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雲
《天下》雜誌前社長林天來,因為從年輕就愛閱讀,從此走出不一樣的人生。(攝影/林萬教)
「我年輕的時候告訴自己,人生有三種選擇,會改變生命。」《天下》雜誌前社長林天來說,一個是讀了什麼書、二是交了什麼朋友、三做了什麼工作。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為閱讀是一種力量、一種信仰、一種行為、一種內涵、一種知識,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同樣的,當你交了什麼樣的朋友、選擇的工作性質將會影響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
◎選擇圖書管理員 決定一生
2014年7月3日臺北市信義區靜思書軒誠品信義店開幕,林天來帶著歡喜的心前來祝福,並表示臺灣社會需要安靜、思考、閱讀以及更多的慈濟人。(攝影/涂鳳美)
林天來是花蓮人,有九個兄弟姊妹,父母生六個姊姊後,生下他。阿公很高興,說,這是老天爺送給他的金孫,因此取名為「天來」。
然而,他並不因受寵而驕慢,高職畢業後,修火車、當了五年工友――洗廁所、洗游泳池、洗水溝、搬桌子椅子、除草等雜事,還兼老師孩子的保母,或代為去信用合作社領錢,甚至幫女校長照顧中風的先生,背他進出醫院看診且為他洗澡。
林天來當年才二十歲出頭,心裡有一個想望,「這一生拚了命,我都要做一個被人家可以高度利用的人。」他住在校門口的宿舍,有如便利超商般隨喚隨到,學校任何時刻都找得到他。
林天來表示,讀書改變了他工友的命運,更期待學員能在讀書中找到知識、力量,也找到方向。(攝影/曾富春)
當時,學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出缺,沒有人要去補這個缺,因為多數人認為進到圖書館工作,行動就不自由了,但林天來的想法恰恰相反,到圖書館可以自由閱覽群書,是他趨之若鶩的心願。
他的勤奮熱心,學校許多處室的長官、同仁都希望他去幫忙,圖書館主任說,「如果林天來不來做圖書館管理員,我就不當圖書館主任了!」
校長問他:「天來,你要調哪一個處室?」
「報告校長,我的薪水八千多塊,捐給學校,你可不可以讓我去當圖書館管理員?」
2009年6月27日臺北板橋「靜思智慧語好話20年」慶祝系列活動,邀請林天來分享。(攝影/林德旺)
隔周的星期一,穿堂上出現一則人事公告,「林天來即日起請調圖書館當管理員,但是原來工友的工作還是要做。」做事對他來說,並不困難,興奮的是他拿到那把鑰匙,任何時間都可以進圖書館看書。
負責任的林天來,是學校最晚下班的員工,降旗了還在圖書館讓學生借書。回到宿舍七、八點,用餐、沐浴後趴在桌上睡覺,將鬧鐘調到十一點,但鬧鐘還沒響,他就領先一步進圖書館,看書到天亮。
工友五年,三年兼圖書管理員,他幾乎看遍了圖書館所有的書。
◎因為閱讀 改變人生
2010年12月19日臺北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歲末感恩會,林天來(右)與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左)對談。(攝影/魏國林)
1986年,《遠見》雜誌以「樂在工作」為題,舉辦全國徵文比賽,林天來去投稿,獲得全國第一名。當年,《樂在工作》一書,暢銷了三十萬本。
有一天,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至花蓮演講,約林天來說話。他問,「天來,你看起來不像工友,倒像老師。如果有一天,你要到臺北來工作,到我們公司來。」
一年後,他寫信給高希均教授。教授回信說,「天來,讀完你的信跟簡報,你的上進努力終必有成,我還是要問你一句,是否樂意參加《遠見》行列?如果有這個意願,任什麼工作都可商量。」
2008年4月11日高雄靜思堂靜思書軒心靈講座邀請林天來分享心得。活動結束後,林天來為會眾簽名。(攝影/阮昭信)
他從倉庫管理員做起,整理書庫,睡在倉庫、沒有床、沒有熱水、冰箱、也無冷氣,三、四年間,不改其初衷,管理倉庫之餘,三、四個月就閱覽一百多本各類型的書。
之後公司派他去美國進修,三十九歲當上遠見天下事業群的第一個總經理,是公司第一個副社長、第一個社長,也是第一個加入事業體董事會。
林天來說:「我只有高職畢業,是我們家族學歷最高的,但在我們的事業群是學歷最低的,連我的秘書特助都是臺大畢業、留學英國。」
然而因為愛好閱讀,見解、思想與人不同,他的人生從此變得不一樣。
◎生命最佳選擇
林天來感恩上人在日漸俗化的人間,以衲履足跡勤行「化俗」。(圖片來源/螢幕截取畫面)
人生的選擇也可能來自一本書,他說,證嚴上人與印順導師的因緣,是在慧日講堂。當年上人要受戒,因沒有剃度師父,本來想就此離開了。在傾盆大雨、等候雨停時,上人請購了一套《太虛大師全集》,撰述者是印順導師,師徒之緣也因此牽上了,所以有了慈濟世界,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大願。
人類與其他動物到底有甚麼差異,林天來舉以色列全世界最頂尖的思想家,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的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為例,他應《天下》雜誌之邀來臺演講,他說,人類跟猴子、猩猩的不同,在於猴子會選擇香蕉,而人類卻選一千塊紙鈔。俄羅斯許多財團和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最討厭美國,但又最喜歡美金,他們的錢都存在美國銀行和瑞士。他說:「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是心中的惡魔。」
林天來舉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哈拉瑞的話,「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是心中的惡魔。」所以生而為人必須真誠與謙遜。(攝影/林萬教)
人類與動物的差別在哪裡?畫家劉其偉說過一句話,全世界只有一種動物,就是人會製造武器去殺人,人會做刀子、做飛彈去傷人。
林天來說,「人類的貪婪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生而為人必須真誠與謙遜。人類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就像做慈濟、幫助人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難行能行 走出不一樣人生
《天下》雜誌800期特刊提到,臺灣的護國神山是證嚴法師,慈濟四大志業是護國群山,因為慈濟讓世界看得到臺灣。(圖片來源/螢幕截取畫面)
《天下》雜誌800期特刊,專訪了證嚴法師,標題為《軟實力的護國神山》,其中提到臺灣的韌性是因為造福,「我們臺灣認為臺積電是護國神山,半導體是護國群山,哈佛大學最厲害的頂尖教授約瑟夫・奈伊說,實力有硬實力、軟實力和巧實力(smart power),我認為慈濟是臺灣的護國神山,慈濟四大志業就是護國群山,真正能夠保護臺灣的是慈濟,因為慈濟讓世界都看得到臺灣。」
林天來最喜愛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所寫的《未行之路》這首詩。(圖片來源/螢幕截取畫面)
多閱讀,才能發自內心的謙遜。林天來最喜愛美國詩人佛洛斯特所寫的《未行之路》,其中的段落是這樣,「黃葉林間,岔出兩條小路,而我選擇了人煙稀少的那條,往後的一切,就此不同。」
生命是一種選擇,五十八年前,上人選擇最艱辛的道路,蓋醫院、蓋大學、推動骨髓捐贈和大體捐贈和國際賑災,讓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信任臺灣,包括日本、中國大陸等等。「我們選擇做慈濟,就應發追隨上人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