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修善

0觀看次
A- A+

文.謝素燕

就像船隻需要港灣,鳥兒需要窩巢,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遮風避雨、可以棲身的家,即使是簡樸如蝸居也無妨。但是,當獨居長者遇到無情的颱風,那簡陋的棲身處也被狂風暴雨摧毀時,要倚靠誰,誰能如聞聲救苦的菩薩,千手合力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呢?

山陀兒颱風在高雄小港登陸,由於缺少中央山脈的屏障,颱風猶如一隻巨大的魔爪,狂風怒吼,摧毀一棵棵路樹,重創高屏地區。(攝影:曾金燦)

2024年10月3日,山陀兒颱風在高雄小港登陸,這是繼1977年賽洛瑪颱風後,四十七年來再次於高雄登陸的強烈颱風。没有中央山脈的屏障,山陀兒颱風宛如巨怪魔手,狂哮怒號,拔倒一棵棵路樹,重創高屏地區。

獨居在高雄旗津重災區的楊阿媽,陋室門牆被強風吹垮,暴雨不斷被狂風打進屋內,已八十高齡的她,驚惶失措,六神無主。經過一個驚心受怕的長夜,雖然有好心的鄰居緊急幫她用帆布幕充當牆面,但阿媽還是不敢闔眼入睡,直到「藍天白雲」志工的出現。

山陀兒颱風來襲,阿媽家門口牆面被狂風吹倒,鄰居緊急找來兩片大木板和帆布,臨時搭建起遮蔽,為她擋風遮雨。(圖片來源:林彩雲提供)

「慈濟人來了,慈濟人來了!」當精舍修繕團隊抵達楊阿媽的住處時,鄰居們歡喜地喊道。團隊成員共有來自宜蘭、台北、高雄等地超過二十名不同工班的專業志工,從10月8日下午兩點開始為阿媽修繕門牆;從白天做到黑夜,大家齊心合力,片刻不敢懈怠,連夜趕工、挑燈夜戰,終於將破損的牆面補好,恢復舊觀。

看到家又能庇護自己,不用再擔心宵小和風雨的侵擾,原本愁顏憂心,災後連續幾天不曾好好休息的阿媽,終於放下擔憂,露出了笑容。此時,藍天晴碧,窩居重安穩;白雲舒卷,大地復祥和。夜裡,海港隱隱濤聲,宛若在地風謠小夜曲,如常伴隨阿媽,安睡到天明。

志工協助修繕住家,讓阿媽有個安心的生活環境。(圖片來源:林彩雲提供)

房屋外觀修復後,細心的團隊成員發現,阿媽的鐵皮屋內只有一個挑高式流動廁所,對於年邁體衰、腳力退化的阿媽來說,根本無法使用。她如廁時,只能利用床邊的便盆椅,連洗澡都要向鄰居借用浴室,一週只能洗三次澡,十分不方便。

「就像我們自己的親人,大家怎麼忍心讓阿媽過這樣的生活!」志工殷翠蓮萬分心疼地說。原本「高雄災害應變中心修繕團隊」只針對關懷戶因颱風災損的部分做修繕,但秉持上人於2024年4月4日〈靜思晨語〉第1506集〈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曾慈示弟子:「只要你聽到就是與你有緣、只要你知道就是與我們有關係,所以我們要及時付出,叫做轉七識為平等性智。」所以團隊取得共識,決定為阿媽施作一套完整的浴廁,企業家春木建設楊銘欽董事長也發心護持一套日本進口新型馬桶。

經過幾日的備材與工序規劃,10月20日,修繕團隊們再度來到楊阿媽的住處;志工們先鋪設浴室地板磁磚,搭建分隔牆,再依序安裝木門和電熱爐,待地磚乾透後,最後安裝馬桶、洗臉盆及扶手。

修繕團隊發現鐵皮屋內僅有一個挑高式流動廁所,使用上極為不便。為了改善阿媽的生活品質,決定在屋內打造一個舒適的浴廁空間。(攝影:許王金蓮)

當眾人合心協力,終於施工完成一個嶄新的浴廁時,原本總是在一旁沉默不語的楊阿媽,突然感動得下跪要叩謝大家,嚇得眾人趕忙將她扶起。看到阿媽激動地流下幸福的淚水,在場的每位志工都忘卻了辛苦,內心滿是歡喜與感動。

修繕團隊完成任務後,志工們仍繼續長情陪伴。志工潘機利經常打電話問候楊阿媽,歲末冬至時,更專程和志工們帶著湯圓和溫馨祝福禮前往關懷。深冬寒冽,層雲密布,但在這新修建的小屋裡,滾熱的湯圓,輕煙氤氲,更不時傳來世間最美的笑語聲。這分幸福的愛,宛如冬陽,照亮幽暗的角落,更溫暖了楊阿媽的心。

山陀兒颱風襲台後,精舍修繕團隊廣邀全臺善心人士齊心協力,合力修復因風災損毀的房屋,為災民重建一個溫暖而安全的家園。(攝影:陳儷娜)

一千兩百年前,大唐詩聖杜甫在他棲身的茅舍屋頂被強風吹走後,以悲天憫人的襟懷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詩句。

當時的杜甫,漂泊流離,貧困老病,終究未能實現「廣廈庇寒士」的悲心宏願;而今,上契佛陀本懷,誠為眾生「救處、護處、大依止處」的慈濟人,在2009年高雄八八風災時,匯集眾人的愛心願力,為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奇蹟似地在八十八天內,築構起百年堅屹的永久屋。

此次山陀兒襲台,精舍修繕團隊廣邀全臺善士,一起修復那些因風災毁損房舍,給災民溫暖安全的家。這樣付出無所求的善心善行,不只溫暖了楊阿媽的心,若詩人杜甫再世,他定會衷心讚嘆、感動落淚;更會以詩聖憂時憫眾的襟懷,為當代「修繕利他、修善淨心」的菩薩願行,著寫馨芳詩章。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