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殼壞掉的決定 - 曾文賓草創花蓮慈院

0觀看次
A- A+

曾文賓院長夫人 周翠微口述

「頭殼壞掉!」聽說曾文賓退休將轉任花蓮一所新建醫院,日本教授友人一點也不看好,卻好奇這所醫院有什麼魅力?他們要親自來看。

「七姑仔,真的要搬去花蓮?你在臺北這麼多朋友,有機會還可以跟姑丈出國。」外甥女不捨地問我。

「這輩子跟著你姑丈,只要他歡喜就好。」我淡淡地說。

在花蓮沒有朋友,確實一開始不習慣,還好那時醫師宿舍就在醫院後方,太太們出門買菜都相邀共乘,「來喔,曾媽媽!」久了倒也結交了一些好友。

花蓮地震多,我嚇得從屋裏跑出來;花蓮的土地好像很肥沃,院區有好多野生木瓜樹,平常一下雨,蚯蚓爬滿地好嚇人;颱風更可怕,直到現在只要颱風來襲,臺北的朋友還會打電話來關心。

颱風過境了,門前花木東倒西歪,木瓜樹也倒下,菜巿場蔬菜少,我將青木瓜採回來洗切,再用糖、醬油醃漬,裝成一袋袋放在醫師宿舍讓大家取用。

話說當年曾文賓的日本教授友人,得知他從公立醫院退休轉任慈濟醫院,都說他「頭殼壞掉!」卻也好奇這所醫院有什麼魅力,便要親自來看。他們離開時肯定曾文賓所做的事有意義,對花蓮的木瓜也留下難忘印象,說這些水果要是在日本不知價錢有多高!對木瓜的讚許恐怕比曾文賓和慈濟醫院還多。

蓋好醫院,人才召募、培訓和行政制度、經營管理必須健全,醫院才能發揮功能。曾文賓前三年來來去去,第三年從臺大退休就全心到花蓮幫忙,那年杜院長因病往生,曾文賓接任院長。

慈濟醫院從籌建開始就依賴師父的呼籲、慈濟委員的勸募,各地常舉辦義賣活動,持續為醫療建設募款。大家拿出珠寶、字畫、衣物等,捐出去的人還要買一些進來,相互成就愛心,熱鬧滾滾!

圖:慈濟各項經費都靠募款而來,曾文賓深知上人的辛苦。早年為籌建臺北慈濟醫院,曾院長與周翠微也到菜巿場勸募。(攝影/葉文鶯)


 

「實際上,醫院同仁有很多都不知道醫院的經費是靠募款而來,這些錢全靠師父去呼籲,很不容易。」曾文賓經常這麼說。他在臺大醫院任職期間,小到水電費調漲,都很注意如此一來醫院每月將多出多少支出;從資源優渥的公立醫院轉任凡事必須仰賴基金會支撐的慈濟醫院,他更要抓緊用度。

為節省支出,曾有醫師申請購買顯微鏡,曾文賓就去溝通能不能暫時兩人共用一臺做研究?醫療儀器推陳出新,年中到年底雖然只差幾個月,年底購買價錢較便宜,大型儀器差價更懸殊,他也向申請單位溝通稍加等待。

曾文賓希望醫院收入盡早打平,減輕師父的負擔。記得一年為了發給員工薪水和年終獎金,他向醫院所投保的民間保險公司接洽貸款,需要付點利息,但總比又向師父開口來得好。

這件事後來被上人知道了加以阻止,「醫院需要錢怎麼不跟我講?為什麼去向人家借?」連被師父這一問,曾文賓說:「也不能一直依靠功德會。」

上人慈悲,知道窮人看不起病而延誤造成悲劇,他首創醫院不收保證金的制度,針對貧窮患者也補助醫藥費,結果造成一般民眾錯以為慈濟醫院是大家捐錢蓋的,到佛教醫院看病不用錢,啟業才兩個月,就每天虧損 20 萬元,平均一個月透支600 萬。曾文賓他們進一步調查,發現平均每 10 個人就有 4 人不付醫藥費,這使得醫院收入減少 20% 。

院方針對家境並無困難卻故意不繳醫藥費的民眾說明、勸導,也讓他們分期付款繳納;可是往往才繳了第一期就不見人影,形成一筆可觀的呆帳。醫院若一直虧損,既無法充實設備,恐怕連員工薪水也發不出來,終將難以維持。於是針對需要濟助的患者,由醫院社會服務室協助;至於無故拖欠醫藥費的民眾,也不得不讓醫事室採取書面催繳。

花蓮地處偏遠,醫護人力一直不足。啟業後,醫師人力只有內、外、婦、兒科 四位主任,加上陳英和醫師和十位住院醫師而已。

慈濟醫院和臺大醫院有建教合作關係,杜院長和曾文賓他們初期在臺大甄試人才,就地培訓;在這一批人員訓練好之前,由臺大派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前來支援。

幸好第三年,臺大醫院有 13 位優秀的年輕專科醫師加入慈濟,大家好高興;至今還留在慈濟服務的資深醫師,如:郭漢崇、簡守信、楊治國、李仁智、王英偉、趙盛豐等。曾文賓形容當年盛況簡直空前絕後。

曾文賓發揮過去累積的醫療行政經驗,在院長任內設法降低公、勞保支付的核退率,要求詳盡的病歷記載、教學與研究品質並推動全院電腦化。1999 年,影像醫學科所開發的無片化(PACS)影像儲傳系統啟用,慈濟醫院成為全國首創無片化醫院,要求前來觀摩的醫療院所應接不暇。同年,慈濟醫院獲准升格為準醫學中心。

曾文賓在院長任內,結合全院上下花費十年,終於達到醫學中心的目標;這一年他 75 歲,自認可以卸任,便交棒給最早到慈濟奮鬥、孚眾望的骨科主任陳英和。

頭殼壞掉,指的是一個人的傻勁,就像曾文賓把烏腳病研究,從別人不看好的冷門熬成熱門;同樣憑著這股精神毅力,他投入慈濟醫院,而時間,沒有辜負他。

摘自:慈濟道侶叢書 翠巒微風(2013年出版)

◎參考資料: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二十周年慶特刊「誓守宏願醫者心」,曾文賓撰文。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