身心俱疲的太太,最終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望著甜美可愛的照片,想像她無語問蒼天的苦。我於她靈前上香,兩個尚不懂世事的孩子嬉笑奔於靈前,不禁讓人心疼。

隨後,我開車前往醫院探望案主,看著年輕的他,我摸了摸他的腳底,輕聲問:「有感覺嗎?」他說一點點。當年熱心的我,曾到處打聽是否有恢復的機會,雖然堅信有希望,卻也音訊杳然。

花蓮慈濟醫院使用日本涉谷工業開發的「細胞操作專用隔離手套箱 」,製造間質幹細胞,避免交叉污染。(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2000年,我提著小小的公事包,多次前往三軍總醫院,力邀林欣榮教授來花蓮共同築夢,建構台灣第一座設在醫院內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優良製造規範)實驗室,親自培養幹細胞,推動細胞、基因與免疫治療工作。這是全新的觀念療法,自然引起各方議論。然而,先知者必須具備接受考驗的雅量,並能與時俱進,方能竟其功。正如佛陀教法所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為了搶救生命、守護健康,責無旁貸,提起使命與毅力,檢視驗證並相信,這正是全球醫療科學努力解決疾病的夢想,自然築夢不懈。

楊詠威教授(左二)與花蓮慈濟醫院洽談「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亞洲人體試驗合作計畫細節。(2007/09/12;攝影:曾慶方)

在政府積極推動下,醫療不只與世界接軌,甚至懷抱引航國際的理想,透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開放細胞治療等新療法,為中風、脊椎損傷、癌症等病患帶來一線生機。

當慈濟醫院通過「特管法」為脊椎損傷病友提供治療時,深知多數病友因經濟困難而無法負擔醫療費用,上人遂立即責成慈善志業同步投入,支持醫療費用,並協助在慈濟醫院四大院區,整合跨科、跨領域資源,成立「脊椎損傷重建中心」,讓病友們免於醫療費用匱乏而失去治療的機會。

2023年2月16日,「慈濟醫療志業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成立,郭漢崇副執行長(左持麥克風)持續與傷友交流,了解各地傷友的需求。(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我自然歡喜參與成立大會。在每個院區,看到病友們滿臉笑容,歡喜地坐著輪椅前來參與盛會,讓人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健康與相互扶持,是如此的陽光。剎那間,我一掃心中陰霾,尤其看到郭漢崇副執行長與病友們之間的情誼,心中激動難以言喻,因為這正是病友們最重要的依靠。

脊椎損傷重建中心,不僅提供脊椎治療,更涵蓋多器官、多功能的全方位協助。尤其是生活的重建,為病友們創造各類作品的開發與展覽,幫助他們在經濟上自立,這更是重中之重。《無量義經》文:「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是啊!對病友而言,生理、心理、醫學、日常生活曾經遙不可及,如今理想正在逐步踏實。

2023年4月8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慈濟東區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揭牌典禮,花蓮慈院多科別醫師聯合為傷友義診。(攝影:廖文聰)

感恩重建中心籌備並發行專書,書中記錄了二十個個案,無不令人揪心;一人受傷,全家受苦,還有因基因缺陷導致先天性椎體畸形等,使白髪人不得不照顧黑髪人。現在拜醫療科技進步,除了幹細胞、電刺激,並輔以機器人協助復健,能達到加乘效果。當然,病友自身一定要有勇氣與毅力,積極復健,才能抓住機會站起來、邁開步伐,大聲喊出:「我站起來了!」

或許無法百分之百恢復,但若持續深耕這些多樣療法,那一線希望將會越來越好。不過,我心中仍懸念著,尚有許多沒有走出來的病友們,我們如何做個「不請之師」,更加主動關懷,令他們感受到慈濟是他們救處、護處、大依止處呢?讓我們一起加油!

幫助神經外科部脊髓損傷病人行走復健的自立行下肢外骨骼肌器人。(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