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有福 同緣入園

0觀看次
A- A+

文.郭玉婷|圖.臺中大愛幼兒園

莘宜隨時隨地都能歡喜唱起《供養歌》、《祈禱》等慈濟歌選,將在大愛幼兒園學會的每首歌融入生活。

「供養佛,供養法......」浴室裡傳來陣陣歌聲,同時伴隨著陪伴洗澡的媽媽的哈哈大笑聲。

隨時隨地都能唱起《供養歌》、《祈禱》等慈濟歌選的莘宜,每當師姑師伯來家裡作客時,她總會拉著大家合掌齊唱《慈濟功德會會歌》;玩玩具時,嘴裡就唱著《感恩歌》;晚上入睡前,又輕輕唱著《祈禱》。

家裡到處都有莘宜的歌聲,她滿心歡喜地唱著在慈濟大愛幼兒園學會的每一首歌,久而久之,家中的大人們也不自覺地哼唱起《祈禱》。當察覺到這一點時,大人們往往心裡一震,原來這就是耳濡目染!

 2024年臺中慈濟大愛幼兒園啟業,有福的莘宜(前排中)順利入園就讀。

每當阿媽在看大愛台時,莘宜總是身體動也不動,全神貫注地盯著螢幕;有一天,她從螢幕前走過,恰好看到上人開示,她清楚地說:「那是師父。」家人提醒她要尊稱師公,她卻急得哭了起來。那時她才一歲多,家人們都深信她今生來到對的地方,因為她來到了慈濟家庭,而家人也開始思考,如果她可以讀慈濟的學校,那就更好了。

終於,盼到了2024年臺中慈濟大愛幼兒園啟業,有福報的莘宜已足四歲,順利入園就讀。每當師姑們見到她,都感動得對她發願:「我也要像妳一樣讀慈濟的學校,可以嗎?」「我下輩子也要去你們學校念書。」她總是鼓勵大家:「你現在就可以來了,我們缺志工!」師姑師伯們聽後,總會笑著摸摸她的頭。

 初入園的恐懼來自陌生環境,經過一學期適應,莘宜發現課堂聽唱慈濟歌、素食餐點、人文課程,都與她熟悉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一開始入園時,莘宜是中班的年紀,讀的是信心班。每天晚上,爸爸都鼓勵她是否有信心早起入園,她都會大聲回答:「有!」然而,每次隔天早上入園時,總是看到她被園長抱進校園,因為她又哭了。但張寧老師和玉涵老師都非常包容她,讓她哭完後再進教室。漸漸地,經過了一學期入園前的哭泣時光,她終於不再哭了。

入園時的恐懼,源自於對新環境的不熟悉,但經過一學期的適應,莘宜發現課堂上聽的是慈濟歌,唱的是慈濟歌選,吃的餐點是素食,甚至人文課程中的茶道與花道,也都是她從小就熟悉的生活方式。這一切終於安撫了她的心,也讓她能更安穩地在學校裡與小朋友互動,並學習良好的習慣。

 「老幼共學」課程讓莘宜學會用台語與長輩溫柔互動。

有一次假日,莘宜回靜思堂參加活動,爸爸問她午餐好吃嗎,她搖搖頭說:「還是我們大愛幼兒園的玉婷媽媽煮的最好吃。」在家有泡茶習慣的她,更是將學校學到的茶道基本功,展現在爸爸和哥哥身上,有時全家人都被她的貼心感動不已。

大愛幼兒園有別於其他校園的課程,就是「老幼共學」。這個課程讓莘宜學會如何用台語和溫柔的身段與家中長輩互動;在學校,她看到阿公、阿媽們認真地學習,回家後,她會督促爺爺或阿媽要認真運動,並用靜思語告訴阿媽:「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走好路。」看到她能夠主動與長輩打招呼,已展現出她勇敢的一面了。

 莘宜在充滿人文與愛的校園中茁壯,願好習慣與大愛精神伴隨她成長。

身為媽媽,我無比感恩的是,我的小女有福進入慈濟大愛幼兒園學習。校園裡的大草原,不僅讓她學會了寬心,也讓她能更細膩地觀察萬物。在這個充滿人文與愛的環境中,讓我放心讓寶貝入園,今年六月她即將畢業,願她在學校所學的好習慣和大愛精神,能繼續伴隨她未來的生活與學習。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