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演繹大醫王 心願恆在

0觀看次
A- A+

文.陳清香 

2013年8月24日,靜思書軒小志工於大愛電視臺演繹《無量義經》與《父母恩重難報經》,來自臺北、桃園及新竹等地參與演繹的二百五十位小志工,響應齋戒一百零八餐,以及日存零錢發願助人,這是靜思小志工的第一場經藏演繹。

北區靜思書軒小志工經藏演繹,小志工圍著排成心型的竹筒撲滿,分享想要助人的心願。(2013/08/24攝影/謝明晉)

之後,靜思書軒皆會利用每一年暑假期間舉辦靜思小志工經藏演繹。自2013年首場小志工演繹至今(2025年),十三年來,計有六千一百餘人次參與。

許多小志工因為參加經藏演繹,主動對家人說:「不要再吃肉肉了。」帶動全家人一起茹素外,也一起做志工。還有多位小志工曾向證嚴上人發願,要當靜思法脈小小傳法者,愛與善的漣漪,持續擴散。

靜思書軒小志工演繹《無量義經》,各個具備堅持的學習態度,並堅定傳法的精神。(2014/08/09攝影/張進和) 

郭展辰就是愛與善的見證之一,小時候曾向證嚴上人發願:「長大後要當清修士。」當年的小男孩,如今將升大二,這心願仍在。

郭展辰五歲開始跟著阿媽陳麗絲做志工,受到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鼓勵,加入書軒小志工。除了書軒志工服務,郭展辰用心參與小志工經藏演繹。不論演繹大醫王或導讀,小小年紀展現沉穩。

2014年靜思小志工演繹《無量義經》之「德行品」,大醫王及志工走入災區,救度眾生一幕,郭展辰(戴聽診器)演繹大醫王。(攝影/蕭嘉明)

長大後,郭展辰自願到花蓮就讀慈濟大學附屬國中及高中。「我容易受旁人影響,為了讓自己不要變壞,所以自願到花蓮讀書。」課餘時間不空過,他回到書軒服務,分享當志工的成長與學習。

國、高中時期,國樂社指導老師見郭展辰身材厚實,極具吹嗩吶的條件,他也很有興趣學習,便加入國樂社。邊吹嗩吶,郭展辰思考著:「把興趣變專長。」大學推甄,他順利進入國樂系。

郭展辰(中)用心參與小志工經藏演繹,小小年紀展現沉穩。(攝影/蕭嘉明)

高中畢業,準備上大學之際,郭展辰想減輕爸爸負擔,因此主動向爸爸說:「我想打工,自己負擔生活支出。」

曾經同時一天兼二份工作,清晨在早餐店,晚上在壽司店。郭展辰後來發現,這個作息太累了,要兼顧學業有困難,因此改到超商打工。

經歷打工的日子,郭展辰體會賺錢生活的不易,因此每一分花費前,問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他將辛苦賺來的錢,用得更謹慎。

長大後,郭展辰(右)利用課餘時間回到書軒服務,分享當志工的成長與學習。(攝影/李政明)

十五年來,慈濟和風持續吹拂著郭展辰,囝仔心有著另一番風光。「小時候比較『閉思』(臺語,個性內向、害羞),經常要上臺,慢慢學到面對人群的勇敢與沉穩。」「多用心」是他最受用的法語,待人處事,時時以此自我提醒。

利用暑假承擔小志工演繹隊輔,郭展辰把過去吸收的養分,回饋年幼小志工,讓善與愛的循環,持續擴散。

利用暑假承擔小志工隊輔,郭展辰(中)把過去吸收的養分,回饋年幼小志工,讓善與愛持續擴散。(攝影/張晏瑜)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