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選擇(上)

0觀看次
A- A+

文.郭佩欣|圖.花蓮大愛幼兒園

感恩慈濟大愛幼兒園與托嬰中心,成為雙薪家庭最安心的後盾,讓家長放心上班,安心託付寶貝。

一直非常感謝有慈濟大愛幼兒園和托嬰中心,讓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喘口氣,安心上班,下班再接手照顧小孩。

在現代社會體制下,多數家庭為雙薪結構,未必有長輩的後援。如何選擇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心回到工作崗位和託付寶貝的地方,是一項非常嚴肅的課題。

新聞上,層出不窮的保母虐嬰或托育機構虐童事件,總讓為人父母的我們不忍卒讀,無法想像怎麼會有這麼喪盡天良的行為一再地在各個角落發生。會選擇慈濟的學校,是考量對其背後體系的信譽及師資的誠信,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能百分之百安心的所在。

孩子的笑容與分享,是最安心的回饋;從托嬰中心到幼兒園,一路上有愛與信任陪伴,讓家長深信選擇慈濟是對的。

孩子們漸漸長大,不論他們會不會清楚地表達,每天放學後,我們總會問他們:「今天在學校開心嗎?」兒子總是笑咪咪地說:「開心呀!」女兒也總用最甜美的笑容說開心,然後嘰嘰喳喳地說學校今天又有什麼趣事。每次聽到這樣的回應,讓身為父母的我們覺得做了正確的選擇。

孩子最是天真爛漫,也最誠實,開心就說開心,不悅馬上就會顯現在臉上。女兒因為個性較為害羞、慢熱,也比較黏人。從托嬰中心開始,照片中的她,大多是黏在老師身上。升上幼兒園後,問她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她總是甜笑著說:「我黏在恬恬老師身上。」、「我把恬恬老師困住了。」

選擇設備完善、師資穩定的慈濟托嬰中心,讓孩子安心成長,家長放心上班。

非常慶幸,當初在女兒兩個月大時,我們就送進慈濟的托嬰中心,並一路直升至隔壁的幼兒園,讓我們不用煩惱;敏感的她,會有吵鬧不願意上學的分離焦慮期,幸而從托嬰中心轉換到幼兒園,適應期沒有花太多時間。

兒子在進入托嬰中心前,我們曾送他去在宅保母,但考量到教養觀念的不同,以及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多元的刺激,我們仍然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轉到托嬰中心就讀。

政府規定的托育比例,學校和在宅保母大致相同;但在學校裡,老師人數較多,有人手可以輪替、互相支援,並有配備完善的監視設備,且較大的孩子們就在旁邊的幼兒園就讀,這樣的環境讓我們更能安心工作,即便真的有什麼突發狀況,也能及時照應和妥善處理。

孩子想成為的樣子

老師的愛與陪伴,讓怕生的女兒也安心依賴。

媽媽:「妳以後長大想要當什麼呢?」
女兒:「想成為慈濟幼兒園的老師!」

孩子的童言童語總讓人會心一笑,聽到這樣的答案,也讓人很欣慰。孩子真的知道什麼是真心的愛護與悉心的陪伴。

因為人事異動,女兒班上從其它地區慈濟幼兒園調來一位新的老師。由於女兒從小就非常怕生,我不免為她對新老師的接受度感到擔憂,還特地在聯絡簿上落落長地寫下了孩子的慢熱、害羞狀況。

結果一兩天後就發現,我完全多慮了。老師們非常有經驗地融入孩子的班,也用巧手創作和溫柔擄獲孩子們的心。

在學校,老師們多元的性別組成,我覺得也是給孩子們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

老師也被孩子放在心上

兒子貼心觀察老師喜好,主動挑選伴手禮,讓家長驚喜又感動,能夠看見孩子用心表達感謝,是最溫暖的成長印記。

兒子:「媽媽,我們去日本玩的時候,可以買皮卡丘送給老師嗎?」
我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老師會不會喜歡皮卡丘呢?」
兒子自信地說:「老師的手機吊飾就是皮卡丘呀!另一個老師的水壺上是小熊維尼的圖案,所以另一個老師我們可以買小熊維尼給她」

第一次聽到兒子這樣說,讓我嚇了一大跳。兒子雖然平常看起來大剌剌的,但其實心思很細膩,也很會觀察。身為媽媽的我感到很欣慰,他真心想要送伴手禮給他喜歡的老師們,還會仔細觀察老師們的喜好,並默默記在心上,回來和我們討論送禮物的選項。

一打二?二打二? vs. 二打二三十?

育兒讓人手忙腳亂,老師卻以智慧與團體引導,從容帶領整班孩子。

身為父母最清楚,光是照顧一個孩子就已經覺得二打一很辛苦了,一個負責哄孩子,另一個負責做家事,也經常搞到天荒地老。如果有了第二個孩子,更不得了了,欲哭無淚,日子簡直天翻地覆。

真的非常佩服術業有專攻的老師們。兩位老師就能照顧一整個班級的孩子,還能游刃有餘。有時候在參觀日到學校,看到老師和孩子們的互動,發現老師真的很有一套,善用團體紀律,就能夠優雅地引導孩子們遵守規矩。

回家時,常常會發現孩子們把老師的話當作金科玉律,連書包裡的東西擺放位置,放錯或違反規則都不行,馬上就被孩子糾正。另外,老師們也非常有智慧地發明星期一是「玩具分享日」,讓星期一不再是「憂鬱星期一」。每到星期天,孩子們都會興奮地挑選要帶什麼玩具到學校和同學一起玩,讓星期一早上送小孩去上學相對迅速多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