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慧盈
8月31日,高雄大愛幼兒園於高雄靜思堂舉辦「幼老共學齊步走」教師在職進修研習。(攝影/周幸弘)
8月31日,高雄大愛幼兒園於全臺中小學開學次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辦「幼老共學齊步走」教師在職進修研習。這是大愛幼教團隊全臺巡迴的首場,採對外開放報名,吸引各地的幼教老師及長照人員參與,具指標性意義,令人矚目。
◎幼老共融 熱門議題
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系高慧娟副教授分享「幼老共融方案執行」的經驗。臺灣社會人口結構因少子化和高齡化的改變,祖孫同住比例逐漸下降,世代間的互動機會減少,導致文化與價值觀等方面產生跨世代的差異。
高慧娟副教授從學理面為大家講授「老幼共融方案執行」經驗分享。(攝影/周幸弘)
「幼老共融、老幼共學」是目前的熱門議題。在社會服務領域中,透過實踐「做中學」的精神,可以深化社會服務,促使人們願意敞開心扉,走入人群。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增進祖孫間的情感、知識、經驗的交流和關係的重建,在長照和教育界也都具有發展的潛力,更是一種促進雙方共同成長的互動方式。
◎生命圓舞曲 老幼共學翩然起舞
2023年獲得「失智友善天使」獎項的高雄靜思堂失智據點負責人,張素琴護理師介紹長照2.0ABC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並從實踐層面分享高雄靜思堂大腦活化班與大愛幼兒園過去一年半的合作經驗,講述長者與小朋友每月溫馨互動的點點滴滴。
張素琴護理師以活動影片,讓學員看到老幼共學的進行。(攝影/劉家慧)
大腦活化班與幼兒園的合作,始於一次無心插柳的因緣。張素琴護理師說:「我們的教室在三樓,一望下去可以看到幼兒園的升旗典禮。這群可愛的老菩薩學員就趴在欄杆上觀看,不願進教室。有一天,我們的班長說話了,他指著樓下說:『老師,我要去那裡!』」為了一圓長者的夢,她鼓起勇氣到樓下與幼兒園園長溝通,並於2023年元月起,揭開老幼共學合作計畫的序曲。
課程行進間,儀式感的建立很重要。張素琴護理師表示,列隊相見與歡送、彼此道感恩與愛的擁抱,成為每次祖孫相處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老幼主題的活動,猶如一曲動人的圓舞曲,在樂章起承轉合間,幼兒園小朋友和大腦活化班的長者們,都在共學互動中度過許多美好時光。
◎長幼同窗 智慧相傳
高雄大愛幼兒園馮英美(右)、王瓊敏(左)兩位老師,依主題課程帶領孩子與長者互動,成為彼此教學上的好夥伴。(攝影/周幸弘)
慈濟高雄大愛幼兒園馮英美和王瓊敏兩位老師,分享主題活動的設計與經營。
「阿公阿媽還有小朋友,在共學、共好的基礎去進行,遊戲聽起來很簡單,可是內容架構需設計一點點小陷阱,因為我們必須要經營孩子的腦袋,更要活化老人家的腦袋。」馮英美老師分享。
由於課程活動設計需具備生活化、趣味化與多元化,因此在每次共學、共伴的過程中,會由長者及小朋友輪流擔任老師的角色。例如上學期的老幼共學發展活動中,除了破冰遊戲外,「人生故事繪本」的製作,讓長者開口說說自己的童年,並透過孩子的圖像或文字紀錄產生共鳴,增進彼此的了解。
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用稚嫩而溫暖的小手輕撫長者的大手,這一刻不僅是對長輩的關愛,更是一場溫馨而深刻的交流。(攝影/王瑾)
下學期的共學活動,則融入幼兒園人文課程,包括禪修靜坐、花道、茶道、環保、蔬食,以及音樂遊戲和環保創作等主題與長者互動,尤其「圓緣分享會」為老幼共學的最高潮。王瓊敏老師說:「讓十四位阿公阿媽戴上學士帽,滿足他們的讀書夢。他們親手做學士帽,孩子也用巧思幫他們取了許多榮譽獎項的頭銜。老幼同心協力,把結業式當作盛大典禮在準備。」
本身從事幼教將近三十年的鍾文月,目前是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她回憶起過去曾在國軍退輔會岡山榮民之家附設幼兒園擔任十多年園長,因此有機會進入園區安養院,帶著孩子為老人家服務。她肯定奉茶活動的那分尊重心,並希望透過「老幼共融」提升社會日益淡薄的感恩心及服務精神,她認為這是教育者的社會責任。
看到長者臉上的笑容,感受到生命最真實且寶貴的意義,那就是「愛」。(攝影/彭薇勻)
常言道:「小朋友就是大人最好的治癒良藥。」看到長者臉上浮現笑容,以及眼中泛出的淚水與光芒,我們看到了生命更真實且寶貴的意義,那就是「愛」。期待透過有心推動者的共同努力,實現世代共融,讓生命的冬天與春天一起合唱,創造「Old yes越老活越好」的友善環境,這將會是世上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