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鳳娥(花蓮)
5月22日上午,花蓮慈院每周三例行的醫療報告,志工朱正琇特地隨著林欣榮院長及醫療團隊來到靜思精舍,向上人及慈院醫師們道感恩,並見證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的成功奇蹟。
◎正向面對惡疾
慈濟志工走入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辦公室舉辦社區浴佛,朱正琇分享自身抗癌過程,感動在場鄉親。(2023/04/28;攝影/蕭寂興)
2021年3月,朱正琇在健檢時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第四期。「醫生說,我肺部有5.5公分巨大腫瘤,右肺布滿如『滿天星』的多顆惡性腫瘤,且移轉到淋巴和肺積水,病情很嚴重。因為家族都得癌症,有癌症基因。醫生一說,我就坦然接受,不為自己的病煩惱。」朱正琇說得一派輕鬆地:「除了配合醫師的治療,我都正向看待自己的病。生病身體已不舒服了,還讓心裡憂傷難過,豈不是雪上加霜?」
由於家人都因癌往生,單身未婚的她在發病後,除了布施捐榮董,還將自己的身後事,包括大體和房產都公證捐給了慈濟。大捨無求後,她如常,輕安自在地過每一天。
花蓮靜思書軒本店舉辦「靜思人文法品理念分享會」,朱正琇(左)為大家準備淨斯法品製作而成的甜點與茶水。(2018/09/28;攝影/鄭啟聰)
經過十次化療,朱正琇的肺部巨大腫瘤縮扁,多顆較小的腫瘤也全部消失,但化療同時也導致肺部嚴重沾黏。這年的11月,花蓮慈院胸腔外科張比嵩醫師為她切除右肺上葉及淋巴結,手術非常成功。然而,術後因嚴重心律不整,朱正琇兩次從鬼門關走了一遭。2024年2月,又發現腦部有兩顆腫瘤,神經腫瘤科主任蘇泉發醫師以「伽傌刀」為她進行治療。三年來,她每天仍需服用標靶藥物。
從生病住院到居家養病期間,朱正琇最感動的是上人和精舍師父的關懷和祝福,師姊們也自發性地排班來照顧她,並送營養品和自家有機蔬果為她補充營養、調理身體。她認為「愛」是最好的良藥,法親之情讓獨居的她很感動,永遠無法忘懷。
如今三年多過去了,朱正琇在花蓮慈院接受中西醫合療後,腫瘤已完全消失。看不出病態的她,繼續在慈濟活動中精進付出。回診時,醫生讚歎地說:「妳已經不是奇蹟了,妳是神奇了!」
◎從花藝創作找到幸福
花蓮慈濟小學大愛媽媽成長班,朱正琇教導花藝設計。(2009/04/30;攝影/王齡慶)
朱正琇幼時家境貧困,住在以厚紙板和塑膠布搭起的違章建築,屋旁是一片墳墓區。墳墓區長年開著各種漂亮的小野花,天生有色感的朱正琇,墳墓裡的小花、小草,成了她童年最喜歡的「玩伴」。
「小時候,母親聽信算命之言,說我會剋她,覺得我是不祥的孩子,而常常打駡我,我就會想逃離跑到墳墓區。我對墳墓區不害怕,反而覺得那是最安全的地方,又看到那麼多花,就讓我很開心。」
高中以後,朱正琇開始學習插花。二十九歲時,她在新莊開了一間花藝教室,工作和興趣的結合,讓她感到莫大的幸福。學生對她的肯定和喜愛,還有舉辦花展的成功,都帶給她極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感恩慈濟好因緣
慈濟志工在花蓮環保教育站規劃一場殊勝又溫馨的浴佛典禮,朱正琇展現花藝,以簡單的花器布置浴佛臺。(2023/05/17;攝影/鄭啟聰)
1991年,朱正琇於電視新聞中,看到證嚴上人獲頒菲律賓麥格塞塞基金會(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社會領袖獎。她說:「上人把得獎的榮譽歸功於所有慈濟人,讓我很感動。當下心生歡喜,想加入慈濟這個團體來做好事。」
這一年,朱正琇的插花班招生,迎來慈濟委員許嫌前來報名,令她非常高興,隨即主動加入成為慈濟會員。當月,她參加了「慈濟列車」到精舍尋根,聽了上人的開示,讓她更加堅定這就是她想要追隨的師父。
不久,許嫌介紹她至樂生療養院的佛堂插花,她也開始在慈濟的大、小活動中擔任場布的花藝志工。後來,在新泰區精進組窗口施陸村師兄的邀約下,當有法親等家屬往生,以慈濟佛教儀式舉辦告別式時,朱正琇便帶著插花班的學生一同布置,且僅收取花材的成本費。許多喪家因而省下不少花費,便將這部分回饋,甚至加倍捐給慈濟。
2019年6月4日至9日,花蓮靜思堂舉辦「慈濟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朱正琇(左)向來自山東的隊輔陳英介紹法品。(攝影/鄭夙惠)
讓朱正琇最難忘的是,與療養院的金義禎阿伯和林葉師姊結緣。「每次去樂生插花,金伯伯和林葉就會和我講佛法、說慈濟,林葉還會唱《普天三無》給我聽。我就邊插花,邊聽他們說法。」
「聽了林葉的『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我就放下了對媽媽的埋怨。」而金阿伯也告訴她:「『人』字下面這一撇,要支撐上面那一撇,而上面那一撇,要保護下面那一撇;所以做『人』,是要互相扶持和互相成就的。」
「小時候我很自卑,不會和人互動,金伯伯對『人』這個字的詮釋影響我很深。當年承擔靜思人文推廣,成立了新泰靜思文物流通處,推廣靜思道糧和淨斯資糧,讓我知道在慈濟這個大團體裡,要如何去帶團隊和接引菩薩。」1998年受證慈濟委員的朱正琇心存感恩。
◎推素的料理達人
慈濟大學26周年校慶活動,邀請花蓮區人文推廣團隊以淨斯產品做創意料理,朱正琇(最前)帶領全體團隊上台介紹每道菜。(2020/10/29;攝影/曾繼峰)
2002年,朱正琇的父親被檢查岀患有攝護腺癌,她陪同父親前往花蓮慈院找泌尿科郭漢崇醫師治療。為方便就醫,朱正琇與父親搬至花蓮定居,同時為了祈求父親身體健康,她開始茹素。
朱爸爸是大陸江蘇人,早年跟隨軍隊來到臺灣。因受傷退伍後,在醫院擔任廚師,成為營養室領班,假日則是為人辦桌的「總舖師」。朱正琇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親烹調美食,她也愛上了烹飪。
「爸爸於2005年受證慈誠,很感恩我們父女同修、同道、同志願。也要傳承爸爸的好手藝,來回報父親的疼愛和養育之恩。」朱爸爸於2010年往生後,朱正琇也將對父親的思念,轉化為讓人健康吃素的動能。
花蓮《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朱正琇於靜思人文攤位推廣相關文宣品。(2012/03/10;攝影/徐政裕)
2011年《水懺》經藏演繹,上人開示要「大齋戒、大懺悔」,朱正琇開始將淨斯食品加上當地天然的蔬果食材,研製出各式營養美味的點心和料理來推廣素食。她並且帶領人文推廣團隊到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花蓮監獄、各機構和社區推素,希望大家都來「素素看」。
朱正琇將花藝也融入在料理中,她說:「用食輪轉法輪,來菩薩招生。」
2020年,COVID-19病毒在各國爆發時,上人說:「大哉教育,非素不可」。朱正琇和團隊再次與花蓮人文真善美志工合作,製作了五十部「安心好素」影片,介紹主食、點心和各式料理,並在網路上公開,讓大家可以學習素食的烹飪技巧,一起茹素護生。
疫情期間,她的身體狀況稍有好轉,仍不忘推廣素食,帶領志工們製作素滷味,並以義賣的方式支持慈濟購買疫苗。
花蓮縣原住民少年兒童之家關懷,香積志工為院童準備豐盛的素食餐點,朱正琇(右一)指導志工如何以靜思人文淨斯食品製作點心。(2014/12/20;攝影/姜衛軍)
◎中西合療的奇蹟
「很感恩,治療期間只有皮膚輕微的副作用,如今肺部檢查都正常。這也讓我深刻體悟身為載道器,要把握當下,多聞法、入法,並力行菩薩道。」
上人為朱正琇祝福,朱正琇也向上人發願:「上人,我很好,請放心。我一定會很勇敢、繼續慈濟菩薩行。」
註:「伽傌刀放射手術(Gamma Knife Radiosurgery)」利用201根加馬射線集中照射,患者不須打開顱骨,在單一療程中,將幅射離子束,由四面八方集中照射顱內特定腦瘤,如同太陽光之聚光點,腦瘤接受極高的治療劑量,而周圍組織劑量減至最低,達到治療腦瘤不傷害腦組織的目的。