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麗玉
「五歲那年,我失去爸爸,媽媽獨自扶養四個孩子,家裡很貧窮......」有一次,嬸嬸叫彭新陵去買一瓶醬油,他抱在懷裡走回家,路上心中一直想,如果家裡有一瓶醬油可以拌飯,不知道多好!
◎捐善款 成為慈濟會員
志工們前往彭新陵(左三)和曾玉美(右三)家中,進行法親關懷。(圖片來源/黎瑞香提供)
彭新陵與曾玉美婚後育有三男一女,小康家庭,平順安康。先生從事耕耘機買賣,偶而修理農務器具,賺取微薄收入;妻子是家管。夫妻相親相愛,互相扶持,過著平淡似水的日子。
一九九六年,隆冬,曾玉美生命泛起美麗的浪花。有一天,她到新竹地方法院當志工,在櫃檯上瞧見一本《慈濟月刊》,隨手一翻,看見證嚴上人的法相,感覺好莊嚴,心生歡喜。
一星期後,她再次閱讀月刊的內容,每一句都很有道理,還有很多人物故事報導,令人感動。於是,她問旁邊值班的人:「這月刊要去哪裡才能拿到?頭份有嗎?」
值班的人說:「這要問張師姊,她比較清楚,我叫她來。」
張師姊告訴曾玉美,「頭份『見成布莊』的老闆是慈濟人,妳去他家拿。」
1996年,於法院擔任志工的曾玉美,偶然翻閱《慈濟月刊》,見上人法相,心生歡喜。(攝影/陳秋山)
沒幾天,曾玉美來到「見成布莊」,向老闆黃捷增說:「我想要一本《慈濟月刊》,方便給我嗎?」
黃捷增二話不說,從抽屜拿了月刊給她。她欣喜萬分,馬上又問:「要去哪裡捐款?」
「我這邊就可以了,妳來加入慈濟當會員。」
成為慈濟會員後,她也參加諸多活動,社區歲末祝福、七月祈福會、浴佛節等。每次一定帶存錢筒回家,將善款倒入甕中,「鏗鏘......鏗鏘......」日日響聲不斷。
提供斗煥坪共修處場地的曾玉美(右二),帶著孫子(右一)為師兄師姊們奉茶。(攝影/邱菊英)
曾玉美不僅參與大活動,也經常參加助念、告別式、掃街、南庄人醫會義診......還帶孫子去助念,她對孫子說:「雙手合十,你不要出聲音,靜靜地聽。」孫子後來常常跟著她一起出去助念,也帶到苗栗靜思書軒當小志工,奉茶給大家喝。
從各種活動中,她體會到,怎麼有這麼好的團體,有事情讓大家做,又有佛法滋潤身心,讓內心更清淨,讓內心更安定。
投入慈濟越做越歡喜,曾玉美時常跟先生分享。先生對於做慈濟,漸漸有興趣,逐漸有好感。
◎斗煥坪共修處 夫妻無償提供
2004年,彭新陵受證慈誠;2006年,曾玉美受證委員。(圖片來源/羅鳳琴提供)
歲月流轉,全家人當慈濟會員已六年了。曾玉美鼓勵先生,「慈濟都在做好事,你也很認同,你來培訓慈誠,好嗎?」
先生稍微停頓一下,嘴角帶著笑意說:「妳說好就好,聽妳的。」歷經一年課程,2004年,彭新陵受證慈誠。
為了接引更多志工投入慈濟,2005年,夫妻倆將住家二樓約八十坪的空間無償貢獻出來,設立佛堂,成為苗栗頭份斗煥坪共修處。曾玉美感恩高明善師兄提供《無量義經》掛軸,以及蒲團。
此後,斗煥坪共修處便成了志工們的心靈寄託處。經常舉辦如頭份區組隊會議,或與靜思精舍連線共修,花道、手語等活動,至今接引了近百位社區志工培訓慈誠、委員。
苗栗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培育多元才華,孩子們在各領域展現卓越表現。(攝影/黎瑞香)
苗栗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上課地點也在佛堂。十六年來,孕育孩子們各項專長,表現卓越,在各個領域發揮。風彣榮獲總統教育獎、芎昱竹榮獲總統教育獎,董玉珍國際拔河隊冠軍。
隨著志工隊伍浩蕩長,二樓的空間不敷使用。夫妻再度將一樓一百多坪,原本做環保的空間整理出來,供慈濟使用;至今苗栗頭份斗煥坪共修處已運作二十年。
在長期使用中,共修處的燈光、電線,偶而會出現問題,尤其投影機色系比較暗,有時字幕不清晰,彭新陵用心維護。2018年新春初四,他爬上最高的鋁梯,查看是否電線的問題,長度影響到亮度。還沒檢查好,鋁梯倒下去,人掛在二樓屋頂。
他喊:「救命、救命啊!」小兒子在7-11(二十四小時商店)辦公室,聽見好像爸爸微弱的聲音,趕緊跑出來,看見爸爸懸掛在鋁梯旁,才把爸爸扶下來。如果掉下來,後果不堪想像,腳一定跌斷,因為佛堂下面有兩個階梯。
曾玉美(前排中)與志工們合影,留下菩薩足跡。(圖片來源/黎瑞香提供)
曾玉美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惜福精神,將雨水回收,用來沖馬桶、拖地板等。她買了六個水桶,最大型三個,中型三個,擺在屋外接雨水。因此共修處使用的水,都是免費的,而且不怕天旱缺水。
曾玉美露出絲絲笑容說:「我有這個能力,成就這個道場,心中十分喜悅,這是我的福報、福氣!」
◎全家捐了七個榮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隔兩年,曾玉美於2006年受證。受證後,承擔榮董幹事、公關幹事(現今公傳幹事)。同年,夫妻同時捐榮董,發大心,立大願,護持慈濟。
曾玉美的小兒子彭文彥,帶著兩個孩子參與頭份社區歲末祝福經藏演繹。(攝影/林垣岑)
夫妻平時生活相當簡樸,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環保站回收二手衣,但熱衷布施捐款,為自己也為家人捐。大兒子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請購一尊宇宙大覺者並主動捐榮董,也參加新竹人醫會義診。女兒長期護持大愛之友,子女非常肯定慈濟。
雖然以前公公、婆婆很勤儉,先生更勤儉,什麼東西捨不得丟。曾玉美對子孫說:「錢四腳,人兩腳,你追不到錢,但是你要省。『勤』和『儉』兩個字,要牢牢記住。」
今年(2024),曾玉美以往生爸媽、婆婆,甚至曾幫助她的恩人等二十位的名義,為0403花蓮地震、尼泊爾賑災等,捐出近一百萬元。
「留德給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是曾玉美常常掛在嘴巴的金玉良言。
◎勤於做善事 心中只有布施
彭新陵(左)投入環保,辛勤又有責任感,大家都讚美他。(攝影/黎瑞香)
除了提供房屋給慈濟使用,更致力推動環保。佛堂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曾玉美將兒子店裡的紙箱回收,還有客人丟的瓶瓶罐罐分類。很多鄰居看到她在做環保,也一起響應。所以斗煥坪路線,多了好幾個小型定點回收站,每星期約有一部資源回收物的量,也接引了左鄰右舍,成為環保志工。
其中李文隆夫妻倆,看到曾玉美認真做環保,也加入行列。他經營混凝土公司,很忙碌,但樂於承擔當環保車司機,後來也受證為慈濟志工。
曾玉美隨時隨地都在做好事,九年前捐一輛救護車給頭份消防隊;九二一大地震施棺木,至今仍在布施棺木。曾玉美叮嚀志工廖菊珍,「妳在南庄做訪視,若有貧困的人家,需要棺木,告訴我,我來捐。」
彭新陵(右)和曾玉美(右二)夫妻倆攜手協力,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分類。(攝影/黎瑞香)
平常很少生病的曾玉美,最近身體很不好,從來沒這麼嚴重,時常到醫院就醫。她跟女兒說:「我有一筆基金,假如那一天到來,用我跟爸爸的名字,全部要捐給慈濟。」
女兒卻說:「媽,現在活著,妳自己捐吧!」
「布施的習慣沒辦法改,也沒辦法停止布施。剩下的餘生,有多少布施多少,其他沒什麼事了。」近八十歲的曾玉美,笑臉盈盈如此說著。
「早期家裡窮得沒有錢買一瓶醬油,我們是辛苦走過來的人,了解沒錢的日子很痛苦,所以知道幫助別人。」夫妻感恩上人,讓他們懂得什麼叫做「布施」,什麼叫做「捨得」。
11月9日證嚴上人行腳臺中靜思堂,曾玉美(中)參與溫馨座談,分享全家捐榮董的法喜。(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後記:
2024年11月9日,曾玉美在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孰料,11月14在自家客廳跌倒,家人馬上送醫,醫生診斷後,向小兒子說:「如果不急救,三天就會走了。」
事出突然,毫無預警,在半個小時後,她閉上雙眼;沒了呼吸心跳,悄然告別世間,悄然離開摯愛的家人;讓法親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十分惋惜,這麼樂善好施的人,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如她生前的願,人生旅途,最後一天,要灑脫地走,不要勞累任何人,她跟著佛菩薩到西方世界修行了。寄上虔誠祝福,她在另外一個極樂世界,逍遙自在,乘願再來人間。
11月22日是曾玉美告別式,告別式結束,為了圓滿她生前的願望,要再捐兩個榮董。她的先生在慈濟志工陪同下,預計11月24日,前往新店靜思堂,用先生彭新陵,以及媳婦嚴苔瑛的名字捐出。延續她的悲憫胸懷,持續發光發熱,造福廣大人群,讓善的漣漪不斷地擴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